分享

散文||心逐年华袞袞流

 冬歌文苑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心逐年华袞袞流

我和李钢是滨海籍战友,同年应征入伍,同分在北海舰队工程船大队海拖202船。在船上,我们互相帮助,情同手足,成为知无不言互不设防的好兄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昔日的烟雨风云挥洒在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之上,友谊中充满豪迈,人生奋斗的征程中彼此照应,友谊中流淌真诚。

打开尘封的历史,沿着时光隧道,来到1968年4月的一天。那天是新兵连训练结束,分配到各单位的高光时刻,大部分战友都带着到新单位的憧憬,陆续到单位报到,而最后只剩下三人,李钢、于广庆和我,被搁在一边,无人问津,焦急的等待,去向在哪?有点忐忑。看看旁边木然的办公桌,不置可否的静坐那里,释然而自信,而我们很难有“轻煮时光慢煮茶”的幽然,于是打听询问,翘首以盼。新兵连的领导火急火燎地做好相关工作,匆忙来解释,说三人都被分配在海拖202,因船出海未返港,时间顺序上安排偏晚一点,此刻七上八下的心归回原处,被冷落的心情一扫而空,坦然到招待所暂住等待。

入住后,我们编成一组,由招待所领导代管。于是进入相互熟悉的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彼此认识。于广庆小我一岁,加上活泼好动,故称小于,李钢长我一岁,当然为老大,此时我细细打量李钢,一米七几的个头,身材略显单薄,俊朗的脸上飘逸着秀气与沉稳,给人以精明干练的形象。正当我稍作凝思的片刻,李钢上前一步,拉着我的手,目中射出坦诚而热烈的光,动情地说:“我叫李钢,我知道你叫李兵,我们都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以同姓作为谈话切入点,我始料未及,在我的印象中,以宗姓为维系纽带的通常都是世故老人,而他把宗姓引入话题,又运用得炉火纯青,其老成可见一斑。交谈中得知,他来自八滩中学66届应届初中毕业生,我来自滨海中学67届高中毕业,都是受文革影响不能升学的老三届,共同的背景,共同的际遇,共同的认同,为顺畅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及地域,东坎八滩在当地都算是黄金宝地,素有金东坎银八滩之说,东坎是县城,八滩是乡镇,在县域都是政经倚重的地方,据此,我们又多了份亲近感。

李钢父亲是老资格大队书记,我父亲是乡镇干部,相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我们几近相同的思维方式,都来自农村,有不怕吃苦的憨劲,父辈都是基层干部,有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耳濡目染,也传给我们注意观察的习惯,这些契合点也决定了我们能走得近、走得远。

但能否走入内心,还需靠行动去验证,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和了解,他的表现让我欣赏。他就是说话让人喜欢, 做事让人感动, 做人让人想念的好兄弟。

上船以后,李钢在枪帆班干过,后又当菜买上士,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报国有志干好活,一蓑烟雨任平生。

记得一次去小平岛执行任务,因紧急出航,新鲜蔬菜准备不足,途中与一场暴风雪不期而遇,晃晃悠悠一昼夜,头昏脑胀,四肢乏力,这时作为上士他可作出抉择,马马虎虎,用船上土豆之类备菜凑合一下,大家也能理解,而他想到航行带来晕船呕吐,大家更需要果腹开胃,而小平岛地处渤海湾北部,相对闭塞,加上大雪封路,买时令蔬菜需翻越十几里山路,那可是个不小的挑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个点上,正是彰显李钢的霸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览无余,他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跌跌撞撞出发了,及至把菜买回,耗时已近三个小时,到家时,一副笑容可掬的滑稽相,眉毛上染上白霜,随着说话而颤动,冻得红红的脸上溢着油光,阳光下闪闪发亮,屁股上膝盖上泥巴像搞怪的笑脸,挤眉弄眼,戏谑地观望,那是摔跤后与泥泞道路亲密接触的留影,见大家围拢上来,他有点发囧,片刻尴尬之后,他却狡黠一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老天跟我斗,我能怕它吗?最多摔两个跤。”那豪气似胜仗凯旋。

李钢在工作上埋头苦干,反应他工作态度;而公私处理则体现他的思想境界。

197O年的一天,我们的船正战备值班,笑意吟吟问李钢突然有点愁眉苦脸,一早起床就懊恼地对我说,老爸病了,要不要请假探望,甚为纠结。我们俩是共居单间,早晚都泡在一起,遇事一起商议,我立马帮他剖析:小毛病,家人不会通知,怕影响你进步,既然告诉了,就一定是大毛病,还是跟指导员汇报一下,以防不测。他迟疑下,我知道他内心的挣扎,不回吧,父子情谊,难以割舍;回吧,正面临战备考核,作为班长,责任大如天哪。于是我代向指导员汇报,避免他难作决断的尴尬,指导员人性化的安排可以探家。而李钢权衡再三,还是谢绝了指导员的好意,选择坚守岗位,这让我从内心感到钦佩。

公而忘私是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不少人为追求此理想要作出一生的努力,而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付诸行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简单事,特别是父子情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主动选择服从工作,放弃亲情,那将面临多大的社会压力和自已无法释怀的煎熬。李钢做到了,他用行动证明他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让人敬佩的博大胸怀,让人羡慕的思想高度,我不得不为他的品格点赞,“自古忠孝难两全,精忠报国效岳飞。”

之后时间不长的一天早上,起床号一响,李钢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晴,声音低沉且忧郁地对我说:“不好,老爸没了。”我说,“来信啦?”“没,我梦见老爸来过,迷迷瞪瞪的和我打招呼,说的什么听不清楚,我叫他,他不理,然后飘然而去,这不是道别的吗?”我见他把梦当真,可能是对父亲的一份愧疚没法排解所致,就劝慰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是你思父心切产生的幻觉,不必当真。可令人不解的是当天收到家书,获悉父亲真的走了,难道是心灵感应?他目光呆滞,喃喃细语:走了,真的走了,泪水噙在眼里,愧疚写在脸上。然而他还是毫不动摇地前行在路上。

后来我和李钢朝夕相伴,是因为战斗需要被安排同住右舷一个舱室,他是枪帆班长,我是航海班长,紧急情况下必须第一时间到达战位的人。也许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为我们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供契机。

他热情真诚,厚道大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记得当兵两年以后的一天,晚饭后到小风台山上散步,当时李钢、小于和我三人,沿山路前行,海拔二百米的小风台在说笑中一会就登顶,山坡平缓,路边的小草也放下一天生长的劳累,低头小憩,放眼远望,航标灯点点灯火把大海映照得更加深䆳遥远,沉闷的波涛收敛起狂放不羁桀骜不驯,用温情脉脉亲吻岸边,一切都显温良恭俭让。爱搞笑的小于被温馨的氛围感染,突然冒出一句,此处真是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钢以为他言有所指,是不是自已谈女朋友的事被他知道了?因为在战友中,消息无边界,有什么喜事开心事都主动分享,于是他以攻为守,主动将谈恋爱的事和盘托出,尔后对小于说,“你旁敲侧击,挖坑给我跳,现在满足了吧?”小于一脸委屈,“这么大的喜事不与我们分享,还藏着掖着干嘛!”嘻嘻哈哈,轻松地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之后,李钢女朋友要给他织毛衣背心,他主动问我要不要,我说这不合适吧,婉言谢绝他的好意,可时隔不久,他收到两件背心,喊我试穿,我实在不好意思,以背心偏小不合适为托词拒绝,李钢将稍大一件甩过来,将较小一件留给自己,我说你个头比我大,怎么穿?他哈哈一笑,“重织,考验她一下!”难解的话题轻松一笔带过,为人的真诚跃然纸上,也把我们的友谊提升到新的高度。

几年后,我因父亲被错误处理牵连还乡,正在我困顿而迷茫的时候,一天,收到李钢的来信,他探亲在家,相约和我见面,老朋友的关切,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雾霾笼罩的缝隙中透出希望的光,我要呐喊,我要倾诉,希望得到知心朋友的宽慰、安抚,于是我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一百多里,从老家正红向康庄进发。

早春三月,严寒尚未褪去,沿途依然是肃杀苍凉的景象,理想的树叶一片凋零,只剩光秃秃生命的驱干,在寒风中搖曳,希望的嫩芽等待春的眷顾……

见面后,李钢一面盛情款待,一面以极大的热情给我宽慰,并问我有什么困难,一起面对。体已的话特别感人,好言一句三冬暖,可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他的鼓励已让我信心倍增,我愿放手一搏,用奋斗改写命运。

之后,我父亲平反,我也恢复军转干待遇,用自己的努力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李钢在部队工作更是得心应手,用风生水起书写最壮美的青春年华,一直到营职船长转业。

回地方后,我们联系更密切,走动更多,岁月的经纬把友谊的纽带编织更丰富更深沉。

李钢的兄弟情谊,我特别珍惜!五十多年的风吹雨打,让友谊之树更加苍翠,更加生机勃勃,心逐年华袞袞流。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兵,笔名,木子文武,江苏滨海人,1949年出生,大专文化,部队转业干部,爱好诗词、文学。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