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探秘中亚丝绸之路(四)/林宪君(重庆)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4-05-17 发布于黑龙江

诗人档案

林宪君   1935.1.5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大专毕业,民革党员,四川省团校副教授。1951年参加工作,成都市团委宣传干事;四川省团校教育干事;1957年在哲学教研室任教,因写日记发洩对反右派不满,被划为右派骨干分子;1958年3月因不认罪,被押送峨边沙坪农场大堡作业区劳动教养,数次死里逃生,活到今天;1962年在乐山沙湾中川铁厂摘掉右派帽子,当过炊事员和高炉炉前工;1966年春在《415筑路支队》修筑宜珙铁路;1966年4月因保留公职回到原单位四川省团校,任行政科采购员;1979年右派冤案改正平反,在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教;1995年退休,在校外兼课至2009年;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开始在家写各种题材小故事八百余篇,至今鲐背之年,仍乐此不疲,苟延残喘

探秘中亚丝绸之路(四)

        /林宪君重庆      

五月十三日,我们由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乘火车到达了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塔什干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又是一颗“丝路明珠”呈现眼前。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除此而外,乌兹别克斯坦还有令人魂牵梦绕的千年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等城市。这些古老的城市,我们这次中亚游,仅仅到了撒马尔罕。这里曾经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它琳瑯满目的历史古迹,让我目不睱接,眼花缭乱。这里有帖木儿的陵墓群,有比比哈奴姆清真寺,几百年的文物古迹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古尔埃米尔陵墓

帖木儿陵墓群称为“古尔埃米尔陵墓”,建于公元1403年,里面埋葬着帖木儿和他的两个儿子及家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陵墓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撒马尔罕这座城市特别漂亮,房屋建筑艺术而清爽,街道广阔而干净。这里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我仅仅发现有个近两年打造的“李鬼”景点,即撒马尔罕古城堡。除了帖木儿家族陵墓,另一个吸人眼球的文物古迹,就是雷吉斯坦广场。这里有数百年历史建筑豪华的清真寺,乌兹别克斯坦导游萨伊达说,帖木儿出征后,他的妻子曾在此清真寺高台,天天盼望夫君凯旋归来。广场上还有个神学院,贴满了各种图案和彩色的瓷砖,大洋葱头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让我看得晕头转向、眼花缭乱。

五月十五日,我们又乘大巴回到了塔什干,路途上参观了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任总统卡里莫夫的陵墓,观看了沙赫静达文化遗产群。回到了塔什干,我特别要记住这座城市,正是当年班超的部下甘英,曾由塔什干走到了地中海的东岸;唐玄奘西天取经也路过于此;马可波罗由欧洲前往中国,也曾在塔什干流连忘返。仅此三个名人效应,便足以让我对塔什干刮目相看!

遥想当年,张骞通西域,唐玄奘取经都经过塔什干,他们一走就是好几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以及各种生死考验;他们肩负着历史使命,虽九死犹未悔,为传播智慧和虔诚的信仰,为开拓疆土做出了巨大贡献。东西方文明由于他们的努力,互相交流碰撞,科学技术得以传播和发展,人类观察世界的眼光也在不断扩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互相往来的努力,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向前发展,逐渐走向了现代社会的繁荣昌盛。

塔什干抓饭中心

上次来到塔什干,第一个景点便是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抓饭中心吃抓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做抓饭的这口大锅,直径竟有三米多长,做一锅饭要用一百斤大米,化费三个多 小时。乌兹别克斯坦这种传统美食,主料由大米、胡萝卜、羊肉构成,我参观了制作抓饭的全过程;第一次品尝了这种美食,吃得我满嘴流油,肚儿鼓胀。

在塔什干抓饭中心品尝羊肉抓饭

在塔什干旅游,不仅逛过大巴扎,吃过手抓饭,我们还参观了《哭泣的母亲纪念碑》,这座石碑是为纪念二战时期牺牲的四十多万乌兹别克儿女而建,有几十万人的姓名刻在两边走廊的铜牌上。二战时期,总人口仅有500万的乌兹别克人,就有150多万人参加了战争,牺牲和受伤者接近人口的一半,我们看到,在《哭泣的母亲》纪念碑塑像前,有一处永久不熄的圣火,时刻闪耀着红色的火焰!

在当今时代,虽然有欺负弱小国家的霸凌,依然有侵略战争,依然有饥荒和瘟疫流行,依然有独裁者弄权愚弄人民……但是,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世界人民通过友好的往来,人们仍盼望过上平等、幸福、宁静的生活,唾弃专制独裁的野蛮政权!

回顾以往,古人行走于丝绸之路,走一次至少要经过好几年的时间;而今交通发达,走一趟缩短为几天或几个小时,这就是人们在互相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古人在丝绸之路上远行,肩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是为商品交流而奔波;而我们这次中亚丝绸之路之旅,仅仅是到异国他乡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体验中亚各国人民的文化、民风、民族风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多么渴望拥有一个安静的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奴役,不再有极权!企图发动侵略战争,占领其他国家领土,奴役其他民族的野心家,绝对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我走在撒马尔罕和塔什干的大街上,仿佛踏入了童话般的世界,恢宏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群,蔚蓝的马赛克磁砖,令人过目难忘。闹市区一个个摊位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瑯满目,此√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恍惚间如跨越了千年历史,回到了当年驼铃悠悠、繁忙的丝绸之路上,千年古道,贯通东西,千年友谊,又谱写了新篇。

靠近土库曼斯坦的布哈拉,是一座“史诗与童话之城”,据说《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市。我曾经看过这部电影,讲述了出身贫苦一贫如洗的樵夫阿里巴巴,在砍柴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了强盗们的藏宝之地,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这批财宝。强盗们发现阿里巴巴取走了他们的财宝,终于找到了阿里巴巴的住处,要将其杀害。在女仆莫

吉娜的帮助下,阿里巴巴设计将藏在背篓的匪徒全部用滚油烫死,最后战胜了四十大盗。

我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事先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中国唐朝将这里称为“石国”,因为塔什干就是石头的意思,无论是山间或者冲积平原,到处都是大卵石。这座城市的中心,就是帖木儿广场。这里伫立着帖木儿骑马的纪念碑,远远望去,可以看到英姿勃发的帖木儿,骑在马背上,右手指向天空,仿佛征战凯旋胜利归来。

帖木儿1336一1405

帖木儿大帝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英雄,他是继成吉思汗之后中亚最大的征战者。他出生于帕米尔山区,本为突厥人,并不是乌兹别克人。从十四世纪后期起,就开始杀伐征战,将领土扩展到今天的俄罗斯、中亚、西亚、伊朗和印度的大部分区域,几乎囊括了从地中海到新疆大部分亚洲地区,建立了一个厐大的帝国。

自从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他率领大军横扫中亚地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先屠杀儿童,再绝灭成年人,最后放一把火,把当年最繁华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城烧了个精光。蒙古大军占领中亚后,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在此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持续了一百多年,分裂为东西两个察合台。

此时,帖木儿帝国开始兴起,帖木儿本为察合台汗国的将军,经过南征北战,又建立了帖木儿帝国。虽然帖木儿对于中兴伊斯兰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可惜他的野心太大,他还要远征东方的明朝,结果帖木儿出师未捷身先死,于1405年驾崩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帖木儿去世后,他的子孙相互搞窝里斗,导致帖木儿帝国分裂为希瓦、布哈拉、浩罕三个国家。这三个汗国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才被沙俄吞并,变成了沙俄的附属国。1920年,苏联军队开进了这三个汗国,并将这一地区划分为五个斯坦共和国。

如今,帖木儿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创立者和民族英雄,受到乌兹别克斯坦人民的顶礼膜拜与尊敬!原来,每一个民族都需要造神,需要塑造一个民族英雄。即使他不是本民族的人,即使他是一个奴役和杀戮过本民族的人,也可以奉他为神。至于帖木儿是否乌兹别克人?已经不再重要了,可悲呀,心甘情愿做奴才的愚民们!

帖木儿陵墓就在撒马尔罕,帖木儿在棺盖上留下了一句话: “开我棺椁者,必受战争之诅咒!”途中导游向我们介绍,1941年6月,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苏联人类学家马利克.卡尤莫夫打开了帖木儿的石棺,专门对他的遗骨进行了研究。让人不解的是,在帖木儿的石棺被开启的第三天,恐怖的诅咒便生效了,希特勒德国大举入侵苏联,引发了长达四年的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帖木儿的诅咒居然灵验了,这件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至今谁都无法解释。

游览撒马尔罕古城时,我走在战争废墟遗址上,仿佛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我爬上废墟的土堆,面前一片杂乱的青草,似乎什么也看不到。其实就在我的脚底下,埋葬了数千年的文明与繁华!或许就在我的脚底下,曾经是唐玄奘取经时徜徉过的地方;或许就在我脚下出土了唐代的仕女和使者的壁画;唐代与世界的联接,它的开放与包容,打造了一个大唐盛世。那时候,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和拥抱世界的心态,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时候,在中国定居从事各种职业的胡人,就有三十几万人,他们已融入中国社会,为中华文明的繁荣,作出过重大贡献。例如,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当年胡人与中原人民交往的记录: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我今天游览撒马尔罕,散步于古城废墟,百感交集,思绪联翩,千年的历史,不断涌上心间!仿佛在我面前,既有古代的轻歌曼舞,又有金戈铁马战鼓擂鸣;既有哀鸿遍野,又有马革裹尸、孤儿眼泪双双落……在撒马尔罕旅游,我仿佛迈入了历史隧道的时空……(未完待续)

2024.5.16于阿拉木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