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正非:出门带5万块钱,杨汉超去领钱,财务:整个账上都没5万块

 陈正兴 2024-05-17 发布于湖北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著《华为访谈录》,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林超华著《任正非传》,王育琨《苦难英雄任正非》。

任正非:出门带5万块钱,杨汉超去领钱,财务:整个账上都没5万块

01

杨汉超按老板要求去领钱,
财务:整个账面都没5万块钱

很多老华为人都很怀念,早期在华为一起吹牛,一起战斗的年代。

工号007,主持华为C&C08 型2000门交换机研发的曹贻安(1991年加入华为)说,那时候,几乎每个月都涨工资。

任正非那时候(1992年)经常和大家说:你们将来买房子要买大房子阳台要大,要用来晒钱

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半句:公司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当然,当时坐听老板吹牛的老华为人,都把它当作是笑话,一笑而过。

曹贻安也说,我就想着赚够10万块钱就退休。

因为那时的华为,真的严重缺钱

很多人觉得,给员工高工资高奖金,一定要有钱、公司很赚钱才能做到,但事实上,华为没有钱的时候,就做到了。

华为缺钱到什么程度呢?

杨汉超,华为公司前常务副总裁,先后担任过华为研发体系总裁、人力资源部总裁以及全球营销总裁。是华为公司主要技术、产品和市场演进历史的重要亲历者与见证人。

作为华为早期一战成名的C&C08 型2000门交换机创始研发组成员之一,就曾遇到这样的囧事。

因为要出差,任正非交代杨汉超:出门在外,要把钱带够,带5万块钱

杨汉超听了老板的话,就屁颠跑去财务领钱,结果,财务告诉他:整个公司账面上都没有5万块钱

难怪,老板说“阳台晒钱”,大家都笑而不语了。

任正非:出门带5万块钱,杨汉超去领钱,财务:整个账上都没5万块

02

员工持股,很多人配股不敢要

1991年的华为,已经开始了员工持股,并且每年都有分红。

据曹贻安介绍,很多优秀员工进入公司几个月之后,就开始享受配发股票(内部股)了。

当然,华为内部股票不是白送,想要分红,员工得掏钱购买股票。

曹贻安介绍称,华为早期配股,主要看收入,奖金、工资、分红有多少,就给配多少股票。比如,年底有10万分红,就再给你配10万股票,相当于你变成20万股了。

当然,买不买随你,如果你觉得公司靠不住,配了也可以不买,公司会将你的工资、奖金全部以现金形式发给你。

虽然那时候的华为,每年都是百分百的业绩高增长,一元钱的股票到年底就能分红一元钱,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敢买公司配下来的股票。

即使是杨汉超,已经成为公司常务副总裁的时候,有一年的配股他就没敢要。杨汉超说,好不容易这么多年攒了一点钱了,万一公司垮了,股票就全变成废纸了。

曹贻安从1991年加入华为到1999年离开,也是经常配股只买一半

和杨汉超同期加入华为的软件高手聂建林(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计算机系毕业),就是因为看不到华为的未来,离开了华为。

华为最早研发的模拟交换机中,Jk1000交换机是由徐文伟带队,其中的软件部分就是聂建林负责的。

在曹贻安的眼中,聂建林是个很厉害的人,一个礼拜就可以让交换机能通话,可以用机器码来编整个程序,任何一款设备,包括绘图仪出现问题,他都能修,非常牛。

但就是这样的厉害人物,也显然没有看到华为的未来。一到年底,一算奖金和股票分红,就有十几万,和很多人一样要兑现离开华为

任正非当然不希望这样的软件天才离开华为,为了留住聂建林,任正非甚至要送一套房子来挽留,但是没用,聂建林最终还是离开了华为。

同期还有一位负责测试的周继国,到年底一看自己有十几万的收入了,也是配发的股票不要,马上兑现离开了华为,去了新加坡了

1991到1993年,是华为早期研发的关键时刻,也是资金大量投入的阶段,更是华为资金困难的阶段,确实有一部分技术高手,因为看不到公司的未来,选择不要股票离开了华为。

当然,也有人后来又回到了华为。

任正非:出门带5万块钱,杨汉超去领钱,财务:整个账上都没5万块

03

员工持股背后的无奈

不得不说,华为的员工持股是任正非分钱理念的一大创举。

当然,这更是早期华为严重缺钱的无奈之举。

华为出身草根,甚至被有些人看做是“渔民办的个体户”,没有背景,没有资金,更别提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了

但华为又不甘于就做个倒买倒卖的二道贩子,要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就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筹集资金投入研发,任正非最早在华为成立了一个内部银行,员工的所有收入都存到内部银行自己的账户上,利息当然要高于银行,但随着公司逐步壮大后有人检举揭发就被取缔了,于是,员工持股制度应运而生。

结果就是,你虽然收入很高,但你为了买公司配发的股票份额,不仅钱没拿出来,还自己又掏钱给公司买了股票。

曹贻安说:“公司也很清楚你有多少钱,公司早期在给你配股时就参考你账上有多少钱给你配多少股票,反正你别把钱拿走。”

所以,早期华为的高奖金、高分红,很多时候都变成了一张“白条”(持股凭据)。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曾和华为首任人力资源总监、党委书记陈珠芳,调侃过那时候的华为股票 “是一张白纸”

当然,公司要是垮了,你的股票分红、奖金也就啥也没了,股票可不就是一张废纸嘛。

不过,就是这一张白纸,不知道能不能兑现的白条,既是一种分钱机制,也是一种内部集资机制,让华为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集体撑起了华为的未来

随着华为数字交换机的研发成功,短短三年,华为的销售额就从1994年的1亿元暴增至1996年的25亿元,华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员工的股票也终于不用担心变成白纸和白条了。

任正非:出门带5万块钱,杨汉超去领钱,财务:整个账上都没5万块

很多学者以为,华为的成功,有两大要素,一是分钱,二是分权,其中的分钱,员工持股制度是关键

任正非在讲话中明确表示, “华为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让员工分到更多的钱,让员工及其家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现任华为公司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郭平也表示,华为能有今天,源于老板会分钱。

任正非说过,华为绝不会让奋斗者吃亏

从给员工打白条,到配股很多人不敢要,到华为成为普通年轻人改变命运的圣地,这一切,当然都源于任正非创建的“以奋斗者为本”核心价值观。

钱分好了,管理的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

可惜,很多老板不懂,更不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