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加献:唐诗中抽掉了《三吏》《三别》,我们就不会看到大唐苦不堪命的百姓

 新用户7391BFGL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唐诗中抽掉了《三吏》《三别》,我们就不会看到大唐苦不堪命的百姓


北京密云 郝加献
  公元758年,即大唐乾元元年,秋冬之际,李唐王朝与安史叛军的战事进入了胶着阶段,朝廷动用举国之力,令反叛有功的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围攻安庆绪退守的相州,希望将其一举剿灭。
  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的爆发已经三年光阴,大唐官军再一次全线崩溃,伤亡惨重,东都洛阳一带又陷入了巨大的混乱。
  为了防止三年前的灾难重演,大将郭子仪誓死保卫陕州,但他的兵员亟待补充,只能四处抽丁。
  不能想象,诗人杜甫是在怎样动乱的情形中,匆忙赶往华州。
  当他路过新安县,看到成年的男丁已经没有了,官府只好征用十八岁的“中男”送往前线。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长得壮实一些的青年大概家境尚好,有母亲来为他们送行;而瘦弱的青年大多来自贫户,孤零零的,无人陪送。日到黄昏,河水东流而去,青山之下依然传来送行者悲伤的哭声。
  按照唐朝的律例,六十为老,但杜甫也眼见垂垂老者丢掉拐杖,拿起刀枪,老人没有抱怨,反而口吐着豪言壮语。
  子孙都死光了,老头还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只是当他穿上厚厚的甲胄,即将踏上征途时,却听到了老伴的声声哀唤,忧愁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天气冷了,寒风刺骨,哭倒在路旁的老妻,尚且衣衫单薄,还有谁能够照顾她呢?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老妻这时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她心中明白老伴这一去,多半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线,你要自己保重,记得多吃饭呀!
  在《新婚别》中,杜甫描绘了他所见到的另一种告别。
  黄昏成亲的丈夫,第二天早晨便要出征,新娘脱下嫁衣,洗去红妆,她在缠绵的别语中,勉励夫婿,即便这一去,很难再有回来的希望。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你不用挂念我们新婚而别,要在战事中多为国家出力。
  杜甫写苦难,鸣哀曲,笔底却不乏豪气,《三吏》《三别》这六首诗也成为唐诗中不朽的杰作。
  他看到天下众生在苦难中翻滚,心生悲悯,但想到曾经的盛世,正被践踏在胡人的铁骑下,又怒火满腔,最后他只能无奈地安慰那些保家卫国的戍卒和他们的家人。
  只有《石壕吏》是一个例外。
  这里地处殽函古道的咽喉处,是由洛阳西行的必经之路。在村子西南山坡上的石壕沟里,还保留着一千多年前殽函古道的旧貌。
  历史上的西汉古道,战乱不断,著名的秦晋殽之战、项羽与秦军之战、刘秀与赤眉之战,无不让沿途的百姓饱尝乱世之苦。
  石壕村就是古道上多灾多难村庄的一个缩影。
  公元759年,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遭遇河南一带的动乱,他经过新安、陕县,日暮时分,来到了石壕村,投宿在农家。
  夜半,有差吏敲门抓丁,这家的老翁急切跳墙逃走,慌张的老妇前去应门周旋,期望可以躲过一劫。
  她的三个儿子,一个正在邺城戍边,两个刚刚战死,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媳,带着尚在吃奶的孙子。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不用说已经永远完了。
  但这样的苦苦哀求,并没有打动官兵。
  为了家人,老妇自己挺身而出,请命前往军中做饭。
  凄凉而坚毅的身影,终于投入茫茫的夜色之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在被战火剿灭温情的岁月里,杜甫亲眼目睹了这样的生离死别,他又要踏上满目凄凉的旅途,对逃走归来的老翁,竟再也说不出什么安慰和劝解的话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

  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曾出版《我读毛泽东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