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赏析 ▎席慕蓉《一颗开花的树》(第24期)

 安徽晓渡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一颗开花的树》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诗歌赏析

席慕蓉的《一颗开花的树》是一首情感深沉且充满象征意义的诗作,以一棵树作为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无奈失落。
诗歌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充满疑问与期待的命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与心上人相遇的渴望,并强调了自己希望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对方眼前。这种渴望与期待,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诗人通过想象与佛的对话,巧妙地安排了自己化身为树的命运。这一转变不仅让诗人得以长久地守候在心上人的必经之路旁,而且也让诗人有了展示自己美丽的方式——慎重地开满了花。这些花朵,都是诗人前世的盼望,每一朵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希望。
在心上人走近时,诗人请求他细听那颤抖的叶,那是她等待的热情。这里的“颤抖的叶”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紧张,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深情厚意。然而,当心上人无视地走过,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便如凋零的花瓣一般洒落一地。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悲伤与无奈。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通过朋友的提醒,告诉读者那散落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她凋零的心。这一转折,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总结。诗人用凋零的心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因爱情失落而心碎的感受。
整首诗以树为象征,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无奈失落。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意象生动且充满象征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席慕蓉通过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她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