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新用户8926AVU2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散布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马坡镇马卷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位于顺义区西部

所处镇域:马坡镇

成村时间:明代

村名由来: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并入良牧署,当年变为民居,后来村子逐渐扩大,人口兴旺,后改为马卷。

村名成因

马卷始建于明代,因人烟稀少,朝廷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形成村落,马卷村原名马家营,明朝期间,官家在此建养马场,故名为马圈。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并入良牧署,当年变为民居,后来村子逐渐扩大,人口兴旺,后改为马卷。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村庄历史沿革

七七卢沟桥事变前被日本占领该地区。1940年,因抗日武装,八路军在该地区进行抗日活动,村民秦淑兰参加了抗日武装队伍。日伪时期马卷就有乡建制,历任乡长有秦国相、苏振东、秦子臻等。1945年大旱,粮食严重减产。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该地区被国民党占领。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老百姓组织担架队参加解放战争。1946年2月2日,顺义县一个八路军小分队包围马卷,俘虏国民党地主伪装的“伙会”十余人。1948年,北京和平解放以后进行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组,成立初级社、高级社。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村庄文化

马卷村文化底蕴丰厚,清宣统二年(1910年),马卷村刘震霆(1864-1957)在顺义西门村偶见徐朝贤等人表演的五虎棍,遂召集村中秦、刘两家功夫较好的几人前往西门村学艺。一年后在村中组织五虎棍会,由刘震霆任会头,后村内又传入高跷、吵子、诗赋弦三档花会。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该村民间花会历史悠久,四档花会兴盛至上世纪70年代,后演出中断。2010年,马卷村挖掘文化遗产,重新恢复了五虎棍这档花会,追溯历史,马卷村五虎棍自立会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2013年,被顺义定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二十二)马卷村

五虎棍经六代传承,其表演套路、锣鼓伴奏、人物、服饰等均保留着当初的状态,所学口诀、套路经过整理仍很全面。为持续传承五虎棍,2014年9月,马卷村五虎棍与马坡第二小学结对,让传承继续。如今,该校学生的五虎棍已登上市、区重大活动的舞台。

2011年以来,马卷村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市体育特色村等多项荣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