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美刻 | 长春街“过早”路径

 人文武汉 2024-05-17 发布于湖北
在汉口,长春街的“过早”有口皆碑 ,疫情前,网上不时有吃货们为之铺陈夸张,我好吃,一月总要去二三次。新冠降临,三月,在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不幸感染去世,我在朋友圈发一小帖,引来一片围观者感伤,叹息“汉口从此不再有熊面窝”。之后,几个群友与我私信,都说吃过她家的面窝,确实又大又软又香,真的是老汉口味道。     

2019年,熊阿姨

儿时,家住花楼街。那时汉口很小,去长春街一路遥远,途中要过一元路二跃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再顺道胜利街拐进陈怀民路,才能穿插到长春街上。    

现在,汉口大了,去长春街反而方便,或坐地铁或乘公交,一溜烟功夫。坐地铁在黄浦路下,出站上卢沟桥路左拐中山大道再左拐,或乘公交走胜利街沈阳路口下直走。长春街就夹在这两条马路中间,从西往东看,右边是中山大道,左边是胜利街。    

地理上,长春街其实是个过早圈。除了身傍两条大道,还有四条小路从街上打横穿过。望东头,长春街被陈怀民路顶住,往西走,过早圈终止在张自忠路,中间另有两条路横穿,分别为沈阳路和山海关路。    

起先,到长春街过早,我走沈阳路,因为“熊面窝”   就在沈阳路口,吃与不吃我都要买几个。“熊面窝”栖身在一个叫“小中元”面馆屋檐下的空档。开油锅时,人跻身档里,锅摆在档外,排队的人就逶迤到了街上。  
     


到“小中元”面馆吃面的人,总要搭上一个或两个面窝,或因习惯又称配套。面馆隔壁,一对老夫妻支着一口油锅,也炸面窝,不过那面窝看相不如“熊面窝”。有时,不耐烦在“熊面窝”排队的食客,也会在这儿挑两个。好在老夫妻还炸鸡冠饺,我吃过一二回,味道蛮好,又大。   

“熊面窝”隔壁有一“高家烧麦店”,老板年轻,三十毛边,新手。烧麦味道一般,我看亏在重油不透,不过搭一杯豆浆,趁热吃,将就。       

 隔着烧麦店,还有一家店卖糊汤米粉油条。我进店吃过一回,味道不敢恭维。我知道,把沈阳路走穿右拐的正街上,也有一家卖糊汤粉油条的路边店,粉有鲜鱼味,油条又粗壮,来一套,那才叫好吃。    

2016年,熊阿姨

记得有一回“熊面窝”的老板熊阿姨与吃客唠叨,说她家传承的手艺除了炸面窝,油条也做得好,几时有空炸几根让我们尝尝。可惜,疫情横来她走得太急,熊家的油条,我们看不到了。     

今天,特意发了两张熊阿姨的照片,一张摄于2016年9月,王女士作品;一张摄于2019年12月19日,我的抓拍。后一张,穿红衣的为王女士,穿绿衣是熊阿姨。这一天,是武汉封城前我们最后一次去长春街,图中熊阿姨鲜话着哩。

现在是熊阿姨的老公炸面窝

后来去长春街“过早”,多半会坐地铁,出黄浦路站,径自走卢沟桥路中山大道。与长春街平行的一段中山大道,算是这个“过早圈”的正街。街对面立着二中和二七中学,投好中学生的嘴巴胃口,街面尽是花里胡哨的吃食,店铺摩肩接踵鳞次栉比煞是热闹。    

我等老者,训练过的口味,不过传统小吃,每从正街上走过,格外流连三家小店。一家好处说过,在沈阳路口,叫“王记鲜鱼糊汤粉”。另一家,再往前走,为“毛氏汽水包”,夫妻店。儿时见过的汽水包,一面煎,毛氏汽水包煎两面。一锅煎熟,五六个品种同在,我最爱糯米和莲藕馅。包子店开得长久,涨价却鲜少,最早一个包子1元,现在涨了,一个1.5元。    

过包子铺,到山海关路口,可见 “李记鸡冠饺”。炸饺的也是一对夫妻,因门面仄逼,仅容一人一锅,每次买饺,只见炸饺的男将,难见做饺的女人。    

与同类比较,“李记鸡冠饺”有两绝,一是饺大,像一张脸;二是馅多,且鲜,一只饺足够吃饱。每次吃饺,都要排队,我看站队的吃客都耐得烦,乐此不疲。小店还做糯米鸡—一种几乎失传的汉味小吃,“鸡”与饺同价,一个2元,“鸡”也要趁热吃。   

 “李记鸡冠饺”隔壁是”“三鲜豆皮”。也是小店,一扇门脸,一个女人操持,又做又卖。这个店的豆皮做得好看,油汪汪引人食欲,虽无需排队,但一起锅,就能卖完。    

少年时,邻居民生路,路口“民生食堂” (即现在满大街“三镇民生甜食店”的前生)的豆皮,常是过早的首选。此后,口味固执,以为世上再无豆皮可食。因此与“三鲜豆皮”擦肩而过多回,从未买过尝过,味道如何,无从评说。

走过”“三鲜豆皮”,左拐就进了山海关路。走在路上,左顾右盼满眼吃食,数得过来就有罗氏热干面、小丁生煎包、邓记欢喜坨、李记油角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罔顾路上店多,合我味口只有两家。

一家做剁馍,店小没招牌,一扇门面一张小桌,拿刀“嘭嘭”剁馍的是一个大妈。眼下汉口剁馍少见,这家剁馍口味地道,外焦内柔,微甜肉坨。我一次剁5元,得两块馍,一块现吃,一块捎带。有次晚到一步,一整圈馍被一女人独自盘下,说是放在冰箱藏起来过早慢慢吃。无奈,只得再等下一锅。    

另一家店,名头很响,叫“徐氏糯米包油条”。店小,名堂却多。油条包法有五六种,传统白糯米一个6元,贵的宜兴乌米团一个8元。另有加料十数种,多少任选。我的口味向来顽固,总是6元那一个,也是汉口市面上最普通最传统的那一种。    

长春街走到陈怀民路,顶头打住。这条路上,除了“陈怀民生鲜市场”中的“李记粉蒸肉”上过电视,可引人一观之外,仅有一家包子铺,味道从众,乏善可陈。    

街西头直抵张自忠路,路两边,多是菜摊菜铺,唯一一家“北方老面馒头”店面宽绰。店里馒头做得铺张,个个白、大、结实,顾客买馒头都用大袋,一袋可盛十几二十个。    

靠近张自忠路口贴在长春街边沿居中沈阳路上的这座三层红楼,金边银角得尽风水,算是长春街的地标。小时我看它一片鲜红,如今我见它四处老旧。每在它面前盘桓,六七十年前的往事如烟飘浮,有时,我甚至会记起少年时唱过的一首英语儿歌:                  

划划划你的船
慢慢顺流而下
愉快地愉快地
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到长春街,真是寻觅那既往的“过早”,还是去追寻那流逝的旧梦?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