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愧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向股东推荐的唯一一本书,2024年一定要逼自己读完!(强烈推荐)

 阿浩读书 2024-05-17 发布于湖北

每天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读文章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活中的很多选择和行动,其实并不是你有意识决定的,而是被一种力量裹挟着发生的。

比如——

原本只是想刷一个短视频,等反应过来,已经刷了很久的视频了;

不想接的任务;

不想买的衣服;

不想赶的风潮;

不想去的酒局;

不想打的游戏;

......

最后还是没坚持住,选择了顺从。

表面上看所有的行为都出自你自己的决策,但冥冥之中好像又有一股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你的行为,也许,你是中了“影响力”的套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来自《影响力》这本书里——

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步伐和大量信息带来的冲击,会使人们的无意识顺从在将来变得越发普遍。因此,理解无意识影响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对当今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其实揭露了一种本质:人类的某些本能,是很难改变的。

而这本书的核心是:通过剖析一系列心理学原理来告诉我们,我们是如何被周围所影响的,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影响。

《影响力》是心理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是《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是亚马逊推荐的“人生必读100本书”之一,也是巴菲特和芒格向他们的股东推荐的唯一一本书。

下面分享我从书中学到的三个顶级思维,每一个都能让你在生活中发生巨大改变。

是不是不信?那请你接着往下看。

01.对比原理

什么是对比原理?

对比原理是心理物理学领域确立的,它不仅适用于重量,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感官知觉。

比如——

我们要是先跟一个很有魅力的人聊天,接着又来了一个平平无奇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无聊透了,但其实他并没有那么无趣。

怎么理解?

假如现在有三桶水:冷水、温水和热水。

一次让人左手放进冷水,右手放进热水一段时间,再让他们将两只手同时放进温水中,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冷水的手觉得是热水,热水的手觉得是冷水。

这个实验想说明的是,相同的一个东西,不同经历的人遇到后,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但他们可能都没有错。

如果把对比原理用在销售上,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一个人想买三件套衣服,这个时候,应该先给他推荐贵的衣服还是便宜的呢?

答案是贵的。

为什么呢?

先卖贵的西服,那么顾客在买毛衣的时候,哪怕毛衣再贵,对比西服,也就没那么贵了。再根据西服毛衣去搭配,别的便宜的小配件就更容易出售。

销售员先展示贵的物件对他们更有利;不这么做,他们就白白放弃了对比原理造成的影响,还会使这一原理掉转枪口,对准他们自己。

先拿出便宜的东西,再拿出贵的东西,会使昂贵的东西显得更昂贵。

生活中销售房子也能用对比心理。

怎么用呢?

销售一般会带顾客去看一些差强人意的房子。

因为这些房子都是所谓的“垫底货”,公司总会留一两套破房子,还会虚高价格,这些房子并不打算卖给顾客,只是用来给他们看看,有了破烂房子的对比,那些好房子就显得更合适了。

当他们看了那些破房子以后,再看到合适的房子,就会眼前一亮。

不止房子,汽车销售也会如此。

在卖完汽车以后,也就是几万十几万元都花了,再多花个几百块升级音箱系统,贴膜,换轮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对比思维的诀窍就在于:单独的提出各个选项,这样每一个小项目的价格跟已经确定的大项目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更容易卖出去。

这个就是对比原理背后的运用,以前不知道,看完这本书以后豁然开朗,尤其是用在销售上,简直绝了,关键是,顾客还不知道,会心甘情愿的去购买。甚至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02.贵不等于好

先来看两个故事:

①古董店的老板有个朋友想在他店里给他的未婚妻买项链,看到是朋友的份上,500美元的项链只收了250美元。

原本朋友对这条项链很满意,但听到价格是250美元后,脸色沉了下来,不乐意的成交了,因为他想给未婚妻买一件“真正好”的东西。

事后,老板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就带朋友看了另一条项链,并报上了市场价:500美元。

他的朋友很喜欢,当场就想买下来,但老板告诉他,因为是结婚礼物,所以自己愿意亏损一点卖给他,只要250美元。这次朋友没觉得250美元不好,反而欣喜若狂。

②有个开宝石店的老板,手里有一批绿宝石,一直不太好卖,即使是旅游高峰期,商店里挤满了客人,而这批宝石的质量特别好,对得起这个价格,也卖不出去。

为了卖掉宝石,他尝试了各种销售技巧,但都没用。最后他在要出城采购新品的前一天晚上给员工写下:本柜所有物品价格*1/2,想着哪怕亏损了也要卖出去,结果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卖出去了。

但卖出去的原因不是因为价格*1/2,反而是因为字迹太潦草,被店员看成了*2。

这里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想买好东西的人,是看不上价格低的东西的。

其次除了“东西贵=质量好”的原则之外,在我们的思维里,便宜无好货的原则也是适用的。

这里是论证了人们在购买东西时,喜欢使用的一个常识判断。

但如果你是商家,看了这个故事后,就真的这么做,那就大错特错,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提价就能销量高吗?

并不一定,因为有些商品价格是常识性的,如果直接提高价格,肯定是卖不出去的。

真正可以提价的其实是一些特殊产品,比如——

1.非标品:那些市场上价格并不明确的,比如:洗发水、蜂蜜、茶。

2.低频且重要:比如自己过生,和结婚对象买礼物。

3.面子产品:比如车、手表、背包。

4.不够了解且唬人:比如自媒体的课程。

5.新品不被熟知:一些刚出来的产品。

这其实就是现代社会日益加快的步伐和大量信息带来的冲击,使人们的无意识顺从在将来变得越发普遍。


而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将自己代入到【价格高=东西好】的场景里。

03.互惠原则

什么是互惠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对方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也应当尽量回报。

比如——

别人帮了我们一个忙,我们应当帮他一回;

别人送了我们一个礼物,我们也应该回一个礼物;

别人请我们吃了一顿饭,我们呢也应该请一顿饭;

......

以上事件不足以证明这条原则的重要性。

但事实上,它能带来相当大的改变。

英国的慈善筹款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的工作是寻找投资银行家募捐,要求对方捐赠一笔钱,有时这笔钱的金额可能是他们一天的工资。

但如果筹款员在提出募捐前,先送对方一小包糖果作为礼物,那么募捐的成功率就会高上一倍!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找别人帮忙,那就可以用到这条原则,先给别人准备一份小礼物,这样别人更容易帮助你。

①一份高中到现在的友谊,高二第一次见面,我的直觉告诉我:我们不可能成为朋友。

但神奇的是,我们成为好朋友一直延续到至今,现在还经常一起吃饭。

现在回想,其实是无意间利用了互惠原则。

那时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就类似军训,上午上课,下午开荒,军训,我们的床很近,晚上他说好饿,然后我给了他一根香肠,这件事到现在我们也经常拿出来说。

②现在想想,我的很多朋友其实都是这样来的,之所以牢固,是因为无意间利用了互惠原则。

③有一个朋友也是如此,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请他吃饭,因为一开始认识的时候他就请我去欢乐谷玩了。

④所以中国有个传统,礼尚往来,一来二去关系更好了,其次送礼,人家更愿意帮助你,吃人手短。

⑤心脏病的药,据研究对这种药支持的人,并发表过文章的科学家,100%都接受过医药公司从前给的好处。

而持批评态度的只有37%的人接受过人家的好处。

⑥免费样品不免费。

赠送样品这种营销手段很常见。

记得上次在商场,人家免费样品试吃,然后小外甥吃了很多,我就去买了一些带回家。

免费样品的真正妙处在于,它同时也是一份礼物,能把互惠原则应用起来,推销的人提供免费样品,不过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他们的商品,暗中却是把礼物天然具备的亏欠感给释放了出来

这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柔道手法。

写在最后:

阅读这本书好处:既能帮我们洞悉来自外界的那些试图裹挟我们的影响力,也能帮我们更好地释放影响力、达成想要的效果。

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作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得没错。

但这其实是一个思维上的误区,想要改变这个误区,是一件很难的事,但阅读《影响力》,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这种情况。

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欢迎购买本书一起阅读。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关注、赞赏,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