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豹房

 三省一得阁 2024-05-17 发布于辽宁

折叠 编辑本段 史料记载

豹房是明朝的朱厚照(正德皇帝)建立的场所。

其用途存在两种见解:一种认为是治理朝政的政治中心与军事总部;一种认为是正德皇帝的享乐场所。

《万历野获编》:“嘉靖十年兵部覆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这段话即说明武豹房养了一头豹。还有一则材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这就是明朱国桢著的《涌幢小品》:

“西华门狗五十三只,御马监狗二百一十二只,日共支猪肉并皮骨五十四斤。虎三只,日支羊肉十八斤。狐狸三只,日支羊肉六斤。文豹一只,支羊肉三斤。

豹房土豹七只,日支羊肉十四斤。西华门等处鸽子房,日支绿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西苑豹房畜文豹一只,役勇士二百四十人,岁廪二千八百余石,又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此皆内臣侵牟影射之资。”

这一段材料中出现了“豹房”、“西苑豹房”两个名词,说明后者指的就是武宗豹房,武宗豹房是有豹的,但只有一头。

既然肯定武宗豹房内是养着一头豹的,那么这个有240人的队伍就只能看作是饲养宫内这只豹的专职队伍了。这支队伍腰悬豹牌。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中单有一节《豹字牌》讲述这支队伍的状况:

“吴骞客藏豹字铜牌,上有穿,两面有文,正面隐起作豹像。横刻'豹字陆佰拾号’,凡六字。背面文六行,云'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凡二十七字。盖正德间创立豹房,守卫军士所配也。此牌传世当移,与骞客同时藏者,当有数人,予友丁□公,亦得一枚”。

豹房是武宗行乐的场所,过去人们总以为武宗在那里沉溺女色,其实,武宗在豹房的宠嬖中有为数不少的娈童,明清的正史野史都指出过这一点。这种状况曾经引起了正德年间朝臣们的极大不安,他们为皇帝之沉溺男色而不思嗣续大事深感忧虑,御史周广冒死上了一则奏疏:

陛下承祖宗统绪,而群小荧惑,致三宫锁怨、兰殿无徵。虽陛下春秋鼎盛,独不思万世计乎?中人稍有资产,犹蓄妾媵以图嗣续,未有专养螟蛉,不顾祖宗继嗣者也。义子钱宁本宦竖苍头,滥宠已极,及复攘兑货贿,轻蔑王章,甚至投刺於人,自称皇庶子,僭逾之罪所不忍言。陛下何不慎选宗室之贤者置诸左右,以待皇嗣之生。诸义儿、养子俱夺其名爵,乃所以远佞人也。

明朝时期有很多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皇帝,除了一些几十年不上朝的,还有很多不务正业的,贪图享乐的,也算是应有尽有。这其中有一个明武宗朱厚照,他在历史上有两个极端的评价,一种是极好一种是极坏。朱厚照还留下来了一个词叫做“豹房”,这种建筑同样也有两种解释,那么这个豹房到底是什么,明武宗建立豹房有什么意义?

明武宗朱厚照,也可以叫他正德皇帝。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让人捉摸不透,一方面,他是一个刚毅果决,有勇有谋的好皇帝,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荒淫无道,贪图享乐的昏君,这样的两种特性同时出现在一个皇帝的身上,在史书当中也是不多见的,不过如果仔细分析,这两种评价并非都是错的。

明武宗的这个庙号,的确可以看得出来,他不是单纯的贪乐享受的皇帝,如果没有一点在军国大事方面的贡献,也担不起“武”这个字。因此,经过人们的讨论认知,明武宗应该是那种在小事上面昏庸无道,荒淫玩乐,但是遇到大事却从来不懈怠,还曾经亲自上阵杀敌立下战功,与士兵同吃同住,这对于鼓舞士气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2.豹房的来历

明武宗建立了豹房,关于豹房,人们同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讲,先来看看豹房的来历。明朝时期,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皇帝豢养动物的巅峰时期,其实不仅仅是豹房,还有什么象房、鹰房、虎城等很多地方,都饲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豹房其实也并非是朱厚照的原创,这种习俗从明朝时期就流传了下来。

3.豹房是做什么的

虽然名义上是豢养动物,实际上,明武宗时期又新建了豹房新宅,虽然的确养了豹子,但是只有一头,另外还有专门饲养豹子的工作人员二百四十人。朱厚照大概是住着皇宫住不下去,因此将豹房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点,如此一来,豹房也就算是政治和军事中心了,然而在很多人的理解当中,豹房似乎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地方。

豹房的确也是明武宗行乐之地,不过也不仅仅只有美貌女子,甚至还有不少娈童,沉溺男色这种事情让很多大臣感到恐慌,或许也正是因为明武宗这种想要追求自由解放的心思,让历史对他的评价如此奇特。不过,史书总是人写的,想让后人看到什么或者不看到什么,都不是我们所能够左右的,毕竟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1]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争议

正德皇帝朱厚照,庙号明武宗,是明朝的第十个皇帝。正德皇帝生于1491年,卒于1521年,只活了短短三十岁,1505年他14岁时继位登基,当了十六年皇帝。正德皇帝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从古到今,他一直是各种野史逸闻和戏曲演义的最热门的角色之一。

在形形色色的野史传闻中,明武宗俨然成为一个典型的昏庸无道之君。他虽然贵为大明帝国的皇帝,但为人行事却以任性胡为著称,不理朝政,耽于逸乐,变着法儿地寻求新鲜与刺激,似乎是他生活中唯一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他身为皇帝,内心深处却向往成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武将,还自己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他还动不动微服出行,离开皇宫周游各地,一切所作所为都与皇帝的身份格格不入。

明武宗最为人诟病之处,莫过于他的“豹房”。“豹房”位于京城西苑,原先是元明两朝皇帝豢养虎豹等猛兽的地方,但到了明武宗时代,这里却俨然成了他的行宫,从正德三年开始,明武宗就开始“定居”此地,并先后耗费白银24万两,扩建房舍200多间,把这里打造成为他日常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他在位十六年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豹房滞留,皇宫则成了他的临时旅舍,每逢年节或者国家重大典礼时,才勉强回去虚应故事一下。

明武宗放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不住,却长年住在“豹房”中,到底是为什么?有一种说法,据说明武宗生性贪色,豹房中都是他从各地挑选而来的美貌女子,环肥燕瘦应有尽有,故此明武宗才会乐不思蜀,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耗费在这里。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靠谱,正史中并无任何可靠资料支持这种说法。

正德皇帝朱厚照之所以要长年定居豹房远离皇宫,是因为他心底埋藏的一段痛楚。此事要从他父亲明孝宗的婚姻说起。明孝宗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贤明之君,开创“弘治中兴”的盛世。他不仅勤政爱民,且爱情专一,他的后宫只有一个张皇后,再无其他妃嫔,在古代皇帝中极为罕见。

明孝宗虽然与张皇后情深似海,但张皇后却迟迟未曾生育。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明孝宗突然宣布,张皇后喜诞龙子,也就是日后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最为离奇的是,张皇后在“分娩”之前,并无任何征兆和迹象证明她曾怀有身孕。

一时间朝野议论风生,很多人认为,这个宝贝皇太子“非真中宫出者”,生母大约另有其人,很可能是宫中的婢女所生,被张皇后占为己有。这种事在古代皇宫中并非鲜见。宫中身份卑微的婢女被皇帝临幸后,产下皇子,皇帝常会把小皇子过继给地位尊贵的皇后或者皇贵妃抚养。

不久之后,明朝著名的“郑旺妖言案”浮出水面。明朝武城尉军户郑旺,早年家境贫困,为了活命忍痛把一个女儿郑金莲,卖给大臣高通政家做了婢女。但他时刻挂念着这个女儿的下落。明孝宗弘治末年,郑旺家境好转,很想找回女儿,百般辗转查访,才得知女儿在弘治初年已经在一次选秀中入宫当了婢女。

郑旺又委托锦衣卫妥洪帮他在宫中打听女儿郑金莲的下落,妥洪又委托宫中宦官刘山代为寻找。刘山得了郑旺的钱财,果真找到了郑金莲的下落。原来,郑金莲才是皇太子朱厚照的生母,但她生下孩子后就被张皇后夺走,还把她打发到太皇太后宫中仍旧充当婢女。

郑旺喜出望外,但他却弄不清状况,只知道当今皇太子是他女儿郑金莲所生,那么按说他就是明孝宗的岳父,皇太子朱厚照的姥爷。于是他在民间到处夸口,逢人便说自己是皇亲国戚。很多王公大臣对他趋之若鹜,纷纷抢着与他结交,郑旺一时成为京城名人。

东厂的番子得知消息后,不敢轻举妄动,把郑旺的情况上奏明孝宗。明孝宗也非常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彻查此案。但最终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此事真实原委还未弄清,明孝宗就匆匆结案,打探宫内消息的锦衣卫妥洪、宦官刘山被处死,两个关键人物“郑金莲且发落,郑旺且监着”。

这样的处理结果令人莫名其妙,配角被杀,两个主角却仅仅被关押起来。从处理结果来看,此事真相已经昭然若揭,明武宗应当就是郑金莲所生,郑旺就是郑金莲的生父。否则如果他一派胡言,必定会被祸灭九族,“若果妖言,旺乃罪魁,不即加刑,何也?”

弘治十八年五月,明武宗登基大赦天下,郑旺被无罪释放。但张皇后却不依不饶,她生怕郑旺会迟早揭穿事情真相,揭开她不是明武宗生母的事实,授意东厂再度把郑旺捉拿入狱,最后定成“妖言惑众”处斩。明武宗生母郑金莲则被她发配浣衣局,服苦役,折磨而死。

明武宗成年后得知真相,心中对张皇后的怨气可想而知。但木已成舟,他也无可奈何,身为皇帝生母却被张皇后迫害而死,他还要对仇人强颜欢笑,恭谨孝道,此事成为他心底一段永远的痛楚。他之所以住在豹房不回皇宫,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因为这段伤心之事,是不愿见到张皇后才做出的无奈之举。[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