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睿泽静明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唐朝的兴盛成就了无数的诗人,孕育出了“诗仙”、“诗圣”、“诗佛”等名震千古的文学大家,而唐朝的诗人也成就了唐诗,让她能够成为华夏文学史的瑰宝,传颂千年而不朽。

而杜甫就是唐朝几千诗人中很特别的一位,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他的诗歌的影响,从古至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他的诗有着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登高》被誉七律之冠,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杜甫已56岁,这天他独自登上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萧瑟的秋色,滚滚流逝的江水,无不牵动着他漂泊孤独的心绪,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啊。

这首七律能够夺冠在于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这首绝句的绝妙之处在于明看是在写大自然的美景,实则通过写景暗喻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坚定的为国效力的伟大理想。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入选小学课本的诗作,大家都比较熟知了,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有余了,颠簸流离了大半生,终于有了一个安生之地,闲暇之时种菜养花,心情是比较欢畅愉悦的,看待一切都是美好的。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杜甫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他虽身陷险境,然而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仍心系国家安危、百姓疾苦。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公元759年7月,48岁的杜甫辞官西去,经泰州至同谷,最后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国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国家危难,生灵涂炭,而自己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有着无限的仰慕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岁时杜甫举进士不第,开始了游历齐、赵的漫游生活。此诗就是登泰山时所作,

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那种雄视一切的英姿和气势,深深折服了杜甫,也在年少的杜甫心中埋下了一颗火种,做人一定要有那种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经过多年的漂泊,杜甫到了成都,投亲靠友好不容易盖起了一座茅屋,此诗真实记录了杜甫生活在这里的情景,屋破雨漏,风寒交加,年老力弱,这些对于他来说都可以放在一边,而广大的穷苦老百姓怎么办呢。这种舍己为人、许身社稷的博大胸怀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区别呢?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简单的28字,见识了最美好的重逢。也是杜甫晚年诗作中的绝唱,历代对此诗好评众多,《唐宋诗醇》里说:“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此千秋绝调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兵荒马乱的年代,常年在异乡漂泊流离,心中的孤苦可想而知,有家不能回,有想念的人儿也见不着。忽闻前方捷报传来,心中怎能不高兴呢。河山收复,社稷稳定,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自己也可以回家与妻儿团聚了。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这是一首乐曲赞美诗,也是一首讽刺诗,赞美了如仙乐般的乐曲,讽刺了花敬定在立功之后终日歌舞升平的奢靡之风及朝廷的昏腐。一个人有才也不能恃才自傲,唯有谦虚谨慎前面的路才能更长。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在成都草堂居住了4年之后,当初投奔此地的好友严武逝去了,此处无依无靠的杜甫不得不开始寻找下一个栖身之地。就像诗中写的一样,他犹如江边的小草一样渺小,又像江中的一叶小舟一样孤寂,命运的天秤总是倾向了另一边。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心中所想不仅有国之大事,还有手足之情,战事爆发,社会动荡,家中的兄弟天各一方,音信不通,也不知道处境如何,真教人担心,可是也无计可施,他的这种真挚的情感,感人至深。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杜甫的律诗是公认的,《唐诗三百首》里收录他的律诗也是最多的,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一首名篇。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能包容一切,杜甫的胸襟何尝不博大,而如今拖着年老的病躯,漂泊天涯,自己年少时的抱负至今也没有实现。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然而在逆境中的她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说:“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著名的“三别三吏”是杜甫从东都至华州途中所作,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他对饱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最著名的20首诗,文丽日月,诗中圣哲,值得珍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曾这样评价杜甫,杜甫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深受后世的推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