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医者言71:薪俸微澜下的杏林浮沉

 闫振文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于壬寅孟夏,滇南明珠,昆明府一医馆内,有青年才俊小廖,弱冠又六,正于规培砥砺之时。忽曝薪酬清单,三部构其所得:国之资助、馆舍之贴及科室内绩。然扣除社稷所定之五金一险,其二月之劳,仅余钱钞七十四文,堪堪果腹之资,世人为之愕然。

或有不信,此实情耶?余则以为不然。盖医界内外,编外同仁,薪资骤减,乃至月入仅及数百,已非罕见。昔日,豫省政令,事业单位大幅瘦身,医馆亦在其列,医界之紧衣缩食,犹如雨后之荷,悄然将至,今观此事,果不其然。

世风日下,经济滞缓,求职之路,荆棘满布。名牌学府硕士,初涉尘世,竟以奔走送餐为业,已非新闻。网络之上,频传医者离职,转而炙烤烟火,月入丰盈,此言未免太过轻巧。忆昔,杏林中人,转型商贾,包子、油条、烤串乃至海鲜珍馐,皆为时势所迫。彼时,经济野蛮生长,地财泛滥,今时不同往日,全球步入转型深水,众人求职不易,薪资菲薄,消费之力,自是萎靡,创业之机,亦随之缩减。

是以,医学生面临抉择,实则寥寥,或为送餐小哥,或试水自媒体,然自媒体江湖,内卷日盛,投诉抄袭,不绝于耳,加之流量红利消退,举步维艰。人心浮动,世态炎凉,自媒体之路,愈发艰难,无人能免于世事洪流,雪崩之时,无片雪得以幸免。

于是,职业之稳,较之厚禄,更为可贵。余出身寒微,深知田亩之艰辛,虽医者生涯劳苦,然稳定之于底层家庭出身者,较之无业,更为可贵。

复观规培之制,癸巳年始,旨在补救新晋医学生临床经验之不足,无论学士硕士博士,皆需历练三载,方能步入临床。十载春秋,规培制度成效显著,麻醉、儿科、重症等科,人才辈出,基层医术,大有提升,功不可没。

然,规培亦有其弊,待遇偏低,劳逸不均,时有医院,视规培生为低廉劳力,委以重负,使之不堪。近闻,邕州医馆,一规培生陨命,又有湘楚之地,女研究生于值夜之时自戕,皆令人痛惜。遗言凄凉,字字泣血,尽显疲态与绝望,世态炎凉,医者之路,何其坎坷。

规培之论,历年不息,改革之难,非在政策本身,而在利益冲突,激励失衡。既得者固守,欲以规制束缚后来者,护其私域。网络笑谈,驾照难求,过关者反欲其更难,人心之幽微,由此可见。

医界内卷,规培前路,皆需审慎思量。医馆亦有其难,亟需青年才俊,奋发有为,然青年医者,多视规培为苛责,即便正式入职,亦有躺平之念,更有甚者,遇良机则另谋高就。规培之稳,实则脆弱如纸,若青年皆以消极待之,医馆根基,或将动摇。

此乃医馆之患,亦为社稷之忧。青年医者之消极情绪,若瘟疫蔓延,腐蚀医界之根本。变革之秋,如何激发青年热情,稳固医界基石,诚为燃眉之急,不可不深思熟虑,妥为应对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