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实用:临床舌诊论治40法

 健康家园818385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1.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泻火清肝饮方
       柴胡(酒炒) 黄芩(酒炒) 山栀(酒炒各一钱) 生地(酒浸三钱) 当归(酒洗二钱) 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2.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滋水生肝饮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五味(一钱) 归身(钱半)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3.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柴胡(酒炒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归身(酒洗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二钱) 薄荷(五分)
       4.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柴胡(一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5.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制) 茯苓(一钱半) 枣仁(钱半炒研)远志(五分去心) 人参(五分) 熟地(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枚) 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6.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7.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七味饮倍肉桂方
       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净萸肉(四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8.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养荣汤倍肉桂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9.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泻黄散方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10.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益黄散方
       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11.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之,燥症更妙。

       12.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且时作痛,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在男子则隐曲不利,在女子则月事不来,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不治,正此症也。

       13.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胃气虚弱者,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藿香(一钱) 人参(钱半) 白术(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一钱炙) 半夏(一钱半)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如去干葛、木香、藿香,加陈皮,则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能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及诸病后,皆可以此调之。

       14.凡舌见黄色而滑润,属脾气亏损者,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

       15.凡舌见黄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也,参 八珍汤主之。
       参八珍汤方
       人参(钱半)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四钱)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心脾肺胃气血俱虚,以致恶寒发热,嘈杂健忘,怔忡不寐,懈怠不卧,四肢酸倦等症。

       16.凡舌见黄色滑润,而形质又兼胖嫩者,脾胃中气虚寒也,姜桂养荣汤主之。
       姜桂养荣汤方
       白芍(三钱酒炒) 远志(一钱去心) 当归(二钱酒洗) 五味(钱半) 熟地(四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钱半) 人参(多少随宜) 黄 (五钱蜜炙)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炮姜(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已悉肝胆病本方条下。

       17.凡舌见红色而坚敛苍老者,心与小肠邪气盛也,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川连(一钱) 黄芩(一钱) 生地(三钱) 山栀(钱半) 丹皮(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心火炽炎,口苦舌疮,小肠郁结,不能通利等症。

       18.凡舌见赤色而浮胖娇嫩者,心与小肠精气虚也,养心汤主之。
       养心汤方
       茯神(二钱) 远志(五分) 枣仁(五分炒研) 柏子仁(五分去油) 五味(五分)人参(五分) 黄 (二钱炙)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半夏(二钱) 肉桂(五分) 甘草(五分)
       按∶上方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等症。

       19.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属小肠阴虚火旺者,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主之。
       滋水清肝饮去柴胡加生地木通方
       熟地(四两)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枣仁(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钱半)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木通(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肝火上炎,以致吞酸吐酸,胁痛头眩,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水短赤等症。盖取地黄丸之探原而不隔于中;取生地黄汤之降火而不犯于下,真从来所未及也。

       20.凡舌见赤色而干燥,属心脏血虚火盛者,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主之。


       济生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麦冬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 当归(钱半) 煨姜(一钱) 人参(一钱) 黄 (二钱半) 冬术(钱半) 龙圆(五枚去壳) 丹皮(钱半) 麦冬(一钱)甘草(一钱) 大枣(五个)


       按∶上原方主治心衰火盛,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败,外兼咳嗽吐痰,寒热往来,盗汗等症,悉以此方治之。凡见脾胃衰弱,饮食少思,大便泄泻,总属心气不旺所致,此补本法也。凡各种虚症,补中益气汤所不效者,投以此方,加五味、白芍以敛其心气,奏效更神也。又按补中阳药也,归脾阴药也。凡因饥饱劳役,伤其脾而气虚者,宜用补中,补中者,补中以益其气也;因思虑郁结,伤其脾而血虚者,宜用归脾,归脾者,嘘血以归于脾也。至于心力俱劳,而气血俱伤者,则补中归脾,单服固非对症,合用又不成方,惟有养荣一方,可合补中归脾两症而统治之,不致拈一放一耳。

       21.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小肠阳气虚坠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主之。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川乌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钱半) 炙草(一钱) 黄 (二钱半炙) 山栀(一钱) 川乌(一钱)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原方主治凡六经内伤外感。

       内伤外感者,言由内伤以致外感也。盖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东垣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症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调理补虚及通其意而转用者耳。

       及暑月劳倦发热,暑则气耗,劳则气伤。发热而在于暑月,且因劳倦,自非甘温不能。彼肆用藿香、滑石等,为暑月发热必需之剂,只在不明此义耳。
       或汗出不止,卫外之阳虚,则腠理不固矣。
       俱用本方加白芍一钱(须再加五味,乃合肺主皮毛之义)。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已,是胃气下陷也。必尚兼后重,第圊后随减耳,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 羸,无论六经,皆当加半夏一钱(合六君也)。
       即有外感,不过加黄芩一钱(则合小柴胡矣)。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皆因气虚不能升举故也。

       或产后血虚发热。凡血虚发热者,其舌必干;气虚发热者,其舌必滑。然既在产后,则不但血虚,即其气未有不虚者。盖当其临盆之际,为产妇者,若非全副精神、浑身力气,努力责以推送之,则胞胎如何下地?

       迨至胞胎下地,则所去之血固多,之后能不伤其气乎?况血虚则气无所附,宁不与之俱虚乎?兹以产后发热,专责血虚,殊有漏义。而症乃列于本方之下 是知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阳旺阴生,其意固自包举也。第不明言其意,则产后之血虚,人习闻之;而产后之气虚,人皆忽之,故特表而出之。

       俱加酒炒白芍二钱(气味酸寒,恐伐生气,故用酒炒)。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调摄,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补土,此方主之”。

       然内伤脾胃,须有分别。如饥饱劳役,饮食生冷,内伤脾胃而病者,自当主以此方。若由思虑郁怒,七情内伤,而脾胃先病者,则于本方尚隔一膜,不若归脾为的当也。

       22.凡舌见赤色而滑润,属心脏阳虚气弱者,济生归脾汤加丹皮、肉桂主之。
       嘘血归脾汤加丹皮肉桂方
       茯神(一钱) 远志(一钱去心) 枣仁(一钱炒研) 当归(钱半)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土炒) 木香(五分) 炙草(一钱) 丹皮(一钱) 肉桂(五分) 龙圆(五枚去壳)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已见本脏血虚条下。

       23.凡舌见赤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气血两虚也,枣仁养荣汤主之。
       枣仁养荣汤方
       枣仁(一钱炒研) 远志(一钱去心) 白芍(钱半酒炒)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白术(钱半土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茯神(一钱) 炙草(一钱)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详前本方。

       24.凡舌见赤色滑润,而形质反见胖嫩者,心与小肠火气大亏也,附子养荣汤主之。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一钱制) 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 五味(八分)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神(一钱) 甘草(一钱炙) 煨姜(一钱) 红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而其分两,则独轻于各脏腑,而只与肺同者,盖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肾位远,宜制大其服也。

       25.凡舌见白色而坚敛苍老者,肺与大肠邪气盛也,泻白散主之。
       泻白散方
       桑白皮(二钱蜜炙) 地骨皮(二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凡属肺热咳嗽,皆当加减用之。嗽加桔梗、百合,痰加贝母,如面赤咳嗽属心火刑金者,加人参、茯苓、青皮、陈皮、五味、麦冬、知母,为人参平肺散,以泻金中之贼邪。如咳嗽而鼻塞身重者,风寒伤肺也,参苏饮或金沸草散以散之。

       26.凡舌见白色而浮胖娇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也,补肺汤主之。
       补肺汤方
       人参(一钱) 黄 (一钱炙) 五味(一钱) 熟地(二钱)紫菀(一钱) 桑皮(一钱蜜炙) 水煎入蜜少许和服。
       按∶上方主治肺金气虚,不能生水,以致水不制火,虚阳上炎而生咳嗽等症。

       27.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大肠血虚火盛者,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主之。
       润肠滋水饮加生地当归方
       熟地(四钱或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枸杞(四钱)归身(三钱) 生地(三钱) 苁蓉(三钱酒洗)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大肠无血、大便燥结,其应甚捷。

       28.凡舌见白色而干燥,属肺脏火旺者,生金滋水饮加柴胡、黄芩主之。
       生金滋水饮加柴芩方
       熟地(四钱) 白芍(二钱) 当归(二钱) 丹皮(钱半) 麦冬(钱半糯米拌炒) 人参(一钱半) 白术(二钱半土炒) 甘草(一钱炙)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
       按∶上原方主治,凡伤寒热退后,有难补之阴,有易动之阳,皆当养之。此以其见症,或汗后烦燥未除,口干微热,大便艰涩,小水短赤即是。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手足肿痛,系火燥生风,风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后,当即以本方加柴、芩与之,无不效也。

       29.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大肠阳虚气汤者,补中益气汤送固肠散主之,补中益气汤见前。
       固肠散方
       陈米(二两炒熟) 木香(一钱) 肉果(二钱生用) 粟壳(二钱密炙) 干姜(二钱半炒) 炙草(一钱半)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弱,内寒注泄,水谷不分,下痢脓血,赤少白多,胀满腹痛连心,食少力乏等症。
       炒磨为末,每服二三钱,煎补中送下,切忌酒肉鱼腥油面生冷。

       30.凡舌见白色而滑润,属肺阳虚气弱者,补中益气合参附汤主之。
       补中益气合参附汤方
       升麻(五分) 柴胡(五分酒炒) 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归身(钱半)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炙) 附子(钱半制)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肺脾气虚下陷而土冷金寒者,其原治见前本方。

       31.凡舌见白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肺与大肠气血两虚也,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主之。
       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炮姜方
       川芎(一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三钱酒炒) 熟地(四钱)人参(钱半) 黄 (三钱炙) 白术(二钱半土炒) 茯苓(钱半) 炮姜(一钱) 炙草(钱半)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已见前参 八珍汤条下。

        32.凡舌见白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肺与大肠精气虚寒也,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主之。
       参附养荣汤去茯苓加炮姜方
       白芍(钱半酒炒) 远志(五分去心) 归身(一钱酒洗) 五味(八分) 熟地(二钱) 肉桂(五分) 陈皮(八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炙草(一钱) 炮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并详各脏腑病所列本方下。

       33.凡舌见黑色而坚敛苍老者,肾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主之。
       清肝饮方
       熟地(八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 柴胡(一钱) 枣仁(一钱) 归身(钱半) 白芍(钱半)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见前心与小肠病所列滋水清肝饮方下。

       34.凡舌见黑色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气虚也,补元煎主之。
       补元煎方
       熟地(六钱) 枸杞(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杜仲(二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按∶上方主治,男妇气血俱虚,精神失守,危剧等症。虚甚倍加 、术,寒者重加姜、附。

       35.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膀胱阴虚火盛者,六味饮合滋肾丸主之。
       六味饮合滋肾丸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茯苓(钱半) 泽泻(钱半)丹皮(钱半) 黄柏(二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按∶上方主治,凡小便不利,而茎中痛连小腹者,系火逼膀胱所致也。痛止便利,即止勿服。

       36.凡舌见黑色而干燥,属肾阴虚火旺者,六味饮合生脉散主之。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
       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泽泻(钱半) 五味(钱半) 人参(钱半) 麦冬(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变为朝热咳嗽,消渴虚劳,及水沸为痰等症。易曰∶“雨以润之”。
       此方是也。


       37.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主之。
       金匮肾气丸方
       牛膝(一两) 车前子(一两) 附子(五钱) 肉桂(一两) 熟地(九两酒拌)山药(一两) 萸肉(一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丹皮(一两) 炼蜜为丸
       按∶本方主治脾肾虚寒,腰重脚肿,湿饮留积,小便不利(此则茎中痛而不连少腹者,乃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也);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气喘痰盛;或已成水症,其效如神。

       38.凡舌见黑色而滑润,属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主之。
       八味地黄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按∶上方主治命门火衰,元阳虚惫,变为泄泻,腹胀阳痿,精寒不育,两膝 疼,腰软无力,两目昏花,不能远视,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 之。”此方是也。

       39.凡舌见黑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十补丸。
       枸杞养荣汤方
       枸杞(四钱) 远志(一钱)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 白芍(三钱)熟地(六钱) 人参(钱半) 白术(三钱) 炙草(钱半) 茯苓(钱半) 肉桂(五分) 陈皮(钱半)
       炙(三钱无参倍用)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
       十补丸方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附子(一两制) 肉桂(一两) 鹿茸(二两无则鹿胶代之) 五味(一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肾脏虚冷,面黑足寒,耳聋膝软,小便不利等症。

       40.凡舌见黑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附子养荣汤方
       附子(钱半) 远志(一钱) 白芍(三钱酒炒) 归身(二钱) 五味(钱半)熟地(六钱) 肉桂(五分) 茯苓(钱半) 人参(钱半或二三钱) 炙 (五钱无参倍用) 白术(三钱)陈皮(钱半) 炙草(钱半) 煨姜(二钱) 大枣(五枚)


       上将熟地枣肉捣烂,其余炒磨为末,加蜜为丸,即予家所制万应一粒丹者是也。凡中风伤寒,痘疹胎产,及血症喉痹等症,势在危急,刻不可缓者,每用一粒,滚汤研化,不时灌服,其势自定。继予两粒三粒,其病自退。如调治久病,则作细丸,每服五钱,早晚两时,空心米饮送下。


       按∶上方主治劳役过度,饥饱失时,思虑太甚,郁结尤多,以致脾肺气虚,荣血不足,畏寒发热,食少无味,四肢无力,懒动怠惰,嗜卧身倦,饥瘦色枯,气短惊悸,怔忡健忘少寐;或中风卒倒,张口直视,手撒遗尿,或伤寒重剧,谵妄昏沉,撮空见鬼;或身振脉摇;或筋惕肉润;或吐血、衄血、便血不止;或自汗、盗汗、头汗不收;或呕吐泄泻;或水肿腹胀;或眩晕呃逆;或痰涌喘急;或筋骨疼痛;或手足痿痹;或心腹腰背肋胁诸痛难当;或九窍不利;或疟痢疾疾,诸药不效;或脱肛痔漏,积久不痊;或夜热咳嗽;或梦遗白浊;或妇女经闭、血淋崩中带下,胎前产后;或幼稚急惊慢脾,疳积吐泻,麻疹痘疮;或发背痈疽,不能起发收功;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溃敛,种种杂症。不拘新久,但看其面色 白痿黄,病势日轻夜重,而其舌胖嫩滑润者,勿论其脉症,投以此方,无不立应。更有其舌由白而黄,由黄而黑,甚至焦干燥裂,而其舌头浮大而胖壮者,属寒凉太过,五脏虚冷也,亦必此方救之。余家救活各科危症,夙号专门,三吴远近,两浙东西,活人无算,而起死回生之力,此方十居六七。盖其用之广而效之神,诚有不能殚述者,姑陈其略,以为重生者告。

       右归丸方
       附子(一两) 肉桂(一两) 熟地(八两) 枸杞(四两) 山药(四两) 萸肉(四两) 杜仲(三两) 归身(三两) 菟丝(三两) 鹿胶(三两) 蜜丸
       按∶上方主治,凡命门空虚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此方神效。见症已详八味丸下。

精彩文章回顾

脉象越弦病越重+不能生搬五行学说(精品)

一起学诊脉的12堂课(学脉必学篇)

《伤寒论》脉学+《金匮要略》脉学

神秘的太素脉法-能诊病也能预测命运

中医误诊常见的四个原因

20种必须掌握的舌诊

神奇的脉诊,揭秘《伤寒金匮》的玄机

看高手用经方治癌症(附:中医诊断原理)

问诊最应该问什么?(5大必问)

领略一下名家的脉诊神功

问诊:4则让你有领悟的故事

因为40克半夏,诊所赔了500万

中医诊治的灵魂和奥秘 | 韩学杰

史上最全唇诊法汇总

中医全息法:全息望诊大全+19条全息脉诊+全息图谱

脉诊的定性、定位、定量、定势

三大篇:最全面的帮你掌握中医问诊

脐诊的原理和方法(附:伤寒论中腹证的治法)

经方脉证相应:难得的症状和脉诊一起精解

“问诊十问歌”,你明白它深层的含义了吗?

哈哈有意思:望肚脐诊断疾病

高手传道:辨证诊断时最实用的技巧

观眼辨证秘法:道家眼诊

中医奶奶的故事-371-李可老中医-疑难重症首在腹诊

重口味:排出物诊断辨证法(奇法诊病系列)

手诊七触:抚、摸、按、软、硬、热、凉

耳诊耳治:中医耳诊名师笔记总结

怎么成为把脉高手?这样学脉诊就行

动态脉诊图来了(学脉诊不可错过)

问诊存在的问题?问诊最应问什么?(附历代问诊精华录)

一句学舌:舌苔舌质及各种舌像(自学中医舌诊篇)

零基础学脉法: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学习脉诊

伤寒用药精法+伤寒相舌法+伤寒浮中沉三脉法

现代人脉象多沉取无根,这种脉叫伤精脉,预示着精气大耗

十二经脉 - 至今科学无法证实的中医理论 | 黄成义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

自学中医大餐:问诊详解+望诊详解(极详细)

脉学心法:脉的具体反映10大状况(诊脉必学)

干货: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

干货来了:献上61张高清舌诊图谱(舌诊捷径)

望诊一绝:看眼睛的巩膜,就知道病在什么地方

青筋诊法全集

经方问诊:如何进行有效的实用的经方问诊?

四川成都口碑好的60位中医圣手诊疗信息全公开:“六小儿”、冯大咖、黄一针、陈附子、卢火神等……个个身怀绝技(好中医)

老中医100条诊病经验、用药经验、用方经验

特效穴位诊治秘诀60条:摸到压痛点自己知道是什么病,找到穴位自己解决病痛

【脊诊收藏】108种内脏病源于“脊椎错位”对应图解

必须做一个善于问诊的中医

中医脉诊如此神奇,真不可思议

自学把脉(脉诊),先从有力无力辨虚实开始,先从快慢辨寒热入手

王幸福医话 - 谈舌脉象在辩证中的运用

脉诊的意义 - 定性、定位、定量、定势

不摸脉,不问诊,董景昌先生是怎么看病的呢?(董氏奇穴)

分经候脉法 - 还原《黄帝内经》遍诊法

伤寒实战:如何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

许跃远:脉人合一

为什么诊脉能够知疾病?

汗告诉你什么?中医问诊之“问汗”

疼痛告诉你什么?中医问诊之“问疼痛”

此篇就是:中医四诊捷径

问诊思维篇:围绕问诊精解中医思维

跟诊刘渡舟老的心得体会

国医大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

青筋诊法:图解人体常见青筋的诊断辨证

中医体检瑰宝:痧诊痧象临床揭秘

刮地三尺搜罗来的“明医脉诊心得体会”

帮你总结:伤寒腹诊全罗列(图文解说版)

民间高手的脉诊日志,实战参考意义极大

民间多高手:从气机看舌诊(真正的舌诊)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45-梦诊

倪海厦中医问诊十法详解

中医诊治的灵魂和奥秘 | 孟景春

耳廓望诊

手诊手疗图解精要《独门手诊》

祝氏特色之耳诊

全网最全的:诊断歌诀(收藏)

问诊!有几人真正掌握问诊?

脏腑望诊精华,看完即可入门

腹诊大全集(三大高手三大篇)

牛文:十指诊病与十指治病

至简自学中医系列一:病机诊断

诊病奇谈:脚诊法

诊病奇谈:腿诊法

'儿为哑科,望诊为要'(小儿望诊精华)

这才是真正的“古中医舌诊”(保存精读)

妇科的四诊之法,妇科辨证全解

好棒的中医望诊基础

这22种手诊图,堪称“完美诊断图”

特殊诊法:汗诊精解

中医问诊寒热大全 | 朱文锋

中医教你脉诊(收藏)

中医达人学习脉诊分享出来的…………

脉法大礼:中医脉法四言真诀(附:十二部简易诊脉法)脉诊

望而知之为之神(岭南经方书院内部讲稿)[望诊]

初学中医:送你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

真实的师徒跟诊心得,一窥倪海厦中医理论 | 方亮

体表“压痛点”,如何精准诊内脏疾病?

倪海厦: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倪海厦:谈阴虚阴实、癌症(肝癌)治则以及中医四诊

儿科用“四诊”,方法很重要

医院诊为“肺癌晚期”,花费万元不见效,中医几十元中药祛顽疾

目诊 - 看你的眼就知你的病

中医诊断秘传之脐诊

病苦自知,中医四诊合参——说说那些仪器查不出的病

罗元恺积累了几十年的妇科望诊经验

从眼神看出人的心理(心理望诊)[精华]

原来老中医是这样看病的(望诊)

中医望诊基础知识,门店必备!

颜面望诊与五行【高清视频教学】

中医望诊(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超实用的中医望诊精华图解,一看就明白!

扁鹊与蔡桓公,医患关系的小船说翻就翻,竟是因为望诊太神奇?

全息望诊大全(建议收藏)

中医望诊精华图解,一看就明白!自己也能做医生啦!

中医望诊之舌诊大全

中医望诊版“易筋经”,一看就明白!

中医望诊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能达到见人识病?

“小儿王”的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中医教你“颜面望诊”知健康

中医望诊精华图解

中医面诊

中医舌诊完全辨证图谱说明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

[视频]舌诊图谱大全!看看舌头就知道哪病了!

中医望诊之舌诊大全

舌诊大全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图...收藏了!

实用手诊

有一种手诊法,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病!

24种手诊图,堪比X光线,揭示你的身心健康

手诊入门:认识手诊的重要性

手诊口诀:健康状况,就在手上!(视频,一天就学会)

实用手诊大全

老中医教你手诊看尽面相、眼相、嘴相...

手诊....面相....眼相....嘴相

手诊....面相....眼相....嘴相..的秘密原来是这样的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之闻诊

资深中医的问诊大全,揭秘!

中医看病,很简单?(附问诊单)

善于问诊的中医,都是身兼数职的超人!

倪海厦:经方家的问诊十分重要 | 问诊十法详解

倪海厦:病是问出来的|问诊十法详解

老中医到底怎么切脉的

中医切脉的思辨程序 - 教你如何切脉

摸脉到底是什么体验?淡浮子老师给你讲述切脉心得

我的脉诊经验:10症状说透伤寒脉法(荐读)

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

【邹孟城】学看脉和脉诊的经验

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脉诊妊娠辨男女,是可以掌握的技术

脉诊技巧

中医绝技: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资深中医戏说脉诊 - 教你快速掌握脉诊!

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中医脉诊入门丨十分钟看懂濒湖脉学!

他9岁失明,40年摸过几十万病脉,用数学和流体力学诠释了脉诊的科学性

寻根寻源:三阴三阳的本义(附六经辨证治法)

短而精辟方证篇:伤寒临床5大总结(附:辨证精髓)

阳明病治病8法+阳明腑实辨证8法(为什么重视阳明?)

识货的来:用六经辨证来解释其它各种辨证(有大用)

沈宝藩先生临床用药经验,辨证选药、中西结合、剂量问题

收集罗列-市面上的经方中成药(附六经辨证提纲辨证运用)

经方要点:伤寒上百条经方的辨证要点(附伤寒用药要点)

郑钦安核心:认病捷要、阴阳辨证、用药金针

不管什么细菌病毒,只管六经辨证(六经症状罗列)

有耳鸣、耳聋的看本文就对了,所有类型的中医辨证治疗

名医经验-甲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及临床验方,治愈率达100%

中医强迫症的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鉴别要点

大骨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

以高血压为例谈中医的辨证论治 | 李宗恩中医师

《内经》辨证法:18种内经辩证全法展示(附:临床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不传之秘:光辨证准确用方对,药量不准照样不效,重剂才能起沉疴

六经辨证:浓缩提炼伤寒六经辨证之法(附:伤寒升降十大方剂)

另类辨证:此篇又学基础又学辨证

如何用经方治疗失眠?10方辨证治不寐

学会昼夜辩病法能知病情轻重,详解39种病的昼夜辨证方法

《中医辨证公式》,对照这张表,你一看就知道了

看舌观指,辨证养生,抱住健康,万病皆除

不会辨证施治的中医肯定不是好中医

六经辨证:脉与证的至简之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辨证思路与方法

从“固元膏”谈辨证论治与“误补致病”

脏腑辨证精华篇:总结脏腑病证的要点

张世臣教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饮片炮制是中药的根本!

厉害!看看别人总结的辨证思路吧

一套初学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脏腑辨证方法

一套初学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脏腑辨证方法

一眼识病法:81条一眼辨证法

伤寒三阳:热病64问(三阳热证辨证思路)

全网最全面:八纲、六经,三焦等辨证方法大全

系统条理化学习:脏腑辨证表格化

一句话,教你“月经辨证”(妇科圣手)

辨证到底是辨些什么?你搞清楚了?

郝万山:经方治疗精神分裂,重点还在辨证阳明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 名医精细辨证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

青筋诊法:图解人体常见青筋的诊断辨证

新版:重排伤寒论(辨证条文版)

脏腑辨证歌诀+150首必背方剂(不想背也要保存好)

台湾中医:4种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列表

辨证入门捷径:给你5张快速辨证表

最系统的讲解:八纲辨证

古医留下来的:辨证捷法(含六经捷法和杂病捷法)

伤寒大礼:伤寒辨证直解

此篇从舌象-辨证-用药(舌证药三者俱全)

学辨证:一种病用4种辨证方法都有效

各类疾病辨证用药 - 学院派中医的优点:系统、全面、规范

伤寒论:六经辨证纲要,经典总结

伤寒论中的:食欲辨证法

系统的、规矩的'五脏辨证'

辨证精华:伤寒“小便”论

揭密民国中医高手的:辨证诊断秘法

六经辨证精简浓缩版(精读)

妇科的四诊之法,妇科辨证全解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