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废物、抗生素使用,风牛马不相及,能联系在一起?

 感控plus 2024-05-17 发布于美国

作 者:董宏亮

导  读:   

医疗废物管理和抗生素合理使用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医院管理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说,这两个内容是热点,国家发布了太多关于医疗废物,特别是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规范和文件,按照文件执行就行了,也没什么好关注的。真的是这样吗?
医疗废物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抗生素合理使用,怎么就算合理?必须静脉注射吗?口服可以不?改口服后对医疗废物管理有啥影响?是不是风牛马不及?
.......

1

医疗废物、抗生素合理使用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最新的一个规范或文件应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对目录进行修订,形成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上一个版本是2003年,相当于18年后的重新修订,这个时间跨度还是蛮久的。

关于本规范修订背景中有一句话非重要“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水平,实现医疗废物处置的无害化、减量化、科学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对目录进行修订,”显然,无害化,减量化,科学化是目的,那么请问下,我们现在如何实现无害化、减量化、科学化?或者说,我们对医疗废物的科学化管理有变化吗?是不是依然是按部就班的状态?

 

      而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文件更是非常之多,原因很简单,现在抗生素耐药问题非常严重,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也有非常多的规范指南,可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比如,有没有考虑过改变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说改静脉注射为口服?

        但是我们大多数患者,包括有些医生对静脉输液有着太深的执念,要知道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剂型选用原则为:“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CRBSI、针刺伤、静脉炎等等都是输液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

2

医疗废物、抗生素使用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主要是通过改变抗生素的给药方式(由静脉输液改为口服),研究人员认为通过这种方式首先节约医疗费用,这也能理解,同样的抗生素静脉给药产生的费用肯定远高于口服,更重要的是改为口服后,医院的医疗废物量也减少很多,因为静脉输液会产生输液瓶、加药针管、输液器、抗生素瓶等等诸多医疗垃圾或感染性医疗废物,同时对患者更加安全(上面关于输液的不足之处我们已经说了)。相关结果如下图所示:

多说一句,所有的给药目的就是治疗,使药物以适当的浓度可以到达血浆、组织然后产生效果,不能对患者产生风险或其他损害。那么在所有给药途径中显然口服的方式是最方便、最安全、最具性价比的(是不是跟手卫生一样),口服给药没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没有静脉炎,当然我们通过这个研究也知道了可以降低费用,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当然对于有胃肠道问题或不适合口服方式的患者也不能强行口服,这里指的是一般患者,所以大家也不要抬杠了哈。

 

3

一点点建议或想法

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就决定了我们的医疗体量是全球最大的,由此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医疗废物管理)和细菌耐药问题应该也是比较严重的,作为医疗机构及其管理者,其实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的患者对某些历史悠久的医院有着极强的信任感,但不得不说,这些医院也很容易僵化,就是管理方式一直墨守成规,很难有新的想法或改革。有多少老师会想到医疗废物还能发个SCI的文章?有多少老师知道输液其实并不好?我们对一些事或以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比如去医院住院不打吊针那还能叫住院吗?

医疗废物是个大问题,输一瓶抗生素所产生的能耗、资源、费用、风险与口服两片抗生素相比,一目了然。但我们现在依然是各管各的,临床用药跟我有什么关系,医疗废物管理者能说今天的量有点多吗?科学、合理、减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有的,只是如何实现?

参考文献:V.C. Hermes et al. /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51 (2023) 1334–1338


FLOWER CLUSTERS

学习交流群

      所有渴望学习院感知识且想有归属感,获取高效率交流平台的各位老师,请注意了,您的专属工作交流群已经开始了:
1.可以随时提问工作中遇到问题;群内有兰乖平等专注感控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解答:
2.可以在群内进行院感工作的交流;
3.可以分享或回答其他老师的问题;帮助别人,快乐自已。
4.可以围观其他老师的问题及解答:
5.可以不用说话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别人的问题八成也是您的问题;
6.可以免费获取自己找不到的国家规范文件等:
.......
想要加入,请咨询小编~



小编微信

注:想要加入学习交流群的老师,请咨询小编。

重要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