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江苏省禁输液叫好?很多病还真用不着输液上场

 余信輝 2016-09-20

为江苏省禁输液叫好?很多病还真用不着输液上场

为江苏省禁输液叫好?很多病还真用不着输液上场

按:在别的国家的大事,在我们国家只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儿罢了。输液究竟该不该禁止,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家长、患者应该提高治疗意识,别把输液当成好事儿。

江苏省禁输液 儿童医院不禁仍存患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近些年来在现实中却被很多医生抛在了脑后。大小医院,输液室通常都是最忙碌的地方,“吊瓶森林”的场面蔚为壮观。

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去医院门诊“挂个水”,这种多年来司空见惯的看病方式今后可能终结。江苏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面叫停门诊输液的省份。江苏省卫计委下发通知,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全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新规执行的第一天,江苏江阴市共有10家二级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儿科除外)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江阴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夏晓萍告诉记者,以往日间的输液量是三百到四百个,现在日间输液量差不多两百个左右。

从现在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今年底,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将停止静脉输液,那么出现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该如何就医?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主任科员高鹏回应:慢性病急性发作可以转诊到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确实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也可以通过急诊、留观病房以及住院的方式接受输液治疗。

有关方面表示,取消门诊输液,是一次重大医疗纠偏。然而,要改变长期痼疾,又绝非易事。

不过,从江苏的新规来看,限制输液暂时未包括儿童医院。这也说明限制输液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须知,儿童医院的输液现象是较为普遍的,无论是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还是社区医院,抑或是基层的私人诊所。儿童输液现象的不加限制,危害更大,因为这会使得儿童从小就对一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也失去了一些机体与病菌搏斗建立免疫力抵抗力的机会。因此,限制输液并不仅仅是禁了就一劳永逸,如果各方的观念未得到改变,那么限制反而让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改革。而且,限制不应该仅针对成人,也应该不断扩大到儿童。

全国输液现象仍旧太泛滥

专家:抗生素用药过度

早在2010年12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过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表示,目前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输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各种感染,包括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输液是抗生素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细菌引发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已经是公认的医疗问题,而一些没必要用抗生素或没必要输液的患者也开始输抗生素,这是输液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液没这么必要

Δ 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清单一公布,立刻在网上热传,引发众多讨论。清单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输液。为此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肖向如教授。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给病人输液治病,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新疆伊宁市一中医诊所的执业医师马森透露,治感冒一般就三种办法,首先吃点药品,其次是注射肌肉针,最后是输液。但吃几片西药和打肌肉针的方式,诊所只能挣几块钱,而输液就可以挣得更多,输一次液最少也是几十块钱。马森说,市面上的诊所除了治疗很少的疑难杂症外,维护日常开支都靠给周边市民治疗一些头疼感冒之类的小病,他们为了利益一般都选择会“小题大做”给病人输液。

输液是一种治疗疾病时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和点滴、局部用药等。“现在所说的输液就是静脉点滴。其中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是口服,如果疾病用口服给药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就应该用口服给药的途径。”肖相如教授说,“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严重感染、水肿等病人。”

肖相如教授指出,如果不是输液的适应症,就没有必须输液。所以医学界倡导的用药途径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在中国我还倡导:能用中药就不用西药。”肖相如教授如是说。

“输液反应”易造严重后果

肖相如教授说,“输液有其优点,就是能够使药物最快的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也因为是直接进入血液,所以风险也比口服、肌注大,操作的过程中有任何的不规范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比如,最简单的输液速度没有控制好,就可能导致病人心衰;再比如消毒不合格会导致医源性的感染,象乙肝、艾滋病等。”

前段时间出现“上海12岁男孩感冒输液险丧命”事件就属于输液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复杂,输液的操作过程和药物的质量(生产、消毒、包装、运输、贮藏、配伍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输液反应。”肖相如教授指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输液的机会多,发生输液反应的机会也就多,减少不必要的输液也是减少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

能不输液就不输液

肖相如教授说,“对患者而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强行要求医生输液,是否需要输液,是根据病情确定的。作为病人,不仅不应强求医生输液,而且对于输液还应该跟医生确认一下,是否真的需要输液,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输液大国,有的医院和医生确实也存在滥输液的问题。”

感冒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不需要输液

“感冒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是不需要输液的。比如说,一个老年病人,原来就有肺心病,感冒诱发或加重了肺心病,出现心衰等就可能需要输液。对正常人群的感冒,口服药就足够了。还有就是感冒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需要用抗菌素。”肖相如教授还说,“因为感冒是病毒感染,西医对感冒没有病因治疗的方法。所以感冒用中医治疗更好,一般1到3付药就能治好,而且没有副作用,很安全。”

国外是想输液就输液吗?

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过度医疗,国外对门诊输液服务如何规范?什么样的情况非输液不可,输液过程中又如何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呢?

据了解,在美国的医院,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给患者打针或打点滴。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等等。一般情况下,病人体温在38.5℃以下,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在英国,情况有些不同,很多医院都会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也能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精心监护。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在英国输液并不罕见,也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都是通过输液方式给药,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口服药,但是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虽然在英国不常见到像国内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是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是普遍存在的。其实输液也没有传闻中得那么可怕,比起口服或者是肌肉针,见效快是它最大的优点。但是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则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而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但是在英国,是否输液还是要听医生的专业建议,虽然不鼓励主动要求输液,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拒绝。另外只能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是有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输液,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再看看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的普通医疗中心是看不到输液治疗的,医生更倾向于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来使普通的感冒、发烧、拉稀之类的病痊愈;处方药都很少开,输液就更没有了。

胡方给我们讲述了他家庭的亲身经历,“由于输液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而且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对于大部分的澳大利亚人来说,平时看医生很少会遇到需要输液的情况,而医生通常也不建议病人轻易输液。我们全家在澳大利亚很多年,除了注射疫苗以外,没有被打过针、输过液。在澳大利亚人的眼里,输液是到了生命垂危需要急救的时候才有可能需要做的事情。在澳大利亚大型医院的急诊室、住院部当然是会有输液的。根据澳大利亚的规定,输液必须要由持有注射许可的注册护士或者是医生才能完成。普通的护士是不能注射和输液的,注射护士需要在澳大利亚学习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本科护理课程,完成学业通过实习,方能够拿到注射护士的资格和注射的许可,而医生要获得行医执照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则更多。”

最后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日本观察员黄学清告诉我们,在日本,感冒发烧如果没有特别的症状,医生都不会给患者打针或者输液。

如果患者本人希望病情尽快改善,强烈要求输液,在认为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有些医生也会同意病人的请求。但是也有的医生会坚持自己的诊疗方法,不给患者输液。

日本1997年修订的《医疗法》中规定,医疗行为必须履行说明和同意的义务,如果是需要输液,医生也会明确说明其必要性,争得患者或者是家属的同意,点滴的费用很低,医院在这项救治中获得的收益也很低,尽管医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液,但是一些患者认为输液的效果更好,或者希望更快好转,要求输液。医生如果说服不了病人,如果输液没有特别的危害,也会按照患者的要求来输液。有一位朋友就是发烧去医院,因为第二天有重要的会议,要求医生输液,医生向他说明他的情况没有必要输液,但是他一直坚持,医生在几次确认他的意向以后才同意给他输液,但是日本有些医生也是相当固执的,宁愿让你去别的医院也不改变自己认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央广网和名医有话说,如有疑问烦请微信公众号留言。

欢迎关注“国医健康荟”

一键拥有优质养生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