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服饰:精美程度超乎想象,可惜只能在大英博物馆参观

 洁洁赢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前言

谈论起满清王朝,恐怕只剩血与泪了,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民众非但没有抵抗反而帮助八国联军攻城,民心竟然能丧失到如此程度,可见满清政府是多么腐朽。

上层的贪图享乐

王朝末年,百姓苦不堪言,上层社会剥削压迫底层社会,贪腐程度超乎想象,清廉的官员能挡的了糖衣炮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贪图享乐体现在吃穿住行上,吃的咱看不到,但穿的还是可以一窥而知全貌的。这不还得感谢大英博物馆,不然这一辈子还真见不到如此精美的清朝服饰了。

跟九族挂钩的服装

皇宫内的服饰大多以江宁织造局、杭州织造局和苏州织造局生产的优质丝织品为面料,官员的服装并不是那么复杂,但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袍是最复杂的。

就一个针法都运用了好多种,例如:挽针、接针、滚针、松针、钉线、打子、圈金、抢针、齐针等。

打造一件龙袍,通常以金丝捻线,以雀羽为绒,为了使图案看起来栩栩如生更是不断勾勒,使得平面看起来有种立体感。

一件龙袍穿糟了只能丢掉,用水一洗恐怕图案就变形了,一次性的衣服,喜爱了便多穿两天。

缂丝凤袍

这件凤袍是慈禧太后的,从正面图案来看是凤凰牡丹加万字如意纹,构图简单而不失精美,是非正式场合穿的,也就是休闲服装。

看起来栩栩如生,凤凰身、孔雀尾再加上绽放的牡丹,怎么看怎么舒心。

这只不过是慈禧太后凤袍的冰山一角罢了,据说她每天都要换十套衣服。

要说衣服装饰还得看清代,其为衣服装饰的集大成者,仅衣服边缘装饰就有滚边、镶边、嵌边、刺绣、堆绫、彩绘、编织、印花、染色、织绣等多种技艺。

云肩

一种装饰,俗称披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云肩代表着中华民族服饰的悠久文化。

最早可从隋朝的敦煌壁画中可见,宋金时期披肩发展成为了一种主流,但只流行于上层社会中。

直到清朝,云肩才普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对于出嫁的女子,这是不可或缺的衣饰。

点翠头饰

“点翠”中国古老的传统金属技法,清末民初盛极一时,根据字面意思不难猜出颜料来自翠鸟的羽毛。

但如今这项传统的技艺几乎失传,翠鸟是保护动物,真正的点翠头面已经很少见到了,但大英博物馆就有。

清朝时期的汉族女性服装

这里咱们看的是上层社会中汉人女性的服装,普通人家没啥好看的。

马面裙,清朝汉族女子的主要下裳,起源于宋朝,用料讲究,刺绣精美。

历经百年看起来依旧非常漂亮,美的一塌糊涂,刺绣花样非常丰富,雍容华贵更是凸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百蝶衣:“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色直径纱为面料,纱孔规矩细密、通透挺括,穿着凉爽舒适。看似繁缛复杂但在夏日的确通透凉爽,在大红色纱地的衬托下熠熠生辉,间饰意喻祝福长寿、婀娜多姿的五彩百蝶,给端庄的图案增加了活力。

病态审美

想不明白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据史学家考证,缠足起源于宋朝,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尤其是清朝,这种风气蔓延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女子,无论富贵贫贱,都纷纷缠足。

直到清朝彻底覆灭,孙中山才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运动时期,这种风气更是被一众青年学者口诛笔伐。

这种不良风气能够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文人骚客的审美意趣,什么“一弯软玉凌波小,两瓣红莲落步轻”什么“莲步娉婷”。正是这种畸形的审美推动了缠足的盛行。

八旗军服

内里为浅蓝白,中间夹层用的是纯棉,外层饰以金钉,左右皆有护肩,护腋和衣袖,上衣身中间有前裆。

图为八旗将领,身坐老虎凳,一身甲胄看起来威风凛凛,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结语

清朝服饰是历朝历代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大变革,看似繁缛复杂实则暗含玄机,每个花纹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一度超过了历代。

以满族的服饰装束为主,典型的北方名族特色。衣袖短窄,素朴肃穆的满族旗装打破了历经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取得了统治地位,究其原因在于旗装用料节省、穿着便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