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

 松流明月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前两篇文章给大家讲了宏观和策略研报能带给我们哪些内容,本文开始,我们讲离投资环节最近的两种研报——行业研报和公司研报。

先讲行业研报,再带领大家深入解读公司研报。今天小精就行业研报的大局观来跟大家聊一聊。

第一点、行业研报与策略研报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行业研报和策略研报之间的区别,我们在上次已经谈到过了。与策略的行业轮动相比,行业研报对单个行业的挖掘更为深入,更聚焦于单个行业的产业链研究和投资价值,倾向于在行业内部寻找价值量大的环节和优质投资机会。

一般来说,由于长期浸淫在该行业中,因此行业分析师比策略分析师对于行业内变化的嗅觉更为敏锐。但行业分析师的分析往往局限于行业内部的变化,缺少大的框架和宏观思维,他们往往能够及时判断行情的到来,但缺少对行情级别的甄别;而如果能将行业研报与策略研报互相印证,就有希望挖掘出较为长线的行情。

一般来说,多位策略分析师加持的行业分析师观点,有望成为大的行情,可以参与;少数或没有策略分析师加持的行业分析师观点,即便有行情也倾向于认为是小行情,可以不参与。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觉得有点枯燥。下面咱们以实际案例来印证我们的观点——策略研报对行业研报的背书

2019年以来,市场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方向,也就是市场上多数策略分析师已经形成的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看好科技股。科技股包含四大行业: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传媒。我们主要以电子和计算机行业为例。

首先来看策略分析师的观点。

第一位是海通的荀玉根,在2019年7月8日的中期策略报告中,他提出,科技股在政策的扶持下业绩有望回升。

第二位是广发证券的分析师戴康,他在7月9日大盘下跌的时候发布了一篇研报提示“积极布局”,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子行业)、软件(计算机)。

当然,多位电子及计算机分析师都在今年关键时刻提示过行业近年来的机会。如方正证券的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之前就职于西南证券),多次提示半导体行业的配置机会;此外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也是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胡又文,也一直强调计算机行业的配置机会。

那么我们主要来看一下电子行业和计算机行业这两个科技股的代表行业今年以来的走势。

首先是半导体,年初在1月30日附近开始上涨,一直到3月中旬进入调整期;随后在8月13日附近开始上涨,新高在9月26日出现。

其次是软件行业(也就是计算机应用)。第一轮上涨出现在2月11日,随后开始下跌并进入盘整期,第二轮上涨与半导体开始的时间基本一致,在8月13日附近,维持了一个月,在9月12日左右结束这一轮上涨行情。

如果对比这两个行业的指数,很明显可以看出,半导体是强于计算机的;首先在于第一次与第二次上涨的幅度差异;其次在于上涨到新高后是否出现大幅回调。相对而言,半导体作为“硬科技”,在自主可控/5G等大主题的产业链上都是先于软件的,因此在启动期,半导体行情强于软件是合理的,这也符合科技股的研究逻辑。

接着我们来说第二点,行业研报本身有哪些分类。这也是接下来几篇文章会重点讲述的内容。主要是3种类型,分别是成长性行业、周期性航期和防御性行业。

第一个,成长性行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该行业景气周期变化与国民经济整体的周期变化及其振幅并不密切相关。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这个行业的价格波动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关系不大。而且是好于经济基本面影响的。比如经济处于下行期,成长性行业的股价依然上涨。核心逻辑是行业的预期和景气度远超其他行业,走出了独立行情。可一旦该行业业绩不及预期或成长性缩小就会沦为后面两种行业类型。

第二个是周期性行业,很多人喜欢的周期股就属于周期性行业。这类行业的景气周期变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股价也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时间上基本是同步的,可能会稍有提前或滞后。周期性行业一般处于产业链上游,比如钢铁、煤炭、化工,以及高杠杆的下游行业,比如银行、证券、汽车、航空、房地产等等。

第三个是防御性行业,这类行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其经营状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阶段都很稳定。 防御性行业换句话说就是弱周期性行业,由于股价波动性较小,发展稳定,短期内难以出现业绩的暴发性增长,跟成长性行业和强周期性行业比,回报率可能较低。

这三个行业间的总体规律是什么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行业总是处于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着行业的景气周期相应地变化,但一般来说行业股价的波动超前于行业的景气变化,行业股价变化是永恒的,并且行业股价的变化常常放大行业景气变化的幅度。

根据中信证券一位老牌策略分析师的研究成果,对于上游和中游的行业分别应该关注的重点如下:

资源品主要是看期货价格;中游材料看毛利率改善,看价格和成本的时间差;中游工业品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销售;房地产看价格和销售量;汽车看销售量;航空看油价、客坐率、美元和外债;保险是看保费、债券收益率、证券市场投资收益率;银行看信贷、净息差、信贷成本。

相对而言,越是上游行业,基本面的数据就越有效,因为影响因素相对较少。

相信很多人曾经听说过已故的周期天王周金涛的“周期论”。他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康德拉季耶夫理论,60年运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设备投资周期,一般八到十年波动一次。一个设备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一般三到四年波动一次。这样的周期性对于我们指导自己的人生,以及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中上游行业都是很有用的。

但在此之中,科技股相对而言比中上游行业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它没有什么大周期。但它也有一个基本的周期——运营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以此为思路,通信在科技股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大经济周期里的基建,电子相当于制造业,计算机与传媒则相当于消费。

这样一来,大家对于科技股应该可以形成一个基础的理解。以5G为例,运营商要从4G更换为5G,那首先涉及的就是基站和网络建设,然后你可以去看基站建设里面需要什么器件是和4G时代不同的,你去读研报会发现因为5G的频率高、波长短,所以它需要的基站数量高于4G时代。其次,它的射频器件集成度更高,因此单个的价格相当于4G时代的二倍多。而射频器件的基础装备就是PCB板,这就是今年以来沪电股份上涨300%的基本逻辑。

那么在基站建设之后呢,就轮到了终端,就到了消费电子的逻辑,终端先是芯片,然后是移动设备;设备之后呢,是与之匹配的应用,网络快了,可以使用的应用就多了,包括车联网在内的物联网有了发挥空间,各种应用型软件有了更多可能性,云游戏也成为可能。这就是5G到目前为止的基本逻辑。

对于科技股的简单介绍就先到这里,因为它们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比较特殊,又具有一定的研究难度,且是今年以来各大策略看好的重点方向。

关于每个行业优秀的分析师,因为涉及的行业较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同第二篇一样,关于新财富上榜的各行业分析师,大家可以在新财富的官网浏览查询。

最后,讲一讲行业研报与公司研报之间的区别。

大致说完了我们在各个不同行业的研报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之后,可能更多人关心的是,如何从行业研报中筛选个股?行业研报和公司研报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呢,行业研报和公司研报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于策略研报和行业研报之间的关系,因为行业研报可以看作是更微观的策略报告,教你在一个大行业中如何挑选小行业及小行业中的个股。那么结论就也十分显然了,即:行业研报中一致看好的细分子行业值得关注;细分子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值得关注。

这个结论一般会出现在行业研报摘要中的最后一段,各个行业的分析师们往往会给出他们看好的细分子行业与个股。

相关例子较多,有兴趣的学员们可以在萝卜投研上任意搜索一篇行业研报阅读一下,加深印象。

找到一个确定性的子行业及子行业中的龙头个股后,你就可以进入公司研报的阅读与研究了。公司研报的阅读中,有许多需要关注的点,很难说哪个更不重要,我会在下面的文章中为大家具体讲解。但往往公司研报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盈利预测与估值。许多人不看重这一部分,或者由于觉得看不太懂而放弃,据我了解很多老股民就只关注ROE这个指标,他只想选ROE大于15%的公司(这是根据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来恒定的,是现在大部分散户比较支持的一个通行数值)。这当然没问题,但是ROE高其实并非全是好事,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为大家讲述理由。

我更想强调的是,在非传统行业尤其是成长股行业中,ROE对于我们挑选公司来说往往并不足够。我们需要关注它的盈利预测和估值,虽然说是成长股,但我们得确认它有成长,得确认分析师没有编造它未来的成长性对吧?

还有一些散户有另外一个误区,他们可能觉得成长股嘛,就应该享受估值溢价。但我们要搞清楚估值溢价的来源,它来自于未来成长的预期。所以这一部分值得大家重点关注。在今后讲公司的文章中,我会具体为大家讲解。

这一节关于策略、行业与公司研报之间关系就分享到这里。

我必须强调一点:从策略研报中挑行业,从行业研报中挑子行业再到挑个股这个过程,是传统的“自上而下”选股方法,有些股民喜欢自下而上挑选优质个股,当然也是可以的。但直接从3000多家公司、几百万份研报中直接挑选出优质的个股,对于大多数新手来说是更有难度的事,所以我们主要还是介绍自上而下的选股法,在今后的文章中也是一样。

最后为大家划划重点:

1、 宏观研报是锚、策略研报是舵,行业研报是桨。行业研报跟策略研报相比,是偏向微观的中观报告。

2、 行业研报主要分为成长性行业、周期性行业和防御性行业,其中周期性行业和防御性行业更容易研究,因为影响股价的因素较少。而成长性行业的研究最难,因为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股价。

3、 行业研报会教你从一个大行业中挑选出子行业和该子行业中的龙头股,而公司研报直接偏向对某家公司的研究,两者之间略有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