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朝,亡于大巡游

 子玉史院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 子

历代王朝皇帝的出巡都是一件大事,不仅在人员和物资层面需要高配,在出行的过程中各州县的资源也都要向巡游队伍汇聚,简直就是一个流动政府。因其耗费巨大,所以皇帝出巡一般都是概率事件,而由于隋炀帝将大巡游设置为常态化,极大透支了帝国资源,所以就导致了亡国。

第一个进行大巡游的皇帝是秦始皇。秦国统一后,由于关东还存在大量反秦势力,所以始皇就选择了以大巡游的方式来震慑六国故地。对于此,二世胡亥就说得很明白:“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

既然是为了震慑六国反秦势力,那么始皇在巡游的过程中必然要配置大量的精锐将大秦的武力优势展示出来,同时,为了方便解决问题,始皇还必须得配置一套行政班底。当时,左丞相李斯跟随始皇巡游,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

也就是说,始皇的巡游队伍本质上就是一个流动政府,和国都咸阳一样,消耗巨大。

而且,始皇在巡游的过程中,各郡县还要对其进行物资供应,又间接造成了地方的负担,如果遇上张良刺杀皇帝这样的事,那地方上更是一片骚然。

可见,始皇巡游虽然起到了震慑六国故地的目的,但却给天下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本来经营北境边塞和用兵岭南就已经透支了大秦的家底,如今始皇持续的大巡游更是掏空了大秦的府库,使关陇在资源层面逐渐失去优势。

本质来说,始皇任何一次出行都相当于一场战争的消耗。秦亡,和始皇连续五次大巡游绝对有关系。而且,由于始皇驾崩于第五次大巡游的路途,又造成了权力更迭的混乱。

所以你看,两汉皇帝在巡游这件事上就表现得相当克制,就是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隋炀帝即位之后,为了震慑关东和江南势力又复制了始皇大巡游的模式,由于其铺张实在太大,加上密集性巡游,所以就严重透支了帝国的财政。

先看炀帝巡游的密度——

大业元年(605)八月,从洛阳乘坐龙舟巡游江都,次年四月回到洛阳;
大业三年(607)三月,从东都洛阳回到京师长安,四月进行北巡,由榆林入楼烦关,经太原,九月回到洛阳;
大业四年(608)三月,出巡长城。八月,祠北岳恒山;
大业五年(609)正月,西巡,破吐谷浑,越过祁连山进入河西。九月,回到京师长安,十一月返回洛阳;
大业六年(610)三月,二游江都;
大业七年(611)二月,从江都乘坐龙舟进入通济渠,四月到达涿郡;
大业八年(612),一征高句丽;
大业九年(613)三月,二征高句丽;
大业十年(614)三月,三征高句丽;
大业十一年(615)三月,巡幸太原,出北塞,经历雁门之围;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三游江都;

可见,隋炀帝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巡游的路上,密度是相当之高。据统计,隋炀帝在位十四年,但在京师长安呆的时间却不足一年,在洛阳呆的时间累积也不超过四年,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巡游这件事上。

隋炀帝一直在路上

图源/剧照

从目的地来看,隋炀帝的重点是关东、塞外、江南这几个地方,很明显是为了震慑突厥、关东和江南势力。所以,和始皇一样,炀帝的巡游队伍不仅要在武力层面配置大量的精锐,而且要在文化层面征服关东和塞外势力。

以巡游江都为例。大业元年(605)三月十八日,炀帝发布了巡游江南的诏书。为了配合这次巡游,帝国动用数百万民力在五个月之内开凿了通济渠、疏通了邗沟,并动用数十万民力打造了数万艘规模的船队。

同时,为了方便在途中歇脚,炀帝还在长安和江都之间建造了四十多所离宫。另外,在运河的岸边还修筑了御道并在两旁栽种了大量柳树。

可见,为了配合炀帝的这次出巡,帝国是调动了大量的资源。

当年八月十五日,炀帝正式从洛阳出发,进行南巡。由于龙舟的体型巨大,不方便在运河中行走,朝廷又调集了八万多人的船夫来拉船。加上护驾的部队,整个出巡队伍达到了二三十万人的庞大规模。

炀帝就是要用这种感官上的压迫感达到震慑江南势力的目的。

但这么庞大的队伍,肯定给沿途州县造成了极大的供应压力,同时也导致老百姓荒废了生产,史书对此的形容是:

沿途骚然,农事抛荒,民不得安居

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话来说又是:“海内财力此时竭。”

更过分的是,对于吃不完的食物,这些人直接是就地掩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同时,为了在文化层面征服江南,炀帝还命令宰相班子领衔修订舆服仪卫制度,此举又动用了十余万人的劳工,花费金银钱帛更是巨亿计。

炀帝首次巡游江都,其花费已经超过了修筑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其中的任何一项,也不怪后人说隋朝是亡于水殿龙舟事。

但实事求是地说,炀帝首巡江都的行为也能理解,是为了在武力、文化、经济层面同时征服江南。但他连续三次南巡就有点过分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呀。

炀帝巡游江都如此,在北巡一事上更是极尽奢华。大业三年(607)四月十八日,炀帝进行了首次北巡,此次巡游,炀帝配备了五十万军队,十万匹马,旌旗辎重更是数不胜数,同时还有大量的和尚、道士、杂技人员随行。

为了向突厥展示大隋的高科技,炀帝还命匠作大将宇文恺制造了可同时容纳数百侍卫能够拆卸、行走的观风行殿。突厥人看到之后是大惊。

在受到大隋在武力、经济、文化等层面的降维打击之后,启民可汗甚至强烈要求,要改穿汉人的服装。

利用大巡游和修筑长城这两张牌,炀帝成功达到了震慑突厥势力的目的。

启民可汗完全臣服于大隋

图源/剧照

但炀帝此次北巡不仅给大隋州县造成了巨大的供应压力,作为大隋附属的突厥,压力也同样不小,启民可汗为了迎驾可是动用了草原上所有的力量修筑了一条从榆林直达王庭长达3000里,宽100步的御道。

当然,文化礼仪的展示以及对突厥的赏赐肯定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和南巡一样,炀帝也是用大隋的武力、文化、经济优势来征服草原势力,使其安分地做大隋的附属,替大隋守好北境。

为了方便来年再次北巡,炀帝还下令营造晋阳宫,并在返回的途中一路游玩,花费极大。

次年北巡的时候,炀帝的设备再一次升级,制造了方120步,高42尺由木板搭成的活动城堡六合城。此次北巡,炀帝又下诏营造了汾阳宫。

简直是一路走一路消费。

从政治层面来看,炀帝北巡是绝对的战略正确,但连续北巡就是对帝国资源的极大浪费,北巡和南巡严重透支了帝国的积累,逐渐掏空了大隋的府库。

大业五年(609),炀帝又接着北巡青海、河西。五月份,在拔延山举行了大规模的围猎活动,猎场周长长达二百多里。虽然是为了以武力震慑羌人,但肯定也是巨额花费。

接着,在穿越祁连山大斗拔谷时,炀帝的巡游队伍遭受了重创。由于在夜间遭受了极寒天气的侵袭,导致士卒冻死了大半,马驴冻死十之八九。其中,炀帝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就是死于此次事件。

但毕竟炀帝此次也是收获巨大,隋军成功剿灭了吐谷浑残余势力,炀帝在其地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八县。连司马光都盛赞炀帝的壮举:“隋代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将隋朝的疆域推到最大

图源/网络

隋炀帝是第一个将青海全境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皇帝,同时,炀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巡幸大西北,穿越祁连雪山,足迹向西所止最远的皇帝,确实有魄力。

随后,在张掖举行的接见西域各国使臣的大型活动又是一笔巨大的消费,皇帝在张掖期间,整个河西的资源都被调动,虽是盛事,但也是透支财政的行为。

回到洛阳,炀帝又是大宴西域各国国王和使者,花费巨万。最夸张的是,各国使者在洛阳期间的所有消费都实行免费政策,由朝廷来买单,真是得了面子,但却丢了里子。洛阳的宴会可以看作是西行动作的收尾,但钱是一点也没少造。

三征高句丽就更不用提了,第一次用兵辽东时简直就是敲锣打鼓以胜利者的姿态去的,但结果却是损失惨重。

据史书记载,炀帝在十四年的职业生涯中是三下江都、四次北巡、西巡一次,一共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巡游。每一次都是兴师动众,规模极大。

炀帝虽然以大巡游的方式震慑了四方势力,但也对大隋府库造成了极大的消耗,而且使地方州县始终处于巨大的不安中。世上的事情都有利弊,炀帝过犹不及的巡游行为绝对是造成帝国二世崩塌的原因之一,用宋朝诗人叶适的话来说就是:

炀帝以巡游亡天下

当然,这对后世也是一个警示作用,后来的历代皇帝在巡游一事上都保持了极大克制。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