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颗金谷稻米开始的行程

 木兰良朝 2024-05-17 发布于吉林
去佳顿的那天早上有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佳顿是生产稻米的原因。白城的春天春雨贵如油,贵如黄金,因为此地多风干旱,难得有一场雨。
一行二十几人,前往洮北新区。车上结识了歌词作家邓玲老师,一路上聆听创作经验,给人很多启发,也为我最后凑成一首诗打下伏笔。
佳顿米业公司很大,因为史总来自杭州,待客之道也很不同。每人面前,一只大玻璃杯里沏了上好绿茶。我把它捧在手里,看细幼的嫩芽在水中起舞,如同捧着一抹南国春色。这一抹春色说明,从杭州来白城创业十二年,把金谷弱碱地稻米在全国打响,不是一般经营者能做到的。
参观车间流水线更使人震惊。因为机器先进,全部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因此被称为黑灯车间,完全不需要照明了。
近距离观察一粒脱壳过程中的稻米,才发现它原来不是只脱一件外衣,而是一层层脱去外衣、内衣,最后才成就一粒洁白如玉的裸米。我们天天吃米饭,不知道从稻子到米,要经过这么多精密的工序。金谷有专门的田地,他们已经实现了从种植到产出大米以及产品深加工一整套作业。
那么为什么白城的大米必为上乘呢?这还得从它生长的环境说起。白城位于北纬四十五度,这里日照充足,一年只产一季,可以保证稻米的营养更全面。最重要的是,白城是盐碱地,土壤呈弱碱性。这种地也只能种水稻,而且出产的水稻因是弱碱性,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再通过良心打造,金谷稻米就成了供不应求的名牌产品。
说实话,我们白城人去南方,人家拿出名为东北大米的米饭招待,而我们一吃就知高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大米也养一方人。白城的大米口感一流,人的口味都给养刁了。我们的米饭,必须通体雪白,一粒是一粒,有嚼劲,用东北话说是“肉透儿”。即使没有下饭菜,也能干尽一大碗饭。因此无论去成都还是去厦门,我都不吃米饭,一看就不是白城大米,那么不吃也罢。
在佳顿的午餐会上,我们吃到了金谷大米。即使是大锅饭,也能品出其独特的口感。这种米比一般的米更丰腴,米粒饱满圆润,每一颗都圆嘟嘟的,有富贵之家的仪态。
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鲜有机会走近企业观察生产线,在高大的厂房里,在崭新的机器前,虽然我一时分辨不出每一架机器的功能,但还是被深深震撼。这就是我每天吃的大米的来处,这就是我一直感到神秘的来处。现在,和它如此贴近,如此相亲,我是不是也脱离了束缚与隔膜,也和过去的不食人间烟火有些许不同了呢?
我甚至想象,在这里,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车间不需要工人,会计业务我一窍不通,接待我太老,除了做个文案,啥也干不了。但写小作文,我还算能顶个人儿吧。
又想起做小学校长的母亲退休后,在城南官银号办了家幼儿园,家长多是租地种稻子的农民,所以孩子一茬又一茬,多得是,不愁生源。现在种植生产都集约化了,不知那些稻农都做什么去了。早在二十五年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中专毕业后就和婆家人种水稻,据说收入颇为可观。而时代的进步,又使白城稻米迎来了新的春天。
书画家已经挥毫泼墨,歌者已经一展歌喉,舞者已经献上舞姿。不揣谫陋,从佳顿回城后,我竟写了一首诗。用仅有的二十八行字,向为我们生产白城稻米的人致敬。
贫瘠而富饶的土地,从不缺乏产出,而是缺乏升华。从人间天堂杭州走来,能在这个盛产大风的小城扎根,让水稻的种子在白城生根发芽,焕发无穷魅力,史总是真有魄力。

      一颗金谷稻米的道路

     在高端精密的流水线前

      感受一颗稻米,怎样由

      最初的璞玉打磨成珍宝

      脱去素朴的木色外衣

      呈现洁白、圆润与丰饶

      它来自洮儿河流淌过的

      北纬四十五度的弱碱地

      由阳光、水和来自土壤中的养料

      供养成集天地灵秀的金谷稻

      白城的蓝天给了它眺望的高远

      白城的风雨给了它赤诚的骄傲

      种下它的绿手指

      知晓它塑魂造魄的奥妙

      迎接它的工人

      勇于打开锤炼它品格的道路

      当检测员发出指令

      允许它离开佳顿的生产线

      它就完成了从土地到筋骨的新生

      走向亿万餐桌

      就走向一日三餐的重要

      请记得它的名字:金谷

      也请收下它十二年不懈的寻找

      当收获的秋天来临

      它就和盛大的金黄一起来到

      当运输的车辆奔赴山海

      它就和飘散的米香一起来到

      并终将在精美的白瓷中

      盛放雪白之梦的悠长妖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