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修订的十个方面

 未知与挑战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修订后的《煤矿地质工作细则》共十章、五个附录,102条。修订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调整章节结构。将“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由第四章调整至第三章;将掘进、回采期间地质工作各自独立设为一节。

二是加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明确了普查工作对象为建设煤矿、生产煤矿、资源整合煤矿等;增加了如离层空间、地表水体、油气及油气井、煤层气井、冲击地压危险性、煤(岩)层风氧化带、火烧区,边坡稳定性等因素,明确了每3年1次的普查周期。

三是夯实人员保障基础。规定煤矿企业、煤矿应配备由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的地质副总工程师。

四是强化煤矿冲击地压工作。将冲击地压危险等级作为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一项主要指标,增加了如煤层顶板坚硬岩层、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冲击倾向性、冲击危险性等相关地质工作内容。

五是优化煤矿地质类型和地质报告编写周期。规定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3年内完成地质类型划分,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每3年修编1次,二者可合并编写。

六是严格把控各类地质报告质量。规定无上级公司的煤矿,应当聘请专家对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进行评审。

七是加强新技术对地质探查的保障作用。包括:提升地质构造探查精度(如原《规定》要求查明井田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细则》修改为20米),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在地质编录、掘进和回采地质探查中的应用。

八是强化露天煤矿边坡地质工作。增加了露天煤矿地质工程条件补充勘探、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预测和评价等内容;增加了边坡动态监测系统建设、安设工业视频监控等边坡监测的规定。

九是新增揭煤地质说明书。增加了编写揭煤地质说明书及其编写提纲,以及说明书审批的要求。

十是深化煤矿地质数字化建设。为适应煤矿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首次将透明地质、数字矿图纳入《细则》,增加了编绘数字地质图件、建设地质测量信息“一张图”和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等内容,同时逐步推动地质透明化与采掘活动、灾害防治等结合,为智能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