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审题立意之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入出有致 2024-05-17 发布于四川

关注语文阅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

‍‍‍2022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2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图片

海量免费试题,请点击:
1.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8道2022年2月1日-6月6日
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8道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31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696道2021年6月7日-9月30日
4.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
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示例
   作文的思辨性是指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
   近几年高考经常考察思辨性的作文,所以,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思辨性作文的审题立意和素材的选择使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下面笔者提供一些示例及范文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整体思维。如中国的文艺创作、鉴赏注重整体把握,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分析的方法在西方发展起来,要求把事物分割成尽可能小的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分析方法的发展以及学科分工的细密,曾促使科学长足发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分工过细,也可能互相割裂,未必能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
  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审题】
   材料取材于教材,主要表达了两⽅⾯的意思。⼀⽅⾯指出中华⽂化具有注重整体思维的特点,并以⽂艺创作和鉴赏为例,进⾏了解释。另⼀⽅⾯指出近代⻄⽅分析的⽅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分⼯过细的不⾜。由材料可知,整体把握和局部分析是东⻄⽅⽂化背景下⼈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法,在⼈类⽂明的进程中,⼆者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也可能存在⼀定的不⾜。整体把握和局部精细分析是⼀组辩证的关系,是⽭盾统⼀的两个⽅⾯。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观照整体,也要讲究局部细节;既要突出整体性,也要善于对细节进⾏取舍;整体应照顾到局部,局部也要服从整体;只有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成就,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促进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由此可⻅,材料本身就提供了⼀些思辩的⻆度和⽴意的⽅向。考⽣可以肯定“整体思维”的意义,反思“精细分析”的缺点;也可以思考“精细分析”的优点,对“整体思维”的促进;还可以阐述这两种思维各⾃的优缺点,取⻓补短,交融互通。需要注意的是,材料限定了写作的情境:“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要求考⽣“结合⾃⼰的学习和⽣活经验”写作,这就要求考⽣⽴⾜于现实和当下来思考问题。具体到学习⽣活的⽇常中,整体把握即追求⼴博的宏观境界,包括教育⽅⾯培养全⾯发展的⼈,提倡跨学科研究等;精细分析即要深⼊到局部的精细和微观之处。
   【⽴意及评分标准】
   考⽣如能扣住“整体思维”和“精细分析”⼆者之⼀来写即为符合题意,以43分为基准分;如能在“整体思维”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辨⼆者的利弊,并联系⽣活实际,且⽂从字顺,篇章结构清楚的,建议48分以上;如抛开“整体思维”和“精细分析”,泛泛⽽谈中⻄⽂化差异或倡导弘扬中华传统⽂化等,给36-40分。阅卷时重点关注考⽣⽂章观点是否明确、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充实、议论有⽆说服⼒;避免打保险分,对于优秀作⽂要敢打⾼分;严厉打击套作,如明显属于套作30分以下。
   具体来讲:
   (⼀)符合题意考⽣如能结合材料明确“整体把握,局部分析”两种思维⽅法的特质,并指出⼆者的辩证关系,将对⼆者关系的思考延伸到个⼈学习⽣活及社会发展等领域。同时观点明确、语⾔通顺,结构清晰,参考⾼考评分标准,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按⼀等、⼆等给分。评分标准:⼀类⽂54-60分;⼆类⽂48-53分;
   考⽣如能涉及“整体把握,局部分析”,并结合实际谈思考和感悟,但未能明确阐释两者关系,视为符合题意;考⽣如只涉及“整体把握,精细分析”的⼀⽅⾯,但能结合实际谈思考和感悟,有⼀定的思考深度,视为符合题意。参考⾼考评分标准,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按三等给分。评分标准:三类⽂42-47分;
   (⼆)基本符合题意考⽣如只是简单的提及材料或扩写材料,未能联系现实深⼊谈⾃⼰的思考和感悟,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以上⽴意情况,综合内容、结构、语⾔等,参考⾼考评分标准,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按四等给分。四类⽂:36-41分
   (三)偏离题意考⽣如脱离“整体把握,局部分析”,谈传统⽂化、⽂艺创作与欣赏、科学发展、学科分⼯等,或虽在材料话题范围内,但不能正⾯解读含义,客观看待问题,则视为偏题;写其他⽆关话题视为离题。评分标准:五类⽂15-20分
   (四)其他情况不⾜字数:200字以下,给0-10分;200字-400字,给10-20分;400-600字,(20-30分);600字以上但未满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每三处扣1分,未写标题扣2分。
   【⽴意⻆度】
1.既要“尽精微”,更当“致⼴⼤”;
2.以“细”为⼿段,以“博”为⽬的;
3.欲致宏观之境,必经精微之途;
4.精剖可能⾛偏,整观⽅为正道;
5.整体与精细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明进步。
范文:
                    观江河之盛景,不忘万千点滴
  “伟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之言无疑告诉我们:宏图伟业根植于精耕细作。中华文化注重整体思维,西方科学追求分割细究,若两者周旋归一,人类文明必将卓然于世。
  回溯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大发展都镌刻着先驱者和领导者远见和卓识的印迹。风雨飘摇,红船斩浪,革命先驱们高瞻远瞩,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春风普度,点燃梦想,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大道致远,海纳百川,新时代领导人发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引领世界开启新的发展航程……远见是一种格局,卓识是一种智慧,它镌刻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让我们懂得回首过往,环视寰宇,审时度势,眺望未来。正因为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的整体思维,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从未停止,并通向烨烨之未来。
  揆诸当下盛景,华夏英才细察事物本质,攻克科技难关,促使科学长足发展,助力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复旦大学博士李小康面对核酸截图“查验难”的问题,勤于动脑,透过表象,细究本原,运用所学知识开发130行代码程序,800幅截图,原来要几个人核对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等2分钟,程序就会自动输出核查后的Excel文件结果,彻底解决核酸检测繁难问题。北斗卫星科研团队沉心研究,苦心钻研,以极快的速度实现北斗发射的目标。叶嘉莹先生在世俗洪流中静守本心,坚守住中华传统文化墨香的继承与远洋。在时代洪流中,科学之光点滴凝聚,中华文明如日中天。
  警惕眼前网疾,在这个碎片化信息盛行的互联网时代,快速阅读、浏览自媒体新闻,躺着“听书”、刷抖音及类似短视频等海量信息欲将我们淹没,“键盘侠”们评头论足,混淆视听,网谣、网暴屡见不鲜。孔子曾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而现实中,很多人却丧失了细察明辨的技能。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唯有深度学习,追求分割细究,我们自身和我们的民族方能永沐朝阳,邂逅不老的风景。
  古人云:“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细之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我们面对星辰大海,须将眼前的学业和日后的事业对接,将青春的相册和家国的底色融合,定可抵达无远弗届的理想之境。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个木桶所能容纳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这就叫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最早是用来形容团队管理的,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互相协作,团队运转的过程环环相扣,每个人分工明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团队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这个节点的人,每个节点的效率越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一个节点出问题,那么整个项目都无法推进下去。
   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果某一科很差会严重拉低总分,在高考中会很吃亏。但当进入大学,特别是走进社会,人们会发现如果有特别突出的一项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是加分项,职业生涯往往发展的也会更顺利。反观样样都懂一点,但无一擅长的人,在职业发展中会显得很被动。由此可见,木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
  假定你是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一一个进人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是围绕木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现象探讨人生道理,特别切近学生成长的过程,即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再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几个阶段,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生成长的道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的考查,作文采取了情境化命题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写作的身份,要求学生以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客观认识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不过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常常被老师和家长们用来分析学生的升学总成绩,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了各个学科都要得高分的道理。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在大学特别是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是有害的。在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进程中,人的特长才能让人走向杰出和成功,而面面俱到则让人百无一用。这是木桶理论的不足之处。那么,学生能不能就此否定木桶理论呢?作文题目有一个要求,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这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割裂和否定木桶理论在管理学和个人成长中
的作用,应当采取辩证思维,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体现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的深度。
特别注意,作文评分一定要体现区分度。具有以下问题的作文一律判定在40分以下:
1.简单地停留于分析木桶理论的优劣的文章,不能整合文章的写作主题;
2.脱离“团队·特长·个人”的主题;3、脱离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写作身份的作文。
【立意】
1.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2.有个人特长才能参与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中让个人成长。
3.协作的团队一定是一群各有特长的个人组成的。
4.急团队所需,展个人所长。
5.加入协作的团队,成就最好的个人
【参考立意】
1.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2.有个人特长才能参与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中让个人成长。
3.协作的团队一定是一群各有特长的个人组成的。
4.急团队所需,展个人所长。
5.加入协作的团队,成就最好的个人。
【作文素材】
1.在东京奥运会脱颖而出的中国小将全红婵,之所以在小小年纪变脸成水花消失机,乃是她平日里刻苦训练,找缺点、补弱点的结果,一日上百跳的艰辛,一遍又一遍地找自己的弱点及不足才让她一路披荆斩棘夺回金牌。被誉为六边形战士的马龙同学如此,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弱点,加以弥补,才造就了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中国曾在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不断拉大的差距,所以,中国提出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
2.中国飞人苏炳添,在身高和腿长方面不占优势,便发挥自己体力和弯道加速优势,不断突破个人极限。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体现这个特点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中央到地方制定起一套完备的防疫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优势对大会,得以保民生,开复工复产新天地。
3.《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曹雪芹为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删减五次;当代“愚公”毛相林,用数年时间开辟通天绝壁路;马尔克斯为《百年孤独》的一个开头,构思了十五年……经典的作品离不开千锤百炼的过程,实现自身的长处,从而经典永流传。由此可见,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一亩方田中精耕细作,最终收获繁硕的果实。正如《师说》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长板理论”,精耕一隅,努力凸显自己的长处。
4.李泽厚先生曾言,太恨自己的人生不能太“杂”,以致不能再有较大的学术突破。当今时代光速前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何处是生门,何方有出路?我的回答是:杂耘四方,以不变应万变。在成长的土壤里,我们要耕耘理论与实践,语言与技能……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形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的“杂耘四方”则是大学科均衡发展,努力规避自己的短板,为高考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每个人还应该践行“短板理论”,杂耘四方,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
5.曲悠长,笔墨香。如果我们只是认为“精耕一隅”是真理,或一味地“杂耘四方”,那么,一切都可能是一轮水中的月,一朵镜中的花,可望而不可及!唯有“杂耘四方”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同时,“精耕一隅”,努力长扬自己的长处,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添砖加瓦。
6.姚明上初中时在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中等,那时放弃了训练篮球,努力学习,但仍然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差距。直到他父母选择放弃了让他读重点中学,转向以体育为特色的普通中学。那时,姚明的篮球技术才变得越来越精湛,最后成为了世界级的篮球明星。如果一开始姚明继续一味避短,放弃发扬自己的长处,怎能成为如今著名的篮球明星?可能也就是万千平凡学子中的一人吧!
7.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回答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时说,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著名画家黄永玉回答他当初为什么学画时也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画。郭沫若初中数学只有25分,但这个短处并没有影响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如果陈省身、黄永玉、郭沫若没有发挥他们的天赋长处,他们能取得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无完人,当将长处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一方领袖,他们的短处也会被光芒所盖吧!
【优秀范文】
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木桶理论”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木桶理论”大致是这么说的: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高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木桶上最低的那块板。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不过,“木桶理论”有它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我们每个地方都要用“木桶理论”。我认为,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这才是对“木桶理论”的最好诠释。
我最敬重的中国企业家是任正非先生。任正非在接受节目《面对面》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言论:“我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是一个高桶了。”他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短板,但是他自己的短板他并不打算再一点点去弥补,他发挥自己的长板,其他短板的部分,他找别人的长板形成合力,强强联合,这样才能最快把事情干成。任正非说的,其实就是“长板理论”。
同时,“长板理论”也更适合大学刚刚毕业即将走上职场的人。每个人的职场黄金时间其实不超过十年。刚毕业的几年,我们还在摸索,还在适应。而基本上到了35岁以上如果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生基本上很难再翻盘,只能长期从事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是的,每个人都有长板和短板,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去盯着短板不断提升,会错过我们身上最闪光的点。
长板效应是非常科学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观察不同大小的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结果表明,当一个锅直径相差1.4倍时,它才会被需要。利用优势,使自己更多的不一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马化腾刚创立腾讯时,一度陷入“服务器崩溃”与“资金链崩溃”的怪圈之中。QQ邮箱在当时可不及如日中天的网易邮箱,一度要卖掉,但无人接盘。但腾讯抓住自己的优势,不是交流吗?于是“漂流瓶”诞生了,满足现在人精神空虚、孤独麻木的安慰心理。它充分发挥了腾讯长板,迅速打败了霸榜的网易邮箱。在后期的“英雄战迹”也是同一战略。王以擅长PC端与手游转化,好,我就避其锋芒,我做MOBA游戏。事实上,它就是后来的“王者荣耀”。占据了大陆80%的手游市场。
作为个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完美,缺点越来越少,这个不可厚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修行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如果你是老板,你的钱和你的资源都很有限,你会招一个看起来什么都懂一些但是又没发现哪方面特别厉害的人吗?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你需要做的就是清晰了解团队成员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放大他们的优势,避开他们的劣势,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这样无论是团队的战斗力还是团队每个成员,都会越来越强。
在整个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当然要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短板,弥补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误区。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自己的长板,在企业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让自己做到真正的不可或缺,给企业和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唤孤身一人精才绝艳,照众生芸芸冰雪满怀
木桶理论的提出,是人类探骊寻珠,从实践中提炼的正确认识。古往今来,横越中外,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较量,还是近现代企业内部井然有序的管理,抑或是地理学上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力分析。无不昭彰着个人特长融于社会团队绽放思想智慧的异彩华章。
二十载求学,于浩繁书卷中,我深谙木桶理论之于团队发展的效益。蒸蒸日上的汉武帝国蜚声海外,当若没有对桑弘羊等文臣的亲之信之,若没有张骞仗义执言、勇毅前行打通西域,若没有卫青、霍去病等武将的跨马持戈、忠骨销魂,帝国的伟大构想只能是天方夜谭,国家的上下运转只能停滞不前。团队需要互相协作,每一个节点都精益求精。团队运转得以环环相扣,团队管理才能力争上游。
面对当下的备战高考,中学生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全面发展。正如盛水的木桶,最短的板决定了其上限。由此可见整体发展之必要性。国家、民族的发展亦是如此,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面对中华民族的颓势,才更印证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愚昧腐朽的晚清政府抛却国民的权益,苟且偷安;贪婪的列强不顾民族力量的反抗,肆杀掠夺;资产阶级对民生怨悼充耳不闻,终在阶级争夺中覆亡。唯有中国共产党聆听民怨心声,善于团结底层却不弱小的农民大众,高举共产主义大旗,解决温饱问题、恢复经济建设,捍卫独立,补齐民生短板后方以雷霆万钧之势崛起于世界之林。无论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团体进步,整体发展无疑是制胜法宝。
然而,当我们走出象牙塔,步入烟火满尘的社会,就会发现整体发展并非真理。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当代,惟有一技之长才能安身立命。如钟南山爷爷凭借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在SARS战疫和新冠战疫中,冲锋陷阵,斩疫除魔,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英雄。而当下有不少大学生,名为广泛学习,实则浅尝辄止,事事无成。他们好好学习木桶理论没错,但更应该认清现实,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本就需要倾其一生,奉献卓越。除非是样样精通的全才,普通个人必须将毕生精力倾于一件事上,得一绝技,逢时善变,方能为社会集体贡献关键点上的股肱之力。
木桶理论作为真理有其遵循的适用范围,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应该辩证以待。不忘锤炼个人特长,练就过硬本领,心系社会团体,国家民族。唤孤身一人精才绝艳,照众生之冰雪满怀。
挟团队以遨游,抱己长而长终
桶之所纳,在于短板;人之所成,阻于缺陷。国之大者,系统优化;云衢成者,海纳百川。吾辈青年,挟团队以遨游,抱己长而长终,方立不败之地于社会。
人之所成,阻于缺陷。海纳百川,全面发展,厚积微土,云衢璨灿。古希腊智者,纵横捭阖,游游诸学,方成人文主义之滥觞;汉代张衡博学广才,作《二京赋》为人称道,又因地动仪名垂万世。当今之世,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荡检逾闲甚嚣尘上。百科全书式的人才日渐式微,全面发展停留在口号。学科融合被教育的功利化桎梏,如此固步自封,如何才能声震人间,点燃闪电?我的回答是:补齐短板,融会贯通。君可见科学巨匠钱伟长一生横跨物理学、应用数学、力学、语言学等十六个专业。他坦言,我没有什么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全面发展的他既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又成就了国家的凯旋。再观亚里斯多德,一代宗师,文学、哲学、政治、物理,何处不镌刻着他的开拓之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其皆出于此乎?
人之所成,成于特长。精益求精,术学专攻。己长长终,云衢长久。什么叫做骨气?请看他满身的伤疾;什么叫实力,请看他一屋子的资料和功勋。他,彭士禄老先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享受,他只知道:“我要一辈子研究核潜艇,让中国刚硬有底气。”隐姓埋名三十年,姓甚名谁早已不那么重要,唯有那份初心,那种坚守,那匠人精神,历久弥新。值得吗?值得。因为这就是活着,你若不坚持,你若无特长,如何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社会上立足?尼采曾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彭士禄做到了,于敏也做到了,新的世界加速拼图,新的社会需要新型专业性的人才。“心心在一艺,其艺必专;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要想立足不败之地,专业发展不可或缺。
国之大者,系统优化,整体部分,相辅相成。团队遨游,时代大成。团队中大家相互合作,团队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整体之最优目标。“出师一表真名世”,先帝崩殂,天下三分,危急存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正是每个人分工明确,这个庞大的国家才不至于轰然倒塌。由此观之,携团队以遨游,抱己长而长终。反观项羽,刚愎自用,纵然才能卓著,武功盖世,却不能善用人才,发挥团队作用,最终也只能自刎乌江,再无波澜。
挟团队以遨游,抱己长而长终。个人要进步,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专攻一技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之关系。
小我积极融入大我,才能汇聚时代的洪荒;小我发挥优势特长,时代就能发挥最强动力。汇小我之力量,绽大我之芳华。初入社会的我们,挟团队以遨游,抱己长而长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顾诵芬和王大中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包括两位获奖者在内的历届获奖者,如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赵忠贤、侯云德、王泽山等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对外界而言,似乎名气很小;他们即使受国家表彰,享有崇高荣誉,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但同时,他们身上还有着很多“大”:他们贡献巨大,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他们志向远大,奋勇争先赶超国外;他们胸怀博大,不计名利,一心为国为民。
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1.材料共三个自然段,各有用意。
(1)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顾诵芬和王大中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一段紧扣时事,交代写作背景,点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中国科学界的崇高荣誉。
两位获奖者顾诵芬和王大中院士,成就、贡献巨大,却并非外界熟知的科学家,由此引出下面关于中国科学家身上体现出来的“小”和“大”的讨论。
(2)包括两位获奖者在内的历届获奖者,如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赵忠贤、侯云德、王泽山等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对外界而言,似乎名气很小;他们即使受国家表彰,享有崇高荣誉,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第二段先列举数位获奖者,然后指出他们的共同点:小。并从两个方面来阐释其“小”:一是外在的“小”:不被大众熟知,名气小。二是内在的“小”: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
这里列举的数位获奖者,除了袁隆平家喻户晓之外,其余获奖者,对大众而言,其名声都不甚大。尤其像程开甲、于敏这两位两弹元勋,几十年隐姓埋名,不被人知。“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这句话正点出了他们“似乎名气很小”的原因:因为他们专注科研,只求研究有突破,而不在意外在名声。
他们“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自傲于自己的能力。如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作出杰出贡献的获奖者吴征镒院士,他说:“我的能力有限,尽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向前。”成就巨大,却说自己“能力有限”。二是不自夸于自己的贡献。如于敏曾说:“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入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明明是对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专家,却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尽了“微薄的力量”。
(3)但同时,他们身上还有着很多“大”:他们贡献巨大,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他们志向很大,奋勇争先赶超国外;他们胸怀博大,不计名利,一心为国为民。
第三段写中国科学家的“大”,也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写:“贡献巨大”是外在的大,“志向远大”和“胸怀博大”是内在的大,与前一段所写的“小”形成对应。
关于“贡献巨大”,不仅指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学科、本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起到推动作用,更是对于国家有巨大帮助,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
袁隆平: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为“东方魔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2018年10月,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再创亩产记录,达1203.36公斤。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从“黄散射”到“黄方程”,从“黄-里斯因子”到“伯恩和黄”,以至“黄-朱”模型,黄昆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块丰碑。
程开甲: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开创者、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20年隐姓埋名,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等多次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带领中国的超导研究从起步跃升至国际前沿。
王泽山:“火药王”、我国火炸药领域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他60多年来专注于研究火炸药,带领团队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一系列重大发明应用于武器装备和生产实践,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
侯云德:“中国干扰素”之父、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他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的先河,被业内尊称“中国干扰素”之父。他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关于“志向远大”,主要体现为中国科学家奋勇争先赶超国外。我们建国才70余年,自然科学方面本来与国外差距甚大,但我们的科学家却不因暂时落后而气馁,也不打算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而是自力更生,力主创新。正如吴文俊所说:“应该让外国人跟我们跑。”
关于“胸怀博大”,主要体现为中国科学家不计个人名利,一心为国为民。我们的科学家,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可以隐姓埋名几十年。如屠呦呦所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而是为了国家,如侯云德所说:“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引导语: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
1.明确了写作内容——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的思考。
“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我们的思考应该围绕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而展开,有这样几个思考的方向:
(1)思考“小”和“大”二者的辩证关系。
①因为“小”,所以成其“大”。因为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所以能勤勉踏实,团结合作,进而取得巨大成就。
②因为“大”,故甘愿“小”。因为心怀博大,一心为国为民,所以甘愿隐姓埋名,声名不彰。
③无论是“小”还是“大”。都是因为科学家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因为爱国,所以这些科学家的志向不是争一时之名利,所以不计名声;他们的志向也不是争一己之短长,而是赶超国外,所以其于国家之贡献也大。
(2)思考“小”和“大”二者带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理。
④从“小我”走向“大我”。个体是“小我”,人民、国家、世界是“大我”。中国的科学家将自己的事业与人民、国家的需求联系起来,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也在服务“大我”之中成就了“小我”。
⑤从其“小”,我们学会心怀谦逊。从其大,我们学会立大志向、有大胸怀。
2.限定了写作要求——结合材料和现实。
“结合材料”,是指考生在写作中要以材料为起点,文中的中心论点要由材料得出,行文中间要提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
“结合现实”,是指考生在写作中要观照现实,由中国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小”和“大”之间的关系,引申、拓展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来。
3.表明了写作形式——写一篇文章。
题目没有对写作文体方面做出限制,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但是须符合相应文体的基本特征。
片段运用示例:
因为“小”,所以成其“大”。因为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所以能勤勉踏实,踔厉奋发,进而取得巨大成就。若钟杨把自己看得很“大”,不脚踏雪泥,不攀爬高原,“钟大胆”怎会建立人类种子的“诺亚方舟”;若黄大年把自己看得很“大”,不跋山涉江,不穿越荆棘,“大地之子”怎会有“巡天探地潜海”的瞩目成就;若侯云德把自己看得很“大”,不钻坚研微,不砥志研思,“中国干扰素”之父怎会成为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他们,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却心系祖国,最终能成其大。
范文:
立足于“小”,着眼于“大”
当一朵朵小小的浪花汇入大时代的滚滚洪流时,小浪花便在大潮中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我国两千年前便有“小大之辩”的哲学命题,而我从中国科学家群像中已然看到了新的阐释。
他们立足于“小”:心怀谦逊,甘坐冷板凳,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他们着眼于“大”: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实为我们青少年应当追寻的楷模,理当学习的榜样!或许,有人会担忧:立足于“小”,会不会让自己淹没在宏大的时代潮流之中?着眼于“大”,会不会让自己默默奉献却无法实现自我?我以为,从中国科学家群体现象展现的“小大之辩”,的确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立足于“小”,是一种谦逊的姿态,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无名。倘若袁隆平、卢永根、钟杨,把自己看得很“大”,不扎根泥土,不脚踏泥泞,不攀爬雪山,又何来当今繁华盛世“十八连丰”,又何来全世界瞩目的“中国种子库”?倘若以居功自矜、高人一等的姿态做人做事,想必是无法获得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等众科学家的成就的。永远心怀谦逊,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颗纽扣系起,从一根钉子钉起……声振林木的名字不会因长久缄默而沉默,立足于“小”,方能成就自我的“大”。
敢于立足于“小”,恰恰是因为着眼于“大”。立足于“小”,不等于“孤芳自赏”,相反,立意高远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才会从人民的需求、国家的需要去思考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朔风、黄沙,于无声处起惊雷,这又是多少于敏、程开甲一片片赤诚才能实现的?嫦娥、北斗、满天璀璨,“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这又是多少顾诵芬、王大中、孙家栋用一生的奉献才能收获的?立足于“大”,方能拥有与物质抗衡的力量,不至于陷入无端端焦虑、反复“内卷”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立足于“小”,常怀谦逊,立足平实,方能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脚踏实地,踔厉奋进。着眼于“大”,胸怀大志,忧百姓急难愁盼,念国家机遇挑战,成就一番大业。有“小”,方能成就个人乃至家国的“大”;有“大”,方能指引“小”踔厉奋进的方向。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大之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十八岁的少年,恰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倘若如此年华选择孤芳自赏,不顾人民的需求,不管祖国的需要,躺平、摆烂、佛系,抑或是争仿丑态“网红”博大众眼球,又如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理清了“小大之辩”,我们方能珍惜当下,如饥似渴学习,扎实打牢基础,及时更新知识,苦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西汉刘向在《说苑》里有言“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意思是,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置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其所表达的正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内涵及重要精神特征的忧患意识。
对于未来发展,你有怎样的“早虑"和“早豫”?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
材料解读:
作文材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说苑》中语句的解释,明确要想不陷入困境、绝境,就必须做到提前谋划和预防;二是指出这种思想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因此,作文的中心话题就是“忧患意识”。
从写作任务来看,一是写忧患意识时,要要与自身发展结合,二是注意题于中明确要求要写议论文。
立意指导:
居安思危于治忧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备无患无患才安
忧患是成长的加速器
参考素材:
①忧患激发天才。——[美]霍勒斯
②草木不经严冬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清]杨名时
③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三国志》
佳作展台
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
《荀子》中说:“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祸患降临时才开始考虑造成祸患的原因和解决祸患的办法,为时已晚矣。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贞观政要》中建议“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由此可见,于安时思危,于治时忧乱,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是长久发展的必备思想。(诠释材料内涵,引出中心论点)
因为有忧患意识,唐太宗采纳魏征“居安思危”的建议,励精图治,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也才有了让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因为没有忧患意识,南唐后主沉溺于享乐,荒废政事,致使国破家亡,最终只留下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无尽唏嘘。(对比论证,增强论证力度)
于国如是,于个人亦如是。(由国家具体到个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孔子对“远虑近忧”的辩证分析,深刻诠释了“忧患意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那么眼前必定会有祸患;只有拥有长远的目光,心中常怀忧患意识,才能在遭遇困境、控折时拥有豁达之心、自信之胆、智慧之光。(分祈“忧息意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大鹏有远虑,故而三月聚粮以适千里;诸葛亮有远虑,故而备锦囊以解刘备危机;新中国的领导人有远虑,故而倾尽全力研发“两单一理“以解西方核武之围,对于即将结束高中生涯的我们而言,同样也应提前为自己此后的人生和奋斗方向做好谋划,事先考量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国家的未来发展,怎样在庞大的社会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国家如庭宇,万千国人之归属;青年如庭柱,決泱大国之栋梁。躬逢重任在肩的伟大时代,我辈青年岂敢高枕无忧。对于自身而言,不“早虑”“早豫”,我们未来的发展就会缺少方向指引;对于国家而言,当代青年不思“早虑”“早豫”,事先做好准备,当时代的风起时,我们拿什么谈理想、谈为国。作为将要掌舵未来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早做打算,放远目光,在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未来人生的规划中脚踏实地,在“早虑”“早豫”的警示下行稳致远,这样才能将自身发展与时代需求完美契合,做时代的弄潮儿。(结尾发出呼吁,回扣中心)
名师点评:
文章围绕当代青年应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来谈,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内容18分)
文章先提出“早虑早豫,常怀忧患意识”的论点,然后列举历史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再由国家到个人,指出个人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早虑”“早豫”,最后指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做,结构清晰,论述严谨。(表达18分)
发展等级层面,文章不仅引用大量古代文化经典进行论证,而且多使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极具文化韵味的同时富有气势,读来畅快淋漓。(特征19分)
总分为55分。
先未来而忧虑,先未雨而绸缪
行走于历史的亭林岳峙,文明的源远流长;飞驰于岁月的玉走金飞,精神的潜移默化。从杞人忧天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刘向《说苑》“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之金科玉律,炎黄子孙们秉承祖先思想智慧的光芒,先未知而忧虑,先未雨而绸缪。
想春秋战国烽烟四起、干戈纷争,治乱兴替。有人安于据守一方,赂强自保;有人畏于敌谋暗算,弃城逃亡。有人却暗暗图谋,积蓄力量,待羽翼成熟,六王毕,四海一,积年累月对未来的迷茫与忧患终为他赢得了朝夕的尊荣,也延续了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兴旺强盛。成大事者,必起于忧患,终于忧患。
中华大地地广物博,疆域辽阔。云南作为西南边陲,与中原虽遥遥相隔,却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聚居,来往和睦。桎梏于古代并不发达的交通,多亏了代代君主的远见卓识,未雨绸缪,才让云南成为镶嵌在中华文明中的一颗宝石。如战国时楚国将领庄蹻入云南,变服从俗,推动纳西族生产进步;如唐朝云南王皮逻阁,统一六诏,讨伐西蛮,稳固政权,为云南发展休养生息;如南宋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氏,虽出身贵胃,却忧心国事,心系百姓,体察民情,他多年的忧患与关怀,终为他造福了一方百姓与土地提供股肱之力。民族的未来若想不陷于困境,必兴于忧患,成于忧患。
“文明像一辆马车,始终向前绝不停留”。在回望历史教训的同时,站在新时代的漫漫征途上,面对未来发展,吾辈青年当迎着历史风向标,执忧患在手,燃绸缪之光亮,助推东方巨龙扶摇而上,助推中国青年屹立不倒。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我们尊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坚信“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教育基石作用,毫不懈怠。为了人类永续发展,迈向文明高程,我们坚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光同尘。
作为长于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警惕“青蛙效应”,坚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忧个人,心忧社会,心忧国事,心忧天下,事事忧,时时忧;未雨绸缪,博闻强识,在为未来亲临人类未有之大变局秣马厉兵中修品德、炼行为,担大义。以更万全之准备担当新时代之使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挥斥方遒于红日熹微光芒。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适用主题:多角度看事物,转换思维
运用示例:
我们总是习惯理所当然地想事情。阳光就应当是刺眼的,是火辣辣的;风就应当是吹落世间万物的,是导致万物凋零的根源。但是,如若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世间万物,它们会不会有所不同呢?阳光既是刺眼的,它也是温暖的;阳光发挥着自己力量,努力温暖整个世界。风既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也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我们在对一件事物,抑或是一个人下定论之前,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收获更多。
2.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适用主题:世事变迁、时光不复返、“变”与“不变”
运用示例:
盛唐时期,番邦蛮夷俯首称臣,文人墨客皆吟哦诵咏,客商使者往来如织……但一朝安史之乱山河破,马笼坡下美人恨,唐朝由盛转衰。“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时代风云变幻,回首往昔,已是沧海桑田。世事不容复,学会落子无悔,才能潇洒走一回!
3.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适用主题:幻想与理想、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运用示例: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向往,每个人都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却常常忽略了脚下的土地。梦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埋在现实土壤中的种子,需要环境、天赋与努力的滋养,否则,所谓的梦想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梦。冰心曾写道:“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我们要仰望星空,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理想明星的指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情况选择理想、追逐理想。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兜兜转转、空耗光阴,才能在切实的拼搏与奋斗中开拓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4.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与星星就愈是美丽了。
适用主题:乐观、正确面对挫折、换个角度看问题
运用示例:
生活中,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总是惧怕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总是害怕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最后会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果。我们总是害怕失败,害怕挫折,所以我们永远不敢迈出脚步,永远不敢与挫折正面对决。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挫折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与星星就愈是美丽了。当我们勇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时,当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奋力一搏时,这时候的我们都是最有勇气的,战胜挫折之后获得的经验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5.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适用主题:拒绝空想、努力奋斗、付出实践
运用示例:
要知道伟大的事业就如同金字塔,从来都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积而成的。人们看到他人成功时的喜悦,却往往看不到他经历过的艰辛,殊不知,一切的收获都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若只懂得临川羡鱼,而不知道脚踏实地去努力,所谓的梦想又从何而来呢?

作文审题立意之思辨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