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3年,梁漱溟公开顶撞毛主席,两人爆发激烈的争论 惹得与会人

 HZAAAAAAA 2024-05-17
1953年,梁漱溟公开顶撞毛主席,两人爆发激烈的争论。惹得与会人员见状愤懑难当,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梁漱溟在骂声中灰溜溜下场,之后很少再公开讲话……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爱国的社会活动家。除了教学和宣扬理论外,梁漱溟也曾付诸于行动。

(资料来源:人民网——《父亲为何敢顶撞毛主席》)


从1928年开始,他先后在河南和山东实行了长达数年的“乡村自治”运动,积极求索救国救民之道。

抗战爆发后,梁漱溟的实验被迫中止,他又开始积极抗战,为国共统一战线出力。

解放战争时,梁漱溟也和闻一多等爱国志士一样,呼吁和平统一反对内战,为国家和人民都做出了贡献。

其实在早年间,身为北大教授的梁漱溟拜访同僚杨昌济先生时,就曾与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毛主席相识。

当时两人没有过多交流,直到抗战爆发后,梁漱溟意识到蒋介石不中用,特意赶赴延安了解共产党时,梁漱溟和毛主席终于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梁漱溟在延安只待了16天,其中多次与毛主席交换意见,甚至通宵达旦。

尽管梁漱溟书生意气想法过于理想化,有很多想法都与毛主席不合,但两人关系还是非常融洽。

或许正因如此,才爆发了1953年的那次公开争吵。

1953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正在商讨全国的发展路线问题。一向致力于乡村发展的梁漱溟,提出了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截然相反的意见。

梁漱溟认为我党最初是靠农民的力量逐渐壮大的,如今建国后,却一直致力于工业发展,忽略了农民。

导致如今工人和农民的待遇天差地别,一个在九天之上,一个在九天之下。为了不让农民寒心,因此下一阶段应该大力发展农业。

其实梁漱溟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新中国成立后的确一直在发展工业,农业情况相对来说发展较慢。

但这个会议讨论的是全国的发展路线问题,需要从整个国家的全局来考虑。

从大局来看,新中国百废待兴,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更好的提高国家经济与生产水平。

如果只是着眼于发展农业,就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可新中国的发展会非常缓慢,乃至于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虽然说当时工人的待遇的确比农民要好,但这个差距绝对不像梁漱溟说的“九天九地”那么大。在全国会议面前,梁漱溟发表如此夸张化的观点,实在不利于国家团结。

在后续的会议中,毛主席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与反对。

两人在私下也进行了几次交谈,但都无法说服彼此,最终不欢而散。

梁漱溟坚持己见,于是在几天后的会议中,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结果又遭到了周总理的批评。

整个矛盾也被放在了台面上,可梁漱溟仍旧不服气,满腔怨气的他坚持要在会议上为自己辩驳。

就这样在1953年9月18日,梁漱溟又一次准备好发言,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梁漱溟还没开口,台下就传出让他滚下台的声音,他顿时更加气愤了。

毛主席见状解围让梁漱溟长话短说,但梁漱溟心中憋了好几天的怨气,怎么也不肯低头,当即顶撞了回去。

毛主席见梁漱溟如此固执,顿时也来了火气,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当场激烈争论起来。

参会人员看到梁漱溟公然顶撞毛主席,更加不满,纷纷叫喊让梁漱溟滚下台,声音不绝于耳。

梁漱溟最终无颜继续发言,只好灰溜溜下台,结束了这场争论。

值得一提的是,梁漱溟是建国后第一个敢公然顶撞毛主席的人。

梁漱溟冷静下来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以及考虑事情太过狭隘。

尽管毛主席没有给予他任何处罚,但梁漱溟还是坚持向毛主席申请反思。

后来,梁漱溟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国家富强的同时,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终于明白自己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党中央的明智选择,因此梁漱溟后来很少再主动发表意见。

1988年6月,梁漱溟与世长辞,享年95岁。虽说梁漱溟曾经公开顶撞毛主席,观点也十分片面,但他的出发点却是在实打实在为老百姓谋福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足以“将功补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