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古城墙,积极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10个核心文化片区

 开米蓝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文化建设,重视起来!

5月15日,肇庆文旅局发布《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正在征求意见。

图片

文件称,建设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区,对构建广府文化(肇庆)传承体系、维护广府文化生态平衡、增强广府文化认同感和弘扬广府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目前肇庆有哪些广府文化资源。

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

图片


具体如下:

▼肇庆市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肇庆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图片

图片


肇庆市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图片


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区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实物和重要场所清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按照文件,肇庆规划将广府文化(肇庆)保护区划分为“一廊三区”

  • 西江文化走廊为主线;

  • 以广府文化(肇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相关资源分布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成片,传统文化生态多样性保持较完整,保护区内文化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的10个文化片区为核心区(包括:府城文化片区、端砚文化片区、砚洲岛文化片区、高要春社文化片区、四会玉雕文化片区、广宁武术文化片区、悦城龙母诞文化片区、德庆儒学文化片区、封开广信文化片区、怀集壮瑶文化片区)

  • 以各文化片区所在的乡镇级行政区域为缓冲区

  • 以各文化片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为涵养区

▼广府文化(肇庆)“一廊三区”示意图

图片

保护措施方面,重点实施“1+2+5”保护措施即:保护1批核心文化片区,保护2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5项保护工作(实施分类保护、打造“一县一品”、推动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宣教推广)

下面主要讲保护10个核心文化片区的具体措施:

1.府城文化片区

以古城墙、骑楼街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疍家糕制作技艺、包公传说、渡头梁氏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针对性地修复古城墙周边环境,积极将肇庆古城墙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骑楼街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进一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业态。建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黎雄才故居、黎雄才艺术纪念馆,将古城墙、骑楼街、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连片打造成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旅业态相对集中的文化片区,为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展销、展演的平台。

2.端砚文化片区

以端州白石—宾日村、高要水口村、紫云谷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端砚制作技艺及传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整体性保护策略,辐射拉动一系列端砚衍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同发展,打造平衡、完整、可持续的文化生态系统。依托端砚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民间大师工作室等场所,鼓励传承人群开展保护传承、宣传教育、推广展示、端砚和传拓展示展览活动。依托端砚、传拓等文化场所,与学校、企业联合搭建文化学习传播平台,定期组织市内外学生开展研学活动,邀请行业大师学者为学生传授端砚相关知识。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安排,依法开展本区域内的古镇古村(白石村)保护工作。开展伍丁诞巡游、端砚民谣展演、端砚文化产业论坛、“中国砚都杯”书法大赛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

3.砚洲岛文化片区

以砚洲岛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包公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保护、传承、利用相结合的模式,使包公诞民俗活动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包公诞民俗活动为主体,广泛开展巡游、文化交流活动、展览、演出等民俗活动,带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保护。建立健全包公诞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机制,促进项目活动传承发展。

4.高要春社文化片区

以“南兴片区”和“白金龙片区”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本区域范围内的高要春社、金利龙舟和古村落聚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围绕高要春社、龙舟文化和古村落进行保护,尤其是对高要春社赖以存在的村落和传承人进行保护。积极申报市级以上传承人(群体),科学安排春社庆典活动排期,注重文旅整合,加强宣传推广。

5.四会玉雕文化片区

以东城街道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四会玉雕、贞仙诞、古法造纸、四会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打造“四会玉器文化特色小镇”,以“岭南翡翠城、文旅禅意镇”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国家级玉器产业经济高地”“广东省产城融合示范基地”“大湾区玉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玉器博物馆、翡翠艺术展馆等文化机构为基础,建设“玉文化艺术教育交流基地”。在片区内建设贞仙诞、古法造纸、四会民歌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营造片区多元、丰富的文化氛围,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6.广宁武术文化片区

以南街街道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广宁武术、舞山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托广宁县体训中心、南街街道武馆等众多武术文化传承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和推广活动,鼓励广宁武术传承团体参加各类武术赛事、演出和交流活动。加大武术进校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广宁武术的研讨活动,编撰、出版研究成果。以广宁武术项目为重点,融武术文化元素于广宁玉雕、广宁云吞、广宁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中,促进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发展。打造广宁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门店与文化街区,对广宁武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古村落、旧武馆以及相关业态和传承人等进行重点保护。

7.悦城龙母诞文化片区

以悦城镇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的悦城龙母诞,以及周边德庆雄鸡舞、德庆蝴蝶舞、德庆县藤竹篾纸扎花灯、德庆女歌、德庆贡黄茶制作技艺、陆地龙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举办龙母诞庆典、庙会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创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信俗(悦城龙母诞)传承基地,创作《悦城龙母诞》《龙母传说》等主题绘本,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制作龙母文化专题宣传片。加强竹篙粉、花灯、贡黄茶技艺的生产性转化。

8.德庆儒学文化片区

以德城街道为核心区域,以德庆学宫祭孔活动为重点,活态传承德庆学宫开笔礼活动、德庆闹元宵、德庆竹篙粉制作技艺、德庆何首乌炮制技艺、德庆巴戟天炮制技艺、德庆县藤竹篾纸扎花灯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德庆学宫祭孔项目传习所,积极开展儒家文化、开笔礼等德庆学宫夏令营、冬令营和传统文化研学体验活动。不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培训班,不断扩大传承人群体。

9.封开广信文化片区

以大洲镇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麒麟白马舞、五马巡城、采茶戏、封开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麒麟白马舞、五马巡城、采茶戏、封开山歌表演活动。建立演员培训、后备力量培养、专家学者辅导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和广信文化保护与艺术创新相结合的持续发展机制。启动“文化种子工程”,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制定相关展演计划、培训课程及论坛讲座,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民间文艺普及和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10.怀集壮瑶文化片区

以下帅乡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春牛舞、壮狮舞、下帅牛王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善建设培训传承场所,深入开展传承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积极发掘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在景区广泛开展各种展演活动,助推文旅融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广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人参与传承保护工作。

另外,文件还提到要抢救濒危项目:

针对当前因传承人后继无人、生态环境欠佳、经济效益不好等因素导致的非遗项目濒危的情况,对亟需抢救性保护的端州石工采石技艺、端砚民谣、鼎湖中秋节(烧番塔)、鼎湖凤凰山歌、高要金渡花席编织技艺、高要灰塑、高要南药、四会民歌、广宁山狮扎制工艺、广宁大屋美术工艺、德庆女歌、德庆莫村古楼铸锅、德庆话梅、德庆榃鹤锣鼓制作技艺、封开手工制造“麒麟白马”道具、封开手工制造“五马”道具、怀集徒手攀岩、怀集三星公龟鹿鹤舞、怀集彩鹿舞、怀集马舞、怀集永固南歌等21项濒危项目采取保护措施。

详细文件内容,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