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复堪,现代章草第一人!

 家有学子 2024-05-17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章草,始于汉初,是我国书法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草书。古来书法家以章草名世者不乏其人。但章草一体,到唐代已极少有人研习。明清两朝,能章草者亦屈指可数。到了清末民初,自顺德罗瘿公、罗复堪二人出现,章草一体才重放异彩。而二罗之中,罗复堪的章草成就尤为突出。

罗复堪,名惇㬊,字照岩,复堪是其别号,又号敷庵,晚年另署羯蒙老人、悉檀居士。顺德大良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与罗瘿公(惇曧)为叔伯兄弟,而且同是万木草堂康有为先生的弟子。罗复堪曾就读于广雅书院、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早年在吉林某幕府任文秘之职,晚年在国立北平艺专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执教书法,解放后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55年逝世。

罗复堪(1872-1955年) 名惇。广东顺德人。康有为弟子,善书法,尤以章草驰誉于世。早年与堂兄罗瘿公从康有为受业,后肄业于京师译学馆。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壹圆”二字即出其手笔。后长期在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擅长章草。著有《三山簃诗存》、《三山簃学诗浅说》、《书法论略》等。

罗复堪自幼喜习书法,十二岁开始学欧阳询《皇甫府君碑》,十五岁又改习颜体,十八岁后潜心临习汉魏六朝碑刻及各家书体,尤得力于《石门颂》、《曹全碑》、《月仪帖》和《急就章》等。认为《石门颂》能活气逸神致古,性情柔弱胆怯者无由问津。他善于吸取各家之长,使之融会贯通于笔底,成为一代章草名家。

罗复堪的章草,古朴雍容,刚健峭劲,风骨棱棱,笔锋活利有如刀截剑削,绝无荏弱之态。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在论及罗复堪时说:“复堪章草古雅雍容,其源出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故得其刚健之致,然用笔则时采连绵草法,笔力峭劲,即所谓熟极而流者。复堪跋宋仲温书张氏用笔十法,盛称其'精熟’,这也是复堪在书艺上的追求,在刚健峭拔中加入宋克的轻快流利,融会贯通,遂能自成一家。”

民国初所铸银元的“壹圓”二字即出于罗复堪手笔。早年北京出版的《艺林月刊》、《艺林旬刊》中常有罗复堪的题字和作品,报刊上并誉之为“现代章草第一人”。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曾说,“当时习章草者共推罗复堪先生”,可见其功力深厚和为人推崇的程度。

罗复堪酷爱章草之作,为了使章草一体能得到发扬光大,他毕生苦学不辍,老而弥坚,七十多岁后左臂病残不能伸直,仍每日挥毫练墨,从不间断。他不仅学而不厌,而且诲人不倦,对登门学艺者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他曾作《论书示门人六十首》,以其真知灼见的书学理论教导学生,其中一首云:“读尽千碑书始成,初从博涉后专精。此中贵有诗书气,方信人非浪得名。”常言道:“字如其人”,罗复堪的书法笔力瘦硬,有如峻拔之苍松,又如清癯之高士,他的品格也刚正无私,对于那些市侩气十足而偏要妄称为书法家之流,他鄙夷不屑,决不为他们品题颂扬,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见书法一道除了功力之外,文学与道德修养是不可或缺的。

罗复堪精于书法之道,闲中亦以著述自遣。其诗得力于宋人,风格追效李义山(李商隐)、陈后山(陈师道)、黄山谷(黄庭坚),因自号居室曰“三山簃”。其著作有《三山簃诗存》、《三山簃学诗浅说》等。康有为先生曾对其诗稿进行批改和删削,并有赞语云:“曳弓发矢,善于控纵,沈追健举,瘦硬通神,比兴深永”。诗稿由罗复堪亲笔抄写,后送赠燕京大学(北大)图书馆,被作为善本收藏。《三山簃学诗浅说》为罗复堪晚年所书,该书有香港的影印本,笔力老健,当代书坛,罕有其匹。除了擅于书法,罗复堪还精于绘事,曾临摹明代画家宋珏的江亭秋暮图山水卷。所绘花卉,追踪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画中有书,清爽脱俗。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中说,罗复堪“其画最佳,人鲜知者。偶作设色花卉,或白描双钩,雅健无匹”。但所画不轻易示人,且存世不多,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