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习通背拳须知

 阿量亮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练习通背拳对于发展青少年身体的柔韧、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较之其它体育运动项目 更为全面一些。通过坚持练习通背拳,对于培养青少年刻苦 耐劳、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青少年因身心都处于发育、发展时期,练拳的要求与成 年人相比略有不同。练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练拳思想。传统 武术都讲究“武德”,要求练拳者有敬师爱幼,尊重同门同 行,保持仁和、谦让、不骄不躁。对同门、同道不说长道 短,评头论足,搬弄是非,不以强凌弱,好勇斗狠D其次, 学拳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培养 正确运动的“体感”,保持动作的规范。前人说:“学拳容易,改拳难。”不正确的姿势一旦定型,改正起来非常麻烦。青少年骨骼的柔韧性较大,不正确的姿势容易导致肢体畸 形,直接影响骨骼成长。
青少年时期,人的各器官、系统都比较柔嫩,体态、结 构、机能均发生迅速变化,骨豁系统的发育快于肌肉组织的 发育,运动中表现出力量不足,发劲常有劲力欠足的感觉。为此应进行适当的力量性练习,以促进肌肉营养物质增加, 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切面加大,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中枢 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增进动作协调性。力量练习通 常安排在套路练习之后进行。
青少年时期,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占优势,外在表 现为活泼好动,通背拳以动力性练习为主的特点正符合这种 生理特点。另外,青少年还具有疲劳出现早,恢复比较快的 特点,因此练拳时间不宜过长,以出现疲劳感为度。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成长有很大益处。在吃足 主食,保证能量消耗的基础上,要多吃含蛋白质较髙的食 物,如鸡蛋、牛奶、肉类和豆类食品,还要有意识地多吃蔬 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人量。
再有就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分 清文化学习和练拳之间的主次关系,青少年时期文化学习是 主要的内容,练拳应处于次要位置,可以作为爱好项目之一 来对待,不可主次颠倒。
技法篇
一、通背拳基本功及操练方法
(一)基本手型
1.引手掌(又称逆手掌)
四指并垅自然伸直,无名指和小指向掌内微扣,掌心内 含,拇指向掌心内扣,掌心向上。(图1)
2.穿梭掌
四指并垅伸直,拇指弯曲内扣于掌心虎口处。(图2)
图1 图2









3.荷叶掌
五指自然分开,伸展微屈,掌心内含。(图3)
4.猿势掌
四指并拢伸展,拇指虎口成弧形。掌心向下,自然垂 腕,形似猿爪。(图4)
5.迅雷掌
四指并拢内屈松握,拇指内扣,掌型似鹰爪。(图5)
6.尖拳(又称点拳、攒拳)
四指内屈握紧,中指节突出成尖,栂指第一指节压于食 指和无名指第二指节上。(图6)
7.奇拳
四指并拢内屈握紧,食指节前突成尖,拇指紧扣中指和 无名指第二指节上。(图7)
(二)基本步型
1.弓步
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前弓;左脚尖略内扣,右腿后蹬,右滕似直非直,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自然挺直,双手 叉腰,两目平视前方。(图8)
2.仆步
两脚左右分开,相距约3〜4脚长,右腿屈膝全蹲,大 腿与小腿坐紧,臀部坐于小腿上,右脚尖和右膝略外展;左 腿挺直,左脚尖内扣,左膝绷直,两脚全脚掌着地,左脚外 侧不可翘起。两手叉腰,双目向左平视。(图9)
3.虚步
左脚上前半步,左脚尖点地,左脚面绷平,脚跟提起悬 空,左膝微屈略内扣;右腿屈膝下坐,重心落于右腿上。两 W_餮备辱邀象氣物25
4.丁步
两脚并步站立。两腿屈膝略蹲,右脚全脚着地,左脚跟 提起悬空,左脚尖点于右脚中间,重心在右腿上。上体自然 挺直,两手叉腰,双目向前平视。(图11)
5.独立步
右腿独立。左腿提膝上抬,左膝弯曲,左脚面绷平,脚 尖略内扣;右膝绷直,重心在右腿上。上体自然挺直,两手 叉腰,双目平视前方。(图12)

(二)基本手法
1.五行掌
五行掌是通背拳基础掌法,以五行变化为理论依据,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生衍无穷变化。五行掌由摔、拍、穿、劈、钴五种掌法组成,通背拳单操手基本上都 是由这五种掌法变化而成的。摔掌抖腕发力,用掌背击敌; 拍掌用掌心发力击敌;穿掌以指尖点戳;劈掌则腰背发力,劲贯前臂。前人以五种现象来生动地比喻五行掌.·摔掌如炸 弹,拍掌如迅电,穿掌如星窜,劈掌如劈雷,钻掌如放箭。
五行掌的每个掌法都有8字要诀。摔掌为抖搠摔炸、抽 撤带还;拍拿为摧搓拍塌、搂扒缠掳;穿掌为穿攉棚挑、刁 掠锁扣,·劈掌为劈擂击捉、翻展挺裂;钻掌为弹钻挤剌、捋 挂带领。8字要诀前4字为攻法,后4字为防法。
下面将五行掌介绍如下:(掌法均分为顺逆式)
(1)摔掌
①摔掌(顺式):两脚站成虚步,右脚尖前点,右手成 引手掌前伸与口同高,右臂略屈;左掌成荷叶掌护于右肘 下,双目平视前方(图13)。右掌内旋划弧经胸前回收至右 肩前,髙与口齐,掌心向内(图14)。右掌由肩前翻掌抖腕 向前弹出,掌心朝上,高与鼻齐,力达掌背,同时左臂后 抽,左肘后顶,左掌至肋侧。双目平视右掌。(图15)
图15
摔掌(逆式):预备势同顺式,成顺步引手式(图 16)。左掌内旋划弧上提至左肩前,高与口齐,掌心向内; 右掌同时收回下按至左肘下,成荷叶掌(图17),左掌由肩 前翻掌抖腕向前弹出,高与鼻齐,力达掌背;同时右臂后 抽,右肘后顶,左掌至肋侧。双目平视左掌。(图18)
〔要点〕摔掌时,要先松肩、松肘、松腕、松指,弹出 时要顺肩、合肘、探背、含胸、抖腕、弹指,力达掌背;前 弹同时,另一臂向后发力,与前弹形成争力,增加前摔发劲 力度。出手时手臂要前探,胯要后坐,形成另一争力。出掌 做到手尖、脚尖、鼻尖三尖相照。
[摔掌连续操练法〕
定式摔掌:按照摔掌动作要领,站为顺步引手式,左右 掌连续循环向前摔掌。然后换另一虚步依法操练。
活步摔掌:操法同定步,加上上步即成。先练直线进、退步,熟练后再走曲线。后四掌大同小异,不复累述。⑵拍掌
①拍掌(顺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19)
右掌自然下垂回收至左掌前,高与肋平,右掌成猿势掌 (图20)。右掌向前直臂以掌心向前拍击,掌指向前,高与 眉齐;同时左臂后抽,左肘后顶,左掌至左肋侧,目视右 掌。(图21)
图21
②拍掌(逆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22)
左掌向前直臂以掌心沿右臂下向前拍击,掌指向前,高 与眉齐,力达掌心;同时右掌经左掌背上屈肘回抽至肋前, 左肘后顶。目视左掌。(图23)
〔要点〕拍掌时,先要松肩、松肘、松腕、松指,拍出 时要尽量向前探臂,胯往后坐,两臂前拍与回抽时两小臂要 滑捋出响声,这种滑衣出响体现出通背拳“粘衣发劲”的特 色。
(3)穿掌
①穿掌(顺式):穿掌分侧掌穿和仰掌穿两种方式,习 练者可任选其一。
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24)
右掌内旋腕划弧回收至左掌前成猿势掌,高与肋平,掌 心向下(图25)。右掌向前直臂穿出,掌成穿梭掌,高与眼
图26
平;同时左臂回抽,左肘后顶,左掌至左肋前。(图26)
②穿掌(逆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27〉
左掌向前直臂沿右臂下向前穿出;左掌成穿梭掌,右掌
翻掌向后抽臂,滑捋左前臂回收至右肋旁,右肘后顶。(图 28)



















〔要点〕穿掌时,先松肩、松肘、松腕、松指,穿出时 尽量向前探臂、胯往后坐,两臂前穿和回抽相错时要滑捋出 响。穿到极处直腕、挺指,力达指尖。
(4)劈掌
①劈掌(顺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29)
右掌自然下垂,划弧由体侧向上提至头前上方,屈肘, 掌心向前,虎口向下,成荷叶掌型;左掌自然向下垂至体 侧,掌心相里,虎口朝前,成荷叶掌型,目视前方(图 30)。右掌发力直臂下劈,掌指朝下;左掌向上以掌心迎击 右小臂(图31),左脚上步于右脚内侧成并步站立;右臂继 续直臂下劈,翻掌以掌背为力点下劈至右大腿面,掌心向 前;左掌迎击右小臂后继续上挂,屈肘击拍右肩后成侧立掌
图31 图32
停于右肩前,掌心向右,掌指朝上。(图32)
②劈掌(逆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33)
左掌自然下垂,由体侧划弧向上提至头前上方,屈肘,
图33 围34
掌心向前,虎口向下,成荷叶掌;右掌自然向下垂至体侧, 掌心向里,虎口朝前,成荷叶掌,目视前方(图34)。左掌 发力直臂下劈,掌指朝下;右掌向上以掌心迎击左小臂(图 35),左脚上步于右脚内侧成并步站立;左臂继续直臂下劈, 翻掌以掌背为力点下劈至左大腿面,掌心朝前;右掌迎击左 小臂后继续上挂,屈肘击拍左肩后成侧立掌停于左肩前,掌 心向左,掌指朝上。(图36)
〔要点〕劈掌时,掌上提至头上方时,要松肩、松背、 松肘、松臂;下劈时,要探背、含胸、沉肩、合肘、沉气, 以腰背发力,力达掌背。下劈与迎击小臂的响声、拍肩、击 腿的响声三响要脆亮,不可有拖泥带水之感。
(5)钻掌
①钻掌(顺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37)
右脚上前一步,先前脚着地,然后后脚跟用力踏地;左掌向前沿右臂下直臂穿出,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右掌翻掌 后抽滑捋左臂回收至右肋侧,右肘后顶,右掌心朝里(图 38h右掌沿左前臂下、经左掌心向前直臂前钻,至极处时
迅速变尖拳,拳眼朝上,向前点顶,力达中指骨节;同时左 掌屈肘回抽,滑捋右掌后面收至左肋侧,掌心朝里,左肘后 顶,目视右拳。(图39)
②钻掌(逆式)··预备势为顺步引手式。(图40)
右引手掌翻腕内旋划弧向前甩手摔掌,掌与鼻同高,力 达掌背;同时左臂回抽、左肘后顶,左掌收至左肋侧(图 41)。左掌沿右前臂下,经右掌心向前直臂前钻,至极处时 迅速变尖拳,拳眼朝上,向前点顶,力达中指骨节;同时右 掌翻掌屈肘回抽、滑捋左笮后面收至右肋侧,掌心朝里,右 肘后顶,目视左拳。(图42)
〔要点〕钻拳时,要探肩、含胸、拔背,上体前倾,前 臂尽量前伸,后臂向后顶肘以助发力;钻拳、上步脚后跟踏 地、后顶肘三个动作同时完成;钻拳出手为掌,点到成尖 拳,点完后又变掌。钻拳和上步同时完成,手脚齐到。
2.其它手法
(1)掸手:手掌成横掌抖腕弹出,力达掌背D (图43)
⑵捋手:掌心朝下,弧形回抽,力达掌心J图44)
(3)切手:横掌直劈击出,力达掌外沿。(图45)
(4)按掌:自上而上发力,手心向下,力达掌心。(图
(5)掩手:手心向前,立掌拨出,力达掌外沿。(图47)
(6)推掌:俯掌前推,力达掌外沿。(图')
(7)搓掌:立掌由下而上直腕拍出,力达掌根。(图49)
(8)托掌:由下而上,手心向上发力,力达掌心。(图50)
(9)撩掌:由下而上,直臂撩出,力达掌心D (图51)
(10)攉挑:直臂直腕,由下而上棚挑。(图52)
(11)挑拳:由下而上握拳上挑,力达拳面。(图53)
(12)砸拳:由上而下握拳下砸,力达拳背。(图54)
(13)剁拳:由上而下握空拳向下砸,拳心朝内,力达 拳轮。(图55)

















(四)基本步法
1.上步
向前进一步。
2.退步 向后退一步。
3.跟步
前脚上步,后脚跟进。
4.闪展步
一脚向侧横跨,另一脚蹬地随之横移于前脚之前。(图 56)
5.鹤形步
一腿屈膝支撑重心,另一脚抬起脚面绷平向前迈步,落 地时前脚掌先着地,再落脚后跟。(图57)
图58
6.穿林步
两腿微屈行步,交替前进行走“〜”形路线。
7.膀鼓步
身体左右倾斜侧歪,两腿微屈交替前行走鹤形步,形似 醉步。(图58)
8.激绞连环步
前脚上步,后脚跟步并迈过前脚继续上步,连续不断。
(图 59)
(五)基本腿法
1.撩腿
一腿独立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提起,以小腿向前撩 踢,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图60)
2.刮踢
一腿独立支撑重心,另一腿脚尖外展上翘,以脚跟为力
图61
3.撞腿(踹踢)
一腿独立支撑重心,另一腿提起,脚尖内扣,以脚外侧 为力点猛力踹出。(图62)
4.踩腿
一腿独立支撑重心,另一腿提起脚尖翘起外展,以脚掌 为力点向下踩出。(图63)















二、通背拳基础操手法
通背拳基础操手法又称通背拳法根,是通背拳的基础。通过基础操手法练习有效提高肩、臂、肘、腕、腰、膝、腿 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手、眼、身、步的配合协调。基础 操手法分为活臂法、活腰法、活腿法三个部分。
现介绍基础操手法如下:
(一)活臂法
腕、肩是手法及劲力之母。活臂对单操的演练和劲力的 抖发起到重要作用。活臂法主要针对腕、臂、肩加以强化练 习,使两臂松柔灵活,为以后的单操手和套路练习打下基
础。
1.活腕法
活腕在于加强腕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控制能力。使手法通过练习达到运用自如、发劲顺畅的目的。
(1)抖腕
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宽,脚尖平行向前。两臂直臂前平 举,与胸同高;两掌同时上下扇抖□(图64)
〔要点〕手腕上下扇抖时尽量放松,扇抖幅度尽可能大, 掌指舒张。
(2)摇腕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臂直臂前伸与胸高,两手同时 内外摇动。(图65)
〔要点〕两掌摇动时尽量放松,摇动幅度要尽可能大, 掌指舒张;两臂在摇腕时固定位置不可随腕摇动。
(3)乱环腕
两腕抖腕,摇腕练习熟练后,可以任意变方向抖摇。
〔要点〕乱环腕运动时频率要快,幅度要大,两臂位置要固定,两腕在运动时尽量舒f公。
2.活臂法 (1)单抡臂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一手叉腰,另一手直臂由后向前 抡成圆形,经头上方,划一个圆周,循环反复。(图66)
图66
单抡臂分前抡和后抡两种方式。
〔要点〕单抡臂时肩要松活,臂要伸直,运动轨迹要圆, 方向要正。
(2)双抡臂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臂直臂同时由后向前抡成两个 圆形,经头上方,划两个圆周,循环反复。(图67)
双抡臂分前抡、后抡和交叉抡(两臂一前一后同时抡) 三种方式。
图67
〔要点〕抡臂抡圆要同时、同步进行,双臂要松直,两 肩要松活。运动轨迹要圆,方向要正,尽可能划成两个平行 圆。
(3)荡臂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肩前后自然向上荡起,至头高 时两臂放松下落,顺式朝反方向荡起。(图68、69、70、71) 〔要点〕肩臂放松,自然摆荡,下落时貼胯而过,可借 膝部伸缩弹性提髙双臂上荡动力。
(4)悠带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图72),右臂直臂由下经前、向 上抬起;抬至水平时,屈肘以掌心抽拍右后背,肘尖朝前上 方;左臂自然后荡,掌心向后上方(图73),随后右臂直臂 向上、向前、向下、向后摆荡,掌心向后上方;左臂直臂下经前、向上抬起;抬至水平时,屈肘以掌心抽拍左后背, 肘尖朝前上方。(图74)〔要点〕悠荡时,肩、臂、腕要松舒,拍击后背后,肘尽量上抬,掌尽力后够。
(5)抽抱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图75),两臂向两侧抬起与肩
平,然后两臂前抱在胸前交叉,两掌分别抽拍左右肩胛处 (图76),抽拍后不停,借两臂反弹向身后平摆,尽量使两 臂直臂在身后以掌背相击。(图77)
〔要点〕抽抱时,肩臂要尽量放松,不可用拙力,逐步 拉长肩部籾带。
(6)甩膀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臂由两侧抬起与肩同高(图 78),身体左转,右掌经身前向左肩胛拍抽;左臂后抽至身 后,以虎口抽打右肋下部(图79)。两臂不停,借抽拍反弹 向相反方向转体,以左掌经身前抽拍右肩胛;右臂后抽至身 后,以虎口抽打左肋下部。(图80)
〔要点〕甩膀时,两臂放松,左右甩动如抽鞭,两脚随 甩臂左右碾转。
(7)前伸臂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臂平前前抬,两手心向下,指 尖前指(图81),左臂向前伸探,右臂向后抽缩(图82), 左臂后缩,右臂前探。(图83)
〔要点〕肩前伸要充分,指尖要尽量前探,后肩尽力后 缩,此法对肩的够伸能力提高很快。
(8)摇山晃海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图84),右臂屈肘,屈腕右掌上 抬提至与头同高,掌心向下,右腕轻垂;左掌自然上起,目 视右掌(图85)。右掌以掌心经下向前,弧形下按;同时左 掌屈肘、屈腕上抬提至与头同高,掌心向下,右腕松垂,目 视左掌。(图86)
〔要点〕两手摇晃时上提下按要协调同步,目要左右移 .动,上提、下按手臂均要放松。动作要连续不间断。

























(二)活腰法
腰是发劲的重要环节,是一身之主宰,腰的练习能有效 提高胸、腰、胯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劲力顺畅通达,并且 成倍提高发劲力度。
1.摸鱼式
两脚并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图87),两脚分开站成 左弓步。
左掌收抱左肋侧,掌心向上,掌指朝前;右掌朝左膝前 下插,掌心朝下,身向左转前俯,目视右掌。(图88)
两脚掌碾地,身体右转/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掌由左 向前,经右膝前平摆至身体右后方,掌心向下;左掌随转腰 向右前下方,经右膝前伸出,掌指向前下,掌心朝前上方, 目随右掌右移,随后视左掌。(图89)
身体左转,两脚掌碾地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由右向 前,经左膝前平摆至身体左后方,掌心向下;右掌随转腰向 右前下方;屈左膝前平摆至身体左前下方,高与腰平,目视 右掌。(图90)
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左后、向后、向右后翻转。同时 右掌继续向左后平摆经左、向左后、向后绕行,掌心朝上; 身体尽力后仰,两腿弯曲,胯向前送,头往后仰,目视右 掌。(图91)
图89 图90
身体继续由后往左翻转。左掌随右掌绕行,绕至身体右 前下方时,右腿屈膝,大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掌经后绕至右 后方时,屈肘收于右肋下,掌心朝上,目视左掌。(图92)
身体左转,两脚掌碾地,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由右 向前,经左膝前平摆至身体左后方,掌心向下;右掌随转腰 向右前方、经左膝前平摆至身体左前下方,高与膝平,目视右掌。(图93)
身体右转,两脚掌碾地,右膝屈,左腿蹬直成右弓步, 右掌由左向前、经右膝前平摆至身体右后方,掌心向下;左 掌随转腰向右前下方、经右膝前平摆,目视左掌。’(图94)
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后、向后、向左后翻转,同时 左掌连续向右后平摆,经右、向右后、向后绕行,掌心朝 上;身体尽力后仰,两腿弯曲,胯向前送,头往后仰,目视 左掌。(图95)
身体继续由后往右翻转,右掌随左掌绕行,绕至身体左 前下方时,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经后绕至左 后方时,屈肘收于左肋下,掌心朝上,目视右掌。(图96) 〔要点〕身体翻转时,要挺膝、送髋、挺腹、开胸、仰 头,腰尽量后仰,两手臂要平摸成圆,身腰的翻转要快速、 灵活,翻转绕环幅度要大。以腰髋为袖,两臂划圆要连贯, 不可有间断停顿。
2.吞吐式
两脚前后开立,两臂直臂平行上举过头。(图97)
胯部前挺,上体后倒,头往后仰,两手臂向下往后甩臂 划弧。(图98)
两臂划弧不停,继续随惯性上举,上体随之立起。(图 99)
上体迅速收腹含胸,两手臂屈肘,两小臂内夹两肋,两 掌经头向上收于腹前,头往下俯,两腿屈膝。(图100)
重心前移,上体前挺,两掌心内翻向下;两臂前探上举 过头,重心在前腿3 (图101)
〔要点〕上体后仰时,放松全身各处关节,吞身时,全 身尽力收紧,前吐时,挺胸、探背、挺腹、送髋。
3.迅雷掌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左臂直臂侧平抬与肩髙,掌心向身体右转,左脚掌碾地,脚跟抬起;右膝微屈;同时左 掌由左向下、向右随右转屈臂以掌心拍击右肩胛处,右臂自 然松垂。(图103)
身体左转,右脚掌碾地,脚跟抬起,左脚掌同时碾地左 拧,全脚掌着地;左掌借拍击上弹由右后背向前、向左随左 转向后甩臂,屈肘以掌背拍击右后背。(图104)
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掌碾地,左脚跟拔起; 左掌由右后背随右转体,直臂平抡至体前时变半握拳,以肩 为轴,左拳甩臂划弧经体前平抡击出,拳心向下,拳眼向 右,高与鼻平。(图105)
随后换成左臂自然松垂,右臂上抬侧举与肩高,掌心向 ( 106)身体左转,右脚掌碾地,脚跟抬起;左膝屈膝略弓;同 时右掌由右向下,随左转体屈臂以掌心向后抽拍左肩胛处, 左臂自然松垂。(图107)
身体右转,左脚掌碾地,脚跟拔起,右脚掌同时碾地右 拧,全脚掌着地;右掌借拍击上弹由左后背向前、向左,随 右转向后甩臂、屈肘以掌背拍击左后背。(图108)
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掌碾地,右脚跟拔起; 右掌由左后背随左转体,直臂平抡至体前时变半握拳,以肩 为轴,右拳甩臂划弧经体前平抡击出,拳心向下,拳眼向 左,高与鼻平。(图109)























〔要点〕迅雷掌要充分松肩、松肘、松腕、松指,肩臂 要尽量放松。抽拍后背要借助转体,以腰带臂丨贯拳时,掌 型为迅雷掌,以腰背发力,力达指节。
(三)活腿法
腿是练拳的关键部分,通背拳要求:“胯似奔马,脚赛 钻。”腿的练习内容包括步法和腿法两个部分。下面逐一介 绍:
1.碾步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手叉腰,目视前方(图110), 以两脚掌为轴,身体以180°方向左右拧转(图111、112)。反复练习。
图110
〔要点〕碾步两腿要有争力,重心要稳。碾步的关键是膝 和脚掌,要夹裆、合膝、碾足,动作要完整如一,不可拖拉。
2.闪展步
(1)闪展步(一):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宽,两手叉腰, 目视前方(图113),左脚向左斜前方横跨一步(图114)
图117
右脚蹬地随之向左横移一步,落于左脚前(图115〉,右脚 向右斜前方横跨一步(图116),左脚蹬地随之向右横移一 步,落于右脚前。(图117)
(2)闪展步(二):两脚左右开立同肩宽,两手叉腰, 目视前方(图118),左脚向左斜前方横跨一步,右脚蹬地 随之跟步,落于左脚后(图119),右脚向右斜前方横跨一 步,左脚蹬地随之跟步落于右脚后(图120)。反复练习。
〔要点〕闪展步两脚移动抬腿不要过高,擦地而行,横 跨步要大,进步(或跟步)要迅速。动作完整如一,移动时 重心要稳,不可忽高忽低。
3.激绞连环步
两脚左右开立同肩宽,两手叉腰(图121),左脚向前 迈出一步,右脚跟进半步(图122),右脚不停,蹬地继续 向前迈出一步,左脚跟进半步(图123)。反复练习。
图118 图119图120















〔要点〕激绞连环步两脚循环要快,抬脚不可过高,不 可有意跺脚,落脚以轻快迅捷为佳。进步尽量求远,重心不 可忽高忽低。
4.弹踢连环腿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叉腰,目视前方(图124),左脚 向前一步,左膝微屈;右脚抬腿上踢,脚面绷平,右膝挺
_备每敏碌氣71
直,高与裆平(图125)。右脚收回落地,右膝微屈,左脚 抬腿上踢,脚面绷平,左膝挺直,高与裆平(图126)。反 复练习。
〔要点〕弹踢以膝发力,出腿方向要正,弹踢要快,动 作要干净利落,一步一腿或二步一腿均可。
5.连环撞腿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叉腰,目视前方(图127),左脚 向左横开一步,右脚抬腿以脚外侧为力点向前撞出,脚尖朝 左,高与腰平,同时左脚掌左拧以助撞腿发力(图128), 右脚收回向前上一步,左脚抬起以脚外侧为力点向前撞出, 脚尖朝右,高与腰平,同时右脚掌右拧以助撞腿发力(图 129)。反复练习。
〔要点〕撞腿时要拧脚、展髋、挺膝,身体略后倾以助 撞腿发力畅达,撞出腿膝要朝内拧扣,支撑腿略屈保持平 衡。撞腿时异侧肩后扇与撞腿形成对称力











三、通背拳操桩法
操桩打袋、穿甲喂招是通背拳颇具特色的操练功法。下 面对打袋、操桩两种功法做简单介绍:
(一)打袋
袋的传统做法以毛毡为主要材料,具体做法如下:将毛 毡裁成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共分9层,每两层中间夹一 块20厘米的小正方形毛毡3将9层毛毡缝合成垫,然后在 面层缝上生狗皮一块(以黑狗皮为佳)。
打袋的操法有多种,常见的为吊袋和卧袋操法。吊袋即 将狗皮袋悬挂在墙面上,与胸同高,操练者面墙而立,以掌 或拳击打狗皮袋(图130)。操法时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地逐步操练,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运动创伤
(二)操桩
操桩法传统有四桩,即活桩、死桩、横粧、地桩。有 “打活桩臂腿增力,抗死桩万夫难挡,崩横粧神鬼莫测,走 地桩抽撤盘环”之说。四粧中以活桩为常见方式,活桩是操 练单式和连手最有效的操桩法,因此做一专门介绍:
1.活桩的做法
取圆木一根,长约2米、直径约30厘米。先用毛毡裹 五层或六层,然后以生狗皮在外层捆扎好,木桩底部露出 50厘米,将露出部分插人厚30厘米、直径60厘米左右的石 朝I中。(石墩可根据操练者功力自行增大或减小,石墩是 石质的,也可以用水泥混凝土自行浇制)(图131)
2.操练法
以掸手劈掌为例。
操练者以引手式面桩而立(图132)。左脚向前上一步, 右脚跟进半步,同时左掌沿右臂下甩腕掸出,以掌背为力点 掸击木粧,左掌高与头高(图133)。上动不停,上体左转, 右脚跟蹬地拔起,右掌自胸前上举过头,由上而下斜劈木桩 (图134)。左脚退一步,右脚退半步成引手式,如法再操。
〔要点〕活粧操练法必须按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法则操 练。操练要保持实战意识,有临敌概念。
四、通背拳组合
通背拳承袭传统一直是以单操和小组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这种流传形式说明通背拳是以技击实战为宗旨,注重实 战,讲求实效。数百年来,几代通背门人不断在实践中积累 经验,因此通背拳不断发展,融汇各家之长,以特有的流传 方式,简捷独特的技术结构方式保存着通背拳特有的风味。解放初期,通背门两巨子张策和修剑痴因时势原因将通背拳 械在传统单操和组合的基础上加以创编改造,编出若干套 路,因此曾一度受通背门人非议。但此举对通背拳的发展大 有益处,具有较长远意义。尊重传统不是死守传统一成不 变,应立足传统,力求发展和突破。
通背拳组合,传统的称呼是串珠,形象地将组合比喻成 串在一起的珠子。练习通背拳组合动作要求流畅自如,一气 呵成,尽可能减少过渡动作中的停顿,每个组合都需打出所 要求的劲力来。习练者通过通背组合练习,从中体会通背拳 的技术风格和技击特色。
下面所选的通背组合,动作采用活步练法,每组均由引 手式开始,每个组合在劲力上都有侧重点,为适合青少年活 泼好动的年龄特征特增加一组跳跃动作组合。练习者可以以 组为单位练习,也可以任意串联其中任何一组。动作掌握熟 练后,则随意操练,无须拘泥形式。对劲力抖发掌握后则可 进行实战练习。
(一)抖铃手
中拳是通背拳具代表性的拳法3抖铃手重在中拳操演, 通背拳“出手如杆”即指中拳,中拳打法要求:“出手为掌, 点到成拳。”这组抖铃手主要练习“杆劲”(或称直劲)。
1.预备势:引手式。(图138)
2.左脚向前上步,左掌沿右小臂向前直臂穿出,掌心 朝下;右掌翻掌从左小臂上方滑捋向后抽臂,回收至左肘 侧,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图139)
3.右脚跟进半步,同时右掌直臂沿左小臂下抖腕击出, 在伸至极处时右掌突变尖拳,虎口向上,力达拳尖;左掌沿 右小臂上翻掌回抽以掌心迎击右拳后,回收至右肘侧,掌心 向下,目视右拳。(图140)
4.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蹬地跟进,屈膝收腿于左腿侧, 右脚弓贴靠于左脚腕内侧,重心落在左腿上·,同时左掌沿右 小臂上直臂向前拍掌,掌心向下,力达掌心;右拳变掌从左 小臂下屈肘回收至左肘侧,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图141)
5.上动不停,右脚由左脚腕内侧向前落步先脚掌着地, 后脚跟落地成鹤形步;同时右掌沿左小臂下直臂向前穿掌, 虎口朝上,掌型为穿梭掌,力达指尖;左掌沿右小臂上翻掌回抽,屈肘滑捋回收至右肘侧,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图 142)
6.右脚向前一步,左脚跟进半步;同时左掌沿右小臂 上直臂向前拍出,掌心向下,力达掌心;右掌沿左小臂下屈 肘回收至左肘侧。目视左掌。(图143)
7.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左脚拖地滑跟,同时右掌沿左
小臂下直臂向前击出,击至极处时变尖拳,拳眼朝上,力达 拳尖。左掌迎击右拳后沿右小臂上滑捋屈肘回收至右肋侧。目视右拳。(图144)
8.左脚跟进半步,左掌沿右小臂下直臂向前击出,击 至极处时变成尖拳,拳眼朝上,力达拳尖;右拳变掌,翻掌 以掌心迎击左拳后,沿左小臂上滑捋屈肘回收至左肘侧。目 视左拳。(图145)
9.右脚上前一步,左脚跟进,屈膝收提于右脚侧,左 脚弓贴靠于右脚腕内侧,重心落于右腿上;同时左拳变掌屈 肘回收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右掌翻掌划弧,以掌 背为力点向前摔掌,掌高不过头,掌心向上,掌指朝前。目 视右掌。(图146)
10.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跟进半步;同时左 掌沿右小臂下直臂击出,击至极处时变成尖拳,拳眼向上, 力达拳尖;右掌翻掌屈肘回收,滑捋左小臂回收至左肘侧。

















目视左拳。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