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王羲之草书没失传,被河南一县城秘藏,用上千件真迹编纂而成,如今是一级文物。

 墨品书法网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草书常被人称作“最深奥的字体”,这是因为不论欣赏还是创作,它都有一定的门槛,是书法五体中最考验用笔娴熟和功力的了。纵观历史,能把草书练得出神入化的没几个,“二王”、张旭、怀素这四位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作为今草的开创者,王羲之的作品最适合初学者,这是因为相比于王献之草书的纵逸连绵、甚至“一笔书”,王羲之字字独立,笔画清晰易于上手。而张旭、怀素的狂草,笔法千变万化、大开大合,如疾风骤雨,需要积累一定草书技巧后再去练习。

所以说,王羲之的行草书才是我们入门的上佳选择,而且以魏晋正统笔法为师,也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宋代米芾在《论书帖》中就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聊徒成下品”。很多人认为,王羲之真迹如今已经不存,他的草书也已经失传了。

其实不然,在河南开封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就是冯铨本《十七帖》,这也是市面上最完备、最清晰的王羲之草书“大全”。此作原本秘藏在小县城的王府之中,后来被开封博物馆珍藏保护。

唐太宗酷爱“书圣”作品,命褚遂良从上千件真迹中精挑细选,最终编成此作:“《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被誉为“书中之龙”。《十七帖》得名于第一帖开篇“十七”二字,内容是王羲之与好友周抚之间的往来书信,29帖、1166字

王羲之行草书以篆隶笔法为根基,用笔中正平和、潇洒流美,笔画遒劲有力,婀娜多姿,起笔、收笔、转折一搨直下,简洁流畅,无多余的动作。用笔纯以中锋,牵丝引带,绞转自如、一气呵成。结字内擫为主,以纵取势,字与字呼应密切,欹侧而不失稳健。

《十七帖》章法疏密得宜,顾盼生姿,虽字字独立,但排布、衔接有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无丝毫迟滞和不自然之处,如王羲之亲笔书写。《十七帖》传世版本较多,精良者有二玄社上野本、缺十七行本等,但它们与开封博物馆这一件相比,不论是清晰度还是内容完善度上,都远无法比。

冯铨本与上野本、缺十七行本字迹对比

冯铨本《十七帖》不存在缺页、缺行现象,未经裁剪和拼装,没有缺十七行本的字迹漫漶情况,也避免了上野本字迹磨损严重的弊端,通篇细腻精到,连刀口都清晰分辨。正如时人评价:“世所藏右军《十七帖》刻本多矣,无如此刻。……宜保护之。”1990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其评为“一级文物”。

经折装实拍图

而今,我们将《十七帖》(冯铨本)进行超高清12色微喷复刻,与原作毫无差别,并在正文下方加入现代字注解。我们独家推出一款纯手工经折装,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