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基建到数字基建,用「数字中国」战略开启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伟金共享会计师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新基建”,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

我们在《看清地租经济的内生性矛盾:“民有所居”才是楼市繁荣的枯荣线》中提到,目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土地基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加重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失衡。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尽快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多来,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正加速向交通、金融、教育、科技、能源等领域渗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如今,随着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数字要素」已逐步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形成从“土地基建”到“数字基建”转型的发展模式。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5项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提出纲领性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国家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

过去,我国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完成了一系列生产力的解放,包括城镇化、房地产、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等等。

现在,以技术和数据为主的生产要素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为经济崛起开拓出新的消费点与增长点。

接下来,数据不再只是一堆数字汇总,它将从“资源-资产-资本”进行流转流通,赋能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我们常见的可穿戴设备、元宇宙、智能家居、智慧公路、自动驾驶技术等等,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质”的飞跃。

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 2025 年需要达到 10%。随着“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我国正加快迈向「数字强国」。

如同一块块砖瓦搭建出房子,衍生出20年繁荣的房地产经济;数字经济也将以数据为瓦,发展出5G网络建设及应用、数字产品制造与服务、数字消费及数据交易、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治理等新兴产业,通过新入口(智能管道)、新平台(万物互联)、新内容(数字化服务)广泛进入大众的衣食住行中,从而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未来,还会有更多“数字惊喜”等着我们。

   ——前言

01

数字产业链全景梳理

看「数字中国」如何规划?!

对于老百姓而言,数字经济是一个自上而下、从顶层设计到社会环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在这一过程中,

①数据是基石需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②算力是核心支撑,需要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高水平数字化支撑;

③应用场景是驱动力,需要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只有产业上下游各方齐心协力、紧密合作,才能真正摆脱土地财政,掀起“以数据为抓手”的新一轮经济革命。

从数字产业链角度看

可以分为上游“数据发现”、中游“数据处理”到下游“场景应用”

在上游,“数据要素”被称为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核心,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像政府、企业、个人所产生的原始数据信息,经过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之后,就成为了具备多元价值的数据资产,能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与增值服务。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人员、地理位置数据、还有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数字资源排在全球前列,这也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显著优势。

在中游,随着数据要素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对“数据处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成为数字经济“四化框架”中数字产业化的核心部分。

目前,澳洲数据标注公司巨头 Appen 就是中游产业链中的成功代表,它依靠对海量数据进行标注,已达到了全球寡头的水平。还有最近很多的ChatGPT等大模型,都极大地提升了日常工作中的数据预处理效率。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为产业链进行全要素数字化升级和效率提升,是中游发展的一个显著要素。

在下游,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场景,如区块链、元宇宙、AR/VR、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数字游戏”等等,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为人类社会开启“数字新大陆”。

在下游“场景应用”看,

新时代数字经济的衣食住行。

【衣】不止于衣服,还有智能可穿戴设备。它随着产品形态及功能逐渐多样化,将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语音控制、眼球运动、动作感应等等,从而打造出能把生活搬进虚拟世界的AR眼镜、帮助患者重新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能进行睡眠引导与情况监测的智能头带等等,让我们的生活更好地发挥出“数据的作用”。

【食】不止于吃喝,还有精神文化粮食。目前,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接近尾声,很多企业将“元宇宙”划为重点布局的方向。美国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将自己更名为“元”,米哈游总裁提出,希望在2030年做出“全球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互动,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创新发展,也引领人类走向更高阶的“数字文明”。

【住】不止于产品,更重要的是“场景物联”。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已从初期的智能单品阶段步入智能互联阶段,正运用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实现“情境理解”、“个性化推荐”、“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家居体验。

目前,行业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VR)列为智能家居的三大支柱,以此实现交互无感化、产品个性化与生态融合化。

【行】不止于汽车,智慧交通系统也要加“数”跑。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港口、民航,这些交通枢纽都将实现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打造出一套服务于交通的综合管理系统,延伸出电子围栏、智慧托盘、RFID、自动流收费等“人车路”协同感知体系。

未来的高速公路甚至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路面光伏发电,实现移动式的无线充电,让一边开车一边充电的“无限续航”梦想成真。

02

世界经济进入“大停滞”,

数字战略成为你我的必然选择

从2019年爆发的COVID-19疫情、2022年初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链的动荡、到2023年巴以冲突带来'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全球经济可能会陷入一个「低增长、低通胀和低利率」的长周期环境。

历史上,解决分配不均衡的措施要么是诞生新的科技革命与生产要素,要么就会用最原始的方式'靠武力抢钱’。

不得不承认,美国是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国家,在1998年便发布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系列报告,随后日本在2013年制定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欧盟在2014年提出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中国在2023年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数字经济正成为充足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当然,中国在数字经济进程中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

而我国已经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技术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等多领域都有深度运用前景,以世界最大的统一的「数字用户市场」为发展提供最深厚的基础。

此外,中国是一个发展导向性的国家。当社会出现新业态对原有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时,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全国力量去建设,而在欧美国家则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去安抚市场。

例如滴滴打车,在中国短时间内便实现了全国覆盖;而在欧洲国家却遭到许多的士司机的反抗,政府一方面软硬兼施予以压制、另一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这类“琐碎”的事。

在产业互联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加速助推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蒸汽”与“电力”,“人-物-网”的互联体系把我们每个人都进行强链接。

上云、用数、赋智、新基建...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企业需要用更包容的心态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个人则需要以长期主义去培养更多复合型技能,激发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

要坚定信心。中国的产业齐全、市场巨大,有调动全国资源的制度优越性。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

中华民族拥有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只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抓住纲),才能处理数字经济时代“新经济”与“旧秩序”的辩证关系、“实体”与“虚拟”的转化关系,还有“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关系、“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关系(万目张),一起“解码”数字经济强国!

   ——结语

END -

原创首发:共享会计师

作者:伟斯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