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牛膝

 新用户04085737 2024-05-17 发布于内蒙古

【药名】
怀牛膝

【异名】
百倍《本经》,牛茎《广雅》,脚斯蹬《救荒本草》,铁牛膝《滇南本草》,杜牛膝《本草备要》,怀牛膝《本草便读》,怀夕、真夕《汉药写真集成》,怀膝《常用中药名辨》,土牛膝(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西),淮牛膝(北京、广西),红牛膝(江西、四川、云南),牛磕膝、牛克膝(陕西、四川),牛盖膝、粘草子根(贵州、云南),牛胳膝盖、野牛克膝(陕西),接骨丹(河南),牛盖膝头(湖南)

【释名】
《本草经集注》云: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纲目》谓:《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多力也。其叶似苋,其节对生,故俗有山苋菜、对节菜之称。

【品种考证】
牛膝,《本经》列为上品。论其形态,《纲目》述之详备,谓其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菜而长且尖,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论其产地,《别录》谓生河内川谷及临朐。陶弘景又说: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按河内系今河南的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即古怀庆府治,包括沁阳、武陟、孟县、辉县、博爱县一带。临朐在今山东境内,蔡州为河南新蔡。苏颂《本草图经》说得更为全面,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寇宗睪《本草衍义》还说今西京作畦种,有长三尺者最佳。西京为今河南洛阳,去沁阳、武陟不远,这说明在800年前河南早就栽种牛膝。再结合《本草图经》之怀州牛膝图观之,其主根粗而直长,与现时久享盛名之四大怀药中的怀牛膝完全吻合。

【来源】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

【原植物】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又名:山苋菜、对节菜《救荒本草》,透骨草、喉白草、喉痹草、鼓槌草、疔疮草《新华本草纲要》。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节膨大。单  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  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屋旁、林缘、山坡草丛中。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为深根系植物,喜温暖干燥气候;不耐严寒,在气温-17℃时植株易冻死。以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粘土及碱性土不宜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种子由青变黄褐色采种,晒,备用。播种前将种子用30℃温水浸泡8~12h,捞出,放入容器内,覆盖湿布,经常保持湿润,待  50%种子萌芽时,取出再行播种。一般南方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中旬;北方在5月下旬至6月初。过早播种植株生长快,茎叶茂盛,开花结果早而多,但根部短而且分叉多,常现木质化,品质差;过迟播种,生长期太短,植株矮小,根细而短,产量低。适当延迟播种,可减少抽苔。南方多采用撒播,将处理的种子拌入适量细土,撒播,轻耙,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北方常用条播,按行距12~30cm1~2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每1h2用种量7.5~15kg

田间管理  苗高7cm时间苗,苗高17~20cm时按株距13cm定苗。定苗  前后中耕除草2~3次。肥料除施足基肥外,可在7~8月追施磷、钾肥,在收获前1个月喷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8月下旬植株抽苔时,要及时除去花序,避免开花消耗养分,促使根生长粗壮,但切勿损伤茎叶。出苗后经常保持田间湿润。多雨季节需注意排水,防止烂根。收获前可灌水1次,以便容易挖掘根部。

病虫害防治  白锈病、叶斑病可喷1∶1∶120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应注意排水并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忌连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石灰2.5kg兑水50kg灌穴。另有叶斑病、线虫病为害。虫害有银纹夜蛾,可捕杀或喷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棉红蜘蛛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另有尺蠖、猿叶虫为害。

【采收加工】

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先割去地上茎叶,依次将根挖出,剪除芦头,去净泥土和杂质。按根的粗细不同,晒至六七成干后,集中室内加盖草席,堆闷2~3d,分级,扎把,晒干。

【药材及产销】

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县、博爱、沁阳、辉县等地。河北、山西、山东、江苏等地也有生产。以河南栽培的怀牛膝质量最好。销全国,并有出口。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纵皱纹,有细小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涩。以条长、皮细肉肥、色黄白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中柱占根的大 部分,布有多数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8轮,最外轮维管束较小,形成层几连接成环;向内数轮维管束较大,射线宽狭不一;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根中心部的次生木质部集成2~3叉状,初生木质部2~3原型。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 泡沫试验  取本品粉末少量,加10倍量水充分振摇,产生大量泡沫,经久不消。(检查皂甙)

(2) 溶血试验  取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新鲜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的生理盐水浸液(1∶10)若干,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3)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40min,静置。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回流提取1h,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石油醚(60~90℃)20ml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加乙醇制成每1ml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110℃烘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商品规格  一等(头肥):根条均匀,中部直径0.6cm以上,长50cm以上;二等(二肥):根条均匀,中部直径0.4cm以上,长35cm以上;三等(平条):中部直径0.4cm以下,但不小于0.2cm,长短不分,间有冻条、油条、破条。

【炮制】
 1. 牛膝  《雷公炮炙论》:去头并尘土了,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锉,焙干用之。《千金要方》:切作细段。《博济方》:拣去芦头并细梢,只取中间粗者,折作半寸……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除去芦头,切段,干燥。

2.酒牛膝  《理伤续断方》:酒浸七日焙干。《博济方》:以无灰酒煮五伏。《普济方》:酒浸二宿,取出焙干……酒浸一日,急,酒蒸为度。《校注妇人良方》:酒拌炒。《本草汇言》:酒浸拌蒸。现行,取牛膝段,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牛膝100kg,用黄酒10kg。酒牛膝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作用。

3.盐牛膝  《扁鹊心书》:盐水炒。《嵩崖尊生》:盐酒炒。现行,取牛膝段,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牛膝100kg,用盐2kg。盐制助其入肾,增强强筋骨作用,并能引药至膝。

饮片性状:牛膝参见药材鉴别项。酒牛膝表面呈黄色,偶见焦斑,略有酒香气。盐牛膝偶见焦斑,味咸。贮干燥容器内,酒牛膝、盐牛膝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性】
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

1.《本经》:味苦。

2.《别录》:酸,平,无毒。

3.《滇南本草》:味酸、微辛,性微温。入肝。

4.《品汇精要》:味苦、酸,性平缓,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5.《本草要略》:性寒。

6.《纲目》:足厥阴、少阴之药。

7.《本草正》:味苦、甘,气微凉。性降而滑,阴也。

8.《本草经疏》:味厚气薄,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

9.《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引诸药下行甚捷。

10.《医林纂要·药性》:苦、酸、甘、温。熟用甘多酸少;生用酸多甘少。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1.《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2.《别录》: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3.《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病人虚羸加而用之。

4.《日华子》: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死胎,壮阳

5.《本草衍义》:竹木刺入肉,嚼烂罨之,即出。

6.《汤液本草》:强筋,补肝脏风虚。

7.《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8.《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堕胎,散结核,攻瘰疬,散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疮、鼻渊、脑漏等证。

9.《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10.《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痿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11.《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洗身治小儿疳积汗闭。

【应用与配伍】

用于腰膝疼痛,下肢痿弱等证。牛膝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长于治疗腰膝疼痛,脚膝痿弱。如治肝肾不足所致之腰腿酸痛、软弱无力,常与杜仲、续断、桑寄生等同用,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若偏阳虚者,可与附子、川椒等温阳祛寒药同用,方如《张氏医通》酒浸牛膝丸;偏阴虚火旺者,可与龟板、熟地、知母等养阴清热药同用,如《丹溪心法》虎潜丸;因湿热下注,关节红肿疼痛,或足膝痿软可与苍术、黄柏、薏苡仁配伍,以清热利湿强壮筋骨,如《成方便读》四妙丸;如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见下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与独活、细辛、桑寄生等同用,以祛风湿,止痹痛,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打损伤等证。牛膝功能活血祛瘀,故常用于妇科、伤科瘀血凝滞之证,每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药同用;亦可用于难产、胞衣不下,可与冬葵子、瞿麦、当归等配伍,如《千金要方》牛膝汤;《妇人良方》单用牛膝酒蒸服之以催产,《济生拔萃》以本品与干漆、生地为丸疗瘕等证。治跌打损伤,多配伍红花、续断、当归等,如《伤科补要》舒筋活血汤。

用于吐衄,头痛,牙痛。牛膝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可治火热上逆诸症。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可与凉血止血的栀子、白茅根配伍;胃热阴虚之牙痛、头痛、牙龈出血等,可与滋阴降火的熟地、麦冬、知母等配伍,如《景岳全书》玉女煎;阴虚阳亢之头目眩晕,脑部热痛,常与平肝潜阳的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配伍,如《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

用于小便淋沥涩痛,尿血,小便不利。牛膝功能通淋行瘀,每与利尿之滑石、海金沙、石韦等配伍,如《本事方》石韦散。

1.《本草衍义》:与苁蓉酒浸服,益肾。

2.《本草经疏》:君当归、地黄能下死胎;加朴硝,立下胞衣。君青蒿、生地黄、麦门冬、甘枸杞子熬膏,治妇人血虚发热,内热口干舌苦。

3.《本草汇言》:欲其补肾滋肝,必倍杞、术、归、地、山茱萸、鹿角胶。

4.《得配本草》:得杜仲补肝;配川断肉,强腰膝;配车前子,理阳气。

5.《成方便读》:领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

6.《衷中参西录》:用以治脑充血证,伍以赭石、龙骨、牡蛎诸重坠收敛之品,莫不随手奏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捣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缝。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炒用;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宜生用。

【使用注意】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萤火、陆英、龟甲。畏白前。

2.《药性论》:忌牛肉。

3.《品汇精要》:妊妇不可服。

4.《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5.《本草汇言》:误用伤血堕胎。胃寒脾泄者勿用。

6.《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同麝香用,堕胎尤速。

7.《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8.《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疼皆不宜用。

9.《本草从新》:气虚下陷,因而腿膝肿痛者,大忌。

10.《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11.《衷中参西录》:为其性专下注,凡下焦气化不固,一切滑脱诸证皆忌之。

【文献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