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丨好难!努力几年,山西醋企归来仍是“零上市”

 调料家 2024-05-17 发布于四川

前路漫漫,山西老陈醋能拥有一个全国性品牌吗?







相关数据显示,作为远近闻名的食醋大省,山西每年产醋量将近100万吨,其中清徐年产醋量约80万吨,占全省的80%以上。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产醋大省,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出不来一个十亿规模的大企业呢?


努力努力 白努力

去年下半年,一则“太原市清徐县一家醋厂因使用冰乙酸勾兑食醋销往全国被罚款百万”的食品安全案件,引发网友热议,一时之间,把山西陈醋推向风口浪尖。这起事件披露之后,山西食醋品牌纷纷发布声明回应,表示自己的“清白”。其中包括了山西知名醋业企业宁化府、水塔和紫林醋业等。舆论风波暂且平息,但是山西省“零上市”醋企的事实却迟迟未能改变。

为了鼓励醋企上市,早在2021年3月,山西就曾明确出台政策:对规定期限内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将所融资金70%投资于太原市的企业,奖金翻番至1000万元。

众所周知,清徐有两家排名全国四的醋企——紫林与水塔。听起来名气很大,但在资本市场上山西的醋企几乎没有任何声音,A股唯一一家上市醋企,是来自江苏镇江的恒顺醋业,上市已有20年,稳坐“醋茅”位置。


山西醋企并不是没在努力,早在2015年,水塔醋业就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但历经9年多依然未有下文,与此同时,紫林醋业的上市之路也尤为步履蹒跚。据公开信息显示,紫林醋业在过去的5年中三次申请IPO失败

据了解,前两次IPO,证监会就紫林醋业的“规范性问题”、“信披问题”以及“财务会计相关问题”三大项提出了46个问题,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前后两次招股书财务数据的“打架”问题。最后,2018年4月上会前夕,紫林醋业下撤了所有审核资料。

2020年7月份,紫林醋业再次提交招股书,时隔一年后,证监会反馈文件仍就公司此前的三大项提出31个问题,并要求说明前次取消审核的原因,及本次申报材料与前次申报材料的差异及其原因等。2021年9月,紫林醋业更新招股书,计划不超过公开发行275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25%,拟合计募集资金约5.74亿元。至此之后,再无声响。

据了解,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12日,在恒顺醋业、紫林醋业之后,位居全国食醋行业前三。从中可见,水塔醋业的实力在全国也不容小觑。作为实力仅次于紫林醋业的水塔醋业,在紫林醋业冲刺IPO的同时,水塔醋业也在为上市努力着。据悉,早在2015年12月,水塔醋业就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国都证券。此后,山西证监局官网一直在不断披露国都证券辅导水塔醋业的工作报告,而国都证券一辅导就是5年时间。


到了2020年11月,水塔醋业突然更换辅导券商。根据山西证监局官方显示,渤海证券担任水塔醋业新的辅导机构,重新在山西证监局进行备案登记。

2021年6月,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二期)在山西证监局网站公布,目前尚未有下文。

大环境不给力 没有“东风”可借

业内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食醋行业上游包括原材料、食醋生产设备、包装材料,成本主要由67%左右的直接材料采购花费、8%左右的人工成本花费、16%左右的制造成本花费及10%左右的运输成本花费组成,其中67%左右的直接材料采购花费中有30%以上是来自于食醋生产原料采购,剩余部分来自于食醋产品包装材料采购。中国食醋行业中,企业食醋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是大米、小麦、稻谷、高粱、糯米等谷物产品,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大米小麦等价格上涨,导致行业内部分企业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再由于产品运输花费上涨,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醋企,紫林醋业年赚1亿元的净利润似乎与山西产醋大省的身份并不匹配,这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原因是:山西陈醋品类的集中度太低。


宏观来看,整个食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就不高。以紫林醋业所在地清徐县为例,该地共有45家食醋生产企业,占全省的35%,生产陈醋的企业既有紫林、水塔、东湖、宁化府等一些规模型公司,还有许多“小作坊”。于分散的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也造成“山西陈醋有品类无品牌的现实”,这也成了限制紫林醋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在紫林醋业声名鹊起的同一时期,山西的其他醋企也在快速发展。水塔、东湖、宁化府等一批新老品牌纷纷崛起,在三晋大地打响了名声。


据悉,山西“紫林、东湖、水塔、宁化府、四眼井”这五家醋企的行业集中度不到50%,而恒顺醋业一家就占据了镇江香醋市场份额的90%。山西醋企多、小、散、乱的现状极容易造成“内卷”,各家醋企为了扩大市场,大打价格战,让当地醋企的业绩规模难上台阶。

虽然食醋品类丰富,但是也造成了各个品类中群雄割据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等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不同品牌,而且每个细分市场的都有很多的企业

现状不容乐观,未来不可估量

有相关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大小可生产食醋的企业达6000余家,专业生产食醋的有3000多家。然而在生产食醋的企业中,品牌企业产量仅占30%,其他作坊式小企业占70%。反观日本食醋市场,他们的前五大品牌能够占据60%-80%的市场份额。

从这一数据来看,食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品牌龙头优势不明显。而且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在国内的调味品市场中,食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比之下也是比较低的,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食醋企业只有23%。

另外,在食醋市场中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规模化程度低的问题,主要作坊式小企业在市场中占比较高。这些企业往往存在生产技术落后、产能效率低下、规模效应缺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不仅会对自身发展带来影响,也会让整个食醋市场出现比较明显的产品品质问题。

同时,醋市场有着很强的地区依赖性。中国四大食醋(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四川阆中保宁醋)就对应着相应的地区,当地消费者对醋的口味和偏好比较明显,其他地区的食醋产品相对来说不容易获得认可和接受。因此食醋市场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地方割据现象,往往都是本地品牌比较受欢迎

在此情况之下,食醋品质参差不齐,一方面会影响消费者对于食醋产品的印象,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这可能是食醋企业上市困难的一大原因。

同时,食醋的使用场景主要用于日常饮食,下游市场经销商渠道流向饭店餐饮消费等,或经由超市、零售店等渠道流向家庭消费。消费者饮食习惯向绿色、健康、多样化的转变,对食醋产品的市场容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的发展都促进了食醋行业的发展和竞争。

除此之外,外部竞争也不可小觑。现在很多酱油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发展酱油产品,而是瞄准了食醋市场。因为食醋市场现阶段还未出现真正的全国性品牌,留给酱油企业此时布局此赛道提供了相当大的机会。

比如早在2017年,海天味业就以4027.1万元人民币收购了镇江丹和醋业,完成收购后海天味业新增食醋产能约2万吨。2021年,海天味业对外投资公告显示,子公司海天醋业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3.5亿元设立海天醋业(浙江)有限公司、浙江海天醋酒营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海天味业以更大的手笔进入了食醋市场,同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调味品布局。


2019年8月底,千禾味业发布公告称收购镇江恒康酱醋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这距离其初次披露收购意向还不到三个月。千禾味业以1.5亿元“光速”收购了镇江恒康酱醋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意味着千禾味业在食醋市场的布局更进一步。


针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发展背景之下,山西醋企或许需要将战略聚焦在解决产品同质化、品类单一、销售渠道单一、产能不足等问题上,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进行广覆盖,深耕终端,努力打破强区域性,建立全国化销售体系及人才,做好市场基本工作,利用资本市场撬动发展。未来几年,山西醋企能否打破“零上市”的尴尬局面呢?

·END·

作者:予怀
编辑:川林
设计:凌希
审核:谷语
商务合作:杨女士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