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栓形成,温胆汤化解!老方子,化痰热,给人意外之喜

 文明雅士354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有这么一个男子, 当时53岁。

大概从一个月前开始,这个人就在劳累以后,屡屡感觉到左侧面部麻木,就好像有蚂蚁在脸上爬似的。胳膊腿没力气。

后来,整个左侧身体活动不灵,说话也不利索了。好在,脑子还算清醒,人不糊涂。

家人见状,赶紧把他送进医院。经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者依然感觉到语言不利,半身麻木。

如何才能让治疗效果更好一点呢?最后决定,请中医参与会诊。

刻诊,患者脉弦滑,苔黄腻,形体肥胖,舌略歪斜。语言不利,左侧鼻唇沟变浅。细问得知,患者现在还感觉口中黏糊糊的,有呕恶之感,夜里睡眠质量差,健忘,记不住事儿。

了解到这些以后,给他开了一个方子:

半夏、陈皮、竹茹、枳实、栀子、天竺黄、石菖蒲、郁金、茯苓、僵蚕、茵陈、甘草。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以后,诸证都得到减轻。惊喜之余,患者再用6剂。药后,诸证基本消失。肢体和之前比,已经有力了,活动不受影响。

原方不变,再投6剂巩固。患者出院后接受随访,一年内没有复发,一如常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其实,这个患者就是中风了。由于神志清楚,所以是中风里面的“中经络”。

中医对此类情况的辨证,属于痰热阻滞经络。

怎么知道的?关键还是舌脉。脉弦滑,苔黄腻,这是典型的痰热之象。痰热上犯于口,所以口中黏腻。痰热阻于中焦,胃气上逆,所以呕恶。痰热内扰,肝胆不宁,患者睡眠不安。痰热阻于经络,气血不通,所以半身麻木、语言不利。气机阻滞于胸,所以胸闷。

这个时候怎么办?关键就是清痰热。

用到的这个配伍,就是温胆汤。

其中,半夏燥湿化痰,竹茹清化痰热,陈皮理气并燥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化痰除痞。茯苓健脾利湿,杜绝生痰之源。

医案里,医家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栀子、天竺黄、石菖蒲、郁金、僵蚕和茵陈。其中栀子清热力强,并有利湿之功。天竺黄,乃是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的良药。石菖蒲,化痰开窍。郁金,可以清痰热。茵陈为利湿热的要药。僵蚕,则可以祛风通络。

当然,很多人面对中医理论,从来不接受。不接受,你自然就无法理解中医为什么能取得效果。

现实中,类似缺血性脑卒中证属痰热内扰阻络的,为数不少。像这样成功的案例,杏林同道,不妨认真借鉴。说不定,这些前人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