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大利亚葡萄酒重返中国,巴罗萨老藤成为市场焦点

 葡萄酒杂志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3月2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自3月29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自公告发布以来,贸易链反应迅速,然而鉴于相关产品标签和注册技术要求的变化,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出口之路却并没有意料中那样的顺利。澳大利亚精品葡萄酒进口商洪波涌表示:“3月底知道消息后,4月初就马上开始向澳大利亚酒庄下单,甚至还考虑用空运的方式,让消费者阔别三年之后尝到第一口最新鲜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然而进出口流程却把我们挡住了,很多澳大利亚酒庄压根没有做海关要求的境外生产备案,没有合规的生产编码,就无法运出货。

与此同时,进口商还需重塑与酒庄和客户的联系,这个过程同样耗时耗力。在洪波涌看来,进口商与酒庄沟通、谈判和互动的过程非常重要,这也是与酒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与前提。

在此背景之下,澳大利亚最为古老且首屈一指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巴罗萨(Barossa)主动出击,率先来到中国,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一场久违的老藤盛宴。


巴罗萨位于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东北附近处,根据澳大利亚地理标志(GI),巴罗萨在1997年被正式列为“产区”。截至目前,巴罗萨产区的葡萄园面积近14000公顷占澳大利亚生产总量的10.5%,其中包括两个子产区——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和伊顿谷(Eden Valley)

巴罗萨谷的海拔为112-597米,白天温暖干燥,夜间凉爽,是一个气候温暖、风景如画的产区,葡萄园的面积超过11000公顷。伊顿谷则面积更小,地势更高(海拔217-630米),气候也更为凉爽,被称为巴罗萨的“高地”,葡萄园的面积超过2000公顷。

两个不同的子产区使巴罗萨成为兼具了温暖和凉爽气候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多样化的土壤类型和生长条件,更是为孕育风格各异的巴罗萨葡萄酒提供了绝佳沃土。


事实上,除了优质的风土,巴罗萨葡萄酒之所以能享誉世界,更离不开人的传承与发展。1837年,第一代欧洲移民来到这里,为纪念英国在1811年参加的巴罗萨战役(Battle of Barrosa)中战胜法国,将这里取名为巴罗萨。随后大量遭受宗教迫害的德国人来此逃难定居,在尝试了多种农作物后,定居者发现温暖肥沃的山谷非常适合葡萄种植,1843年第一批葡萄树便在此扎根

19世纪60年代,全球葡萄园几乎都经历了一场浩劫,根瘤蚜虫从美国进入到欧洲葡萄园,到1889年,近90%的欧洲葡萄园里的葡萄藤被杀死,这种害虫甚至还蔓延到了澳大利亚,摧毁了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的葡萄园。而南澳大利亚州是唯一一个有检疫措施的殖民区,其极有远见的政策限制了该地区葡萄种植材料的进口,也保证了在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早期,巴罗萨的葡萄园能够继续蓬勃的发展,继而也为葡萄种植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老藤。


时至今日,巴罗萨产区的葡萄农数量超过550家,酒庄数量超过170家,在葡萄酒产业链上大家通力合作,相互帮衬。在没有合约与条款约束的情况下,巴罗萨的葡萄酒人依旧将这份信任与坚持代代相传,延续了100多年的时间。也正是这友好团结、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让巴罗萨产区在一众澳大利亚产区中脱颖而出,不仅蜚声国际,更能快速顺应国际市场的千变万化。

此次巴罗萨产区携一众精品老藤西拉葡萄酒来到中国市场,也是时隔三年,巴罗萨产区在中国市场的首秀,为中国消费者打开了老藤的“新世界”


“老藤”指的是葡萄藤的年纪够老,“老酒”指的是葡萄酒陈年的时间够长,无论是“老藤”还是“老酒”,但凡是多了一个“老”字,无疑都是为一款酒加了分,不仅体现在酒的价值上,也让饮家多了一份尊敬与珍惜。然而多老才算是老藤,这个问题在葡萄酒界一直争议不断,作为世界上现存的古老产区之一,巴罗萨产区为“老藤”下了个定义。


根据巴罗萨老藤宪章(Barossa Old Vine Charter)规定,35岁以上的葡萄藤可被称为巴罗萨老藤(Barossa Old Vine),70岁以上的葡萄藤可被称为巴罗萨古稀藤(Barossa Survivor Vine),100岁以上的葡萄藤可被称为巴罗萨百年藤(Barossa Centenarian Vine),125岁以上的葡萄藤被称为巴罗萨老佛爷藤(Barossa Ancestor Vine)。

在巴罗萨现存的葡萄藤中,35岁以上的老藤有1522公顷,100岁以上的百年藤多达233公顷,最老的葡萄藤仍然是1843年种下的第一批藤。在巴罗萨产区看来,老藤并不仅仅代表着年纪大,毕竟拔藤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甚至拨款鼓励拔藤。然而即便是如此,不少巴罗萨的酒农仍不为所动,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老藤的可贵,尤其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年份,存活时间足够长的老藤能够呈现出极强的抗压性,为葡萄酒持续提供稳定的质量

巴罗萨产区的代表品种西拉(Shiraz)本身是一种抗压性并不强的酿酒葡萄品种,对种植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当西拉遇见了久经风霜的老藤,便如同上了一道保险,在较弱的年份能保证稳定的质量,在好的年份更是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时隔三年,巴罗萨产区携老藤西拉率先走进中国市场,也迅速唤醒了大家的记忆,激活了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味蕾,记忆如潮水般袭来,浓郁、饱满、热烈、阳光是过去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经过三年的等待,现如今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似乎如巴罗萨的老藤那般,多了一分从容,也让人更加期待。





文、编 | 蓝茜

小编个人微信号:
wine_magazin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