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消费

 文学顾事 2024-05-17 发布于江西

故事消费

泰安宁阳 高峰

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区分》中写道:“在食物和进食的选择上,劳动阶级强调慷慨不拘束的环境,拒绝中产阶级文化的矫饰和拘谨。相反,中产阶级则较为注重食物的品质、风格、展示的方式和美感等特性。”

而莫言在《吃相凶残》中描写的贫苦大众狼吞虎咽吃相难看,才是食物消费的真谛。

在吃的消费中,中产会选择高级饭店,换上晚礼服去赴宴,显然不是充饥的需要,完全是一场神圣的礼仪。服务员年轻漂亮、气质高雅,餐具高端新颖,菜品花样繁多、做工考究。赴宴的人要么位高权重,要么行业精英。他们消费的重心是和谁在哪里吃过饭、拍过照、谈论过什么话题的故事,食物充其量只能算是拍照的背景墙。

旅游景点也有类似的消费。去过陕西华清宫的好多人抱怨门票贵,“就这么一个脏水池哪里配得上那么高的门票!”许多游客并不是奔着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沐浴地而去的,完全是奔着他们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去的,或许想象着自己就是抱得美人归的帝王,在和自己的心爱之人鸳鸯戏水的浪漫场景,谁曾想目之所及竟和想象有着天壤之别呢?

青岛崂山的石老人近年在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中头被折断,关于石老人的传说顿时黯然失色。

景点的卖点也随之暗淡。如果因景色去看山海,也许山相似、海相同,只有赋予它们传说或者故事,景色才变得更浪漫迷离。

西湖无非是当年苏轼治淤的一项惠民工程,东坡肉这道美食,不禁让人浮现出当年东坡筑堤挖湖的艰辛景象,于是西湖便多了一份人文情怀。

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使矗立湖旁的雷峰塔多了一道凄婉色彩,水旁建塔本是中国建造景观的惯例,但赋予了神话的雷峰塔,成了压抑爱情的罪证。

因此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因为白娘子得救而解开了国人的心结被广泛传颂。雷峰塔的倒掉成了一件幸事,这完全归结于人们消费故事的心理。

一杯咖啡也许稀松平常,在某年某月某地和某人一起喝的故事却可能让人记一辈子。别说咖啡贵, 因为配上了故事,消费起来就觉得值,这便是消费故事的最好例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