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全球史视角看人类社会,才能看到世界

 NaNaInUK 2024-05-18 发布于英国



「探索文化|聊聊历史」

公元前3世纪末,当迦太基人逐步占据伊比里亚半岛时,秦始皇正在实施他的统一大业;十几年后,大秦瓦解,汉帝国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罗马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完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11世纪,玛雅人在墨西哥建造卡斯蒂略金字塔;契丹人在当时属辽国的山西应县,用卯榫技艺搭起一座纯木佛塔;而刚刚占领英格兰的诺曼人,正准备在杜伦建一座大教堂。


16世纪中叶,可能是一位叫吴承恩的明朝人,正在潜心创作一部魔幻讽刺小说;一个叫莎士比亚的男婴,呱呱落地英格兰,整个世界文坛即将迎来震动。


我们自小学习历史,中国史与世界史被安排地壁垒分明。即便是世界史,也是按不同的国家分别介绍。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全球化,现代人看历史的角度逐渐转变,人们意识到历史不能割裂来看。从古至今,各个国家之间都在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世界的文明发展。

何况,历史上的国界线从来就是随着时间在不停改变,各个民族相互交融。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从全球视角看历史”的观念一经倡议,便蓬勃发展起来,学者们也贡献出相当数量的著作,带我们以新的视野去回望人类祖先走过的路。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琐罗亚斯德创立了袄教(拜火教);筏驮摩那创立了印度的耆那教;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

在古希腊,泰勒斯研究数学思考哲学,毕达哥拉斯思考哲学研究几何学;接着在万里之外的地方,一个叫孔子的人也开始思考人生……

为什么他们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做类似的事情,这其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可以因此说人类文明是同步向前的吗?

上文中的图片均拍自2016年版的The New Atlas of World History:


❀ ❀ ❀


除了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相似事件,以全球视野回看历史的学者们,很容易发现自然条件带给不同地域的相似影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上一次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

这次小冰河期的开始时间大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夹杂着几次小的气温回升间歇,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
图片来自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上图展示的是公元1000年到2000年间英格兰与南半球的温度,相对于1961-1990年间温度的差异变化,其中蓝色是英格兰,红色是南半球,绿色是南半球的夏天。

我们可以看出,英格兰受到的影响要比南半球大,尤其是在17世纪。然而,也不过是比之前的“中世纪温暖期”下降了1到2度而已,这1、2度有那么重要吗?

平均气温下降,意味着冬天更加寒冷,而夏季会湿润多雨,这会令粮食大幅减产甚至有些地区可能颗粒无收。不仅如此,海洋气候变低也会影响渔业,北美阿拉斯加的鳕鱼数量就大规模下降。

那么,17世纪的北半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201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出版了《全球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与大灾难》(Global Crisis: War, Climate Change and Catastroph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他在书中列举出一些发生于17世纪的现象,它们有:
1618-84  明清换代前后的动荡;
1618-86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混乱;
1618-83  奥斯曼帝国的衰退;
1618-88  三十年战争后德国和法国的社会问题;
1618-89  伊比里亚半岛的衰落;
1603-89  英格兰内战前后。


看起来,整个17世纪的亚欧大陆都笼罩在阴云之下啊。

历史学家们惯常用政治、经济角度来研究某个事件。自然灾害也会被考虑其中,但更多是作为“辅助”作用。当我们知道17世纪的世界处于小冰河期后,再回看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似乎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明万历十六、十七年(1588-89),连续两年干旱,太湖变成了陆地。此后的万历三十六年(1608)、天启七年(1627)、崇祯一年(1628)和崇祯十七年(1644),都有大型旱灾的记载,且极其频繁。

崇祯算是运气差到家了,不仅接过一手烂摊子,还赶上了止不住的天灾。根据史书记载,那些年份里要么是旱,要么是大旱,还有蝗虫来捣乱。

李自成本是陕北的一名驿卒,被下岗后赶上大饥荒,为了存活加入起义军。而起义军的规模能不断扩大,饥荒是根本原因。反正横竖都是死,与其坐在田里等着饿死,不如搏一搏,还能跟着大部队走东闯西找吃的。

连年旱灾加上改朝换代的战争,学者们估计在17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人口可能减少了近40%。

十七世纪的法国,死于饥饿的人有几百万;沙皇俄国遭受了长达20年的饥荒,再经历内战、外战,整个国家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消失了……

英国的国王查理一世本来就穷,想敛财就使劲加税,可是他偏偏赶上不好的年份,老百姓们本就十分辛苦了自己都不够吃。终于最后自掘坟墓,引发内战,成为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当众斩首的国王。

❀ ❀ ❀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人类仿佛是被大自然这只有形又无形的手控制着。

其实,人类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内部因素——经济、政治和文明的进程;而作为地球的一部分,我们也不可避免受到自然的影响,并同时影响着自然。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我们对地球做了太多的坏事,如今要慢慢接受惩罚。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人类不仅仅意识到这一点,还能真的去改正,做些挽回。

刚过去的新冠大流行,放到未来看也只会变成年份和数字的记载。但叙述起来,跟从前的瘟疫一定会有所不同。首先是因为全球化,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也更难控制。再次,因为全球化,各国之间更方便沟通与互相帮助。

远古的世界里,可谓是王不见王,对于远方的世界,大多数人是听说过没见过;如今,首脑峰会一个接一个,互联网令天涯两端的人近在咫尺。

然而,多方面的原因却导致各国之间开始站队,全球化的进程放缓,这很令人悲观。但科技已然发展到这个阶段,人类的脚步刹不住了,各家各户不是想关门就能关严实的。不要说未来,就是此时此刻,每个人的身份认知已不再仅仅停留在X国人上,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世界公民

想象的共同体依然存在,越来越多的政客出于各种利益,努力诱惑人们活在自己想象的共同体中,排斥其他的共同体。人类真的会往回走吗?

很难回头吧,因为,人类共同体是我们当下必须面对和接受的现实。

❀ ❀ ❀


再推销下我的油管频道,主要是关于历史和艺术,有时候也会随便聊几句。做了半年,依旧没什么关注,希望你愿意订阅。
频道名字:NaNaInUK(中间无空格)

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知识积累与亲身经验

书写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画卷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