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张志江:我的“明沪情缘” --献给5.18明沪知青大聚会

 新用户9326cauu 2024-05-18 发布于安徽

我的“明沪情缘”

—献给5.18明沪知青大聚会


好友兆才先生是上海知青,也是明光的女婿。近几年来一直在写明沪之间的友情故事、知青往事、明光记忆,除了在《文化明光》平台上推出,还发表在《明光文学》、《人文明光》和《历史文化》等纸刋上,深受明沪两地读者的欢迎和赞赏。笔者通过202398日兆才先生的《缅怀知青岁月,珍惜明沪情缘--纪念上山下乡运动五十五周年聚会记实》的文章报道,方知上海有一个很大的群,有数百人,有上海人也有明光人,叫做“明情缘”,再看看与会人员的名单里,有很多的熟人,渐渐明白了这个群存在的意义和其深刻的内涵,从聚会的视频中,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虽然已是白发苍苍,脸上依旧挂满幸福的笑容。这一代人,将青春献给第二故乡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若干年后,结出了爱情的果实,再后来,有政策重返申城,他(她)们的另一半成了新上海人,他们的子女成了明沪两地情缘的永久见证人,再过几十年,知青这个名词将永远消失,他们的子女,将把一代老知青血浓于水的情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哪儿是家乡?上海?明光?都是!永远挥之不去!

欣闻518日老知青们将再次相聚浦江,并且有明光市文化旅游局、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明酒集团代表的加入,本次聚会比上一次规模更大,人数更多,将会更热闹,感到十分激动,真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分享快乐……无奈,因身体欠佳,行动多有不便,心有余而力不足。还听说,去年委托兆才先生带去的拙作《龙泉纪事》已转赠给部分文友,受到读者欢迎,同时,还有其他朋友索要,由于所剩书籍不多,又再次寄出少量,并委托兆才先生和永年先生代为转赠。人虽缺席,情不能缺,为了给这次聚会的朋友助兴,特撰写此文,献给参加聚会的朋友们,略表敬意!

我虽未曾上山下乡,但我和知青是同一代人。自打196924日迎来徐汇区首批知青,我就开始了与他们交往的携手长征,如今五十五年过去了,我与一些老知青的友情依然保持,例如,曹兆才、黄安康、李崇烈、刘芬英等等。借此机会,我也说说我的家庭与大上海的情缘: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我曾祖父的养子、我的三祖父张晋臣先生,从安徽省盱眙县独自一人闯荡上海滩,经过数年的打拼、探索,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践行者,一个制造手摇织袜机小厂的创办人--上海联益机器厂的老板,地处西藏南路480号(与复兴路交叉路口)一幢不大的三层小楼,即是他的工厂兼住宅,后来,三祖父也成了上海的女婿,他是我们张家与上海结缘的第一人;到了三十年代,我的二祖父张祯泰以及家父张硕泉也都通过三祖父的介绍引荐,先后去上海学习技术,二祖父学成归来后,在明光第一家米厂(瑞丰米厂)开柴油机;家父在上海的美资企业晋丰电机厂学习电机修理,继而打工共约五年时间,因为抗战爆发,工厂关停而失业返乡;1940年,我的祖母托请三祖父给我的大姑找个婆家,三祖父挑选了他厂里技术最好,人又忠厚老实的浦东川沙籍工人金启道,金成为我的大姑夫;四十年代中后期,我的二叔张硕涛,又去三祖父的工厂里当学徒;到了五十年代,大姑父成为上海(闵行)重型机器厂的技工,1958年曾参与为江南造船厂建造万吨水压机的会战,后来技术精湛的大姑夫被评为钳工八级;而我的二叔于1953年被调往湖北武汉,支援钢铁会战,后来成为武钢公司电修厂仅有的两名八级工之一。我要感谢我的三祖父,为国家培养出两名大国工匠。我的大姑张硕瑜(张美珍)在金家生育了五个儿子,其长子我的表兄金全根,于1958年支援安徽建设,来到淮南煤矿工作,担任过八公山矿机修(车间)厂负责人至退休,表嫂王玉英也来自上海,是矿上的播音员。他们的三个子女,也都扎根在淮南矿区,成为新安徽人。以上就是我们家庭的明沪(沪皖)情缘。

作者大姑父八级钳工金启道

作者大姑张硕瑜(美珍)

作者二叔张硕涛武钢八级工

我与上海知青最早的接触,就是去明光老火车站,迎接来第一趟知青专列,帮知青们拿行李物品,将他们一路护送到嘉山中学大礼堂。两年后,第一批知青中有人被招工到我所在的工厂,成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我与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写过《我与上海知青的友情》系列文章,发表在《文化明光》平台,并收集于拙作《龙泉记事》中,本文开头提及的曹兆才先生以及黄、李二位均是保持友谊多年的好友,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又与本系统其他企业的知青相识,认识了更多的上海知青朋友,如明光橡胶厂副厂长林志洁女士,副厂长许家禄先生等人,亦撰写了关于林女士的文章,同样发表在《文化明光》平台并收集于《龙泉记事》中。除此而外,接触认识的还有原明光市政协主席陶瑾女士、原明光市劳动(社保)局的省林业厅下放干部,上海籍的陈兆雨先生和黄伟义先生、原明光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陈艳女士、原明光市轮窑厂工会主席章荣富先生、还有知其名而不大交往的几位上海女知青如市妇联的眭海珍女士、市财政局的胡爱莲女士、还有吴福明先生等人。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两次大聚会的名单中,我见到了许多明光老乡如今已成为新上海市民,如和我同住一条龙泉巷的吴世明老兄,汪祖奎、汪祖权两兄弟;还有一位少年时的朋友胡晓泉兄,我俩于六十多年前相识,相处,但又多年未见,原来胡兄是到上海去了;还有我的同学永泰的弟弟李永年先生,他与我弟也是同学,而且我们两家是父往之交,听说永年兄弟是贵群里的秘书长,负责联络工作,热心帮我联系到胡晓泉、李国玉等多年未见的老友,而且发给我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他是明光南李岐阳王李文忠的后代,对岐阳李氏家族史有研究,对我撰写明光历史会有很大帮助;原明光移动公司老总李华旭先生,我俩曾在一起搞中心工作数年,曾一同出差;我的老同学老领导原明光市总工会副主席胡萍女士也在贵群;还有原滁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江正行先生,他的母亲就是1961年嘉山中学初一(一)班我尊敬的班主任,如似慈母般的南方人钱希煜老师……看着名单里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视频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谢“明沪情缘”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使我们再次相会,也借此机会祝福你们各位在大上海安享晚年,幸福安康!

感谢组织能力极强,似曾相识的群主王钦心先生和他的团队精心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群,和这么盛大的聚会活动!我说“似曾相识”是有一定的缘由,现叙述如下:五一小长假回明光,问了我的妻弟张明“你可认识原明光糖业烟酒公司的王钦心(上海人)?”张明说:“怎么不认识(张明原来也是糖酒公司职工),你忘了?那年母亲病逝,王钦心冒雨赶往石坝去的!”哦!我忽然想起来了,那是19899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我们一干人等,冒着滂沱大雨,在泥泞的乡间道路上,抬着岳母的棺木,前去她的娘家石坝小横山安葬,快到村口时,被冒雨赶去的王钦心等两位同志追赶上,他们是受县糖酒公司组织上委派前来的,因为我的岳父生前曾在五、六十年代时任糖酒公司经理。那一次与王钦心先生短暂的一面,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早已遗忘了,所以我用了“似曾相识”四个字。据听说,王钦心同志下过乡,扛过枪,素质过硬,是位帅才!昨日又听说王先生还是个多才多艺之人,书法绘画俱佳,而且剪纸技艺更佳,还为这次聚会特地奉献制作了《祖国万岁》大型剪纸作品。

王钦心先生

这个群里还有位重要的人物陶瑾女士,我与她接触虽然不多,但因为她是明光市领导干部,公众人物,我的印象很深。我与她也曾有过一次工作交集,那是在本世纪初她任市委副书记时,有一次,关于我所负责的破产清算的那个企业的维稳工作,市里紧急抽调了二、三十名科局长组成十个工作小组,分头去做维稳思想工作,陶书记语重心长,反复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要求大家要尽到责任心,以党性为重,以大局为重,尽责尽力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再三强调,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心。

陶瑾女士

陈艳女士在明光市总工会工作期间,我们常有工作交集,她的文笔及组织能力、业务能力都很强,听说去年聚会的视频影集,是她编辑制作的,真佩服她的能力和水平!

说了这么多,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的心情,合为一句话:希望这个群保持畅通,继续当好桥梁,继续组织好每一次的聚会活动,让明沪情缘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扩大两地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合作,更上一层楼!

明光这些年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更美,也增加了许多旅游点,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预祝这次盛大的聚会圆满成功!!!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