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必一个人对抗这一切

 无尽对话 2024-05-18 发布于上海

Hi~

“无尽对话”第233篇原创:

走进别人的故事里,也允许别人进入你的故事中来,重建连接。

十几年了,约翰·海利,在抗抑郁药上花了好多钱,却发现这类药物的开发、药理、上市是一条利益产业链。人们一直对抑郁有很深的误解。

《失联》,汉译《照亮抑郁世界的一束光》

当环境出了问题,人生出了乱子,抑郁是一种合理的反应,抑郁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的一种处境。

《失联》一书如是说。

化学的亲吻

百忧解图片

约翰·海利一直记得,18岁的那个午后,他吞下人生中第一剂抗抑郁药物的感觉——像一个化学的亲吻。

起初,他感觉药效很明显,“一股暖流在体内流窜,一种轻柔的弹弄,我确定那是我大脑突触发出剩余,进入正确设定”,“接下来很久的时间,我都不会再哭泣”。

可几个月过后,忧郁还是会回来找他,没有原因。他去找医生,医生给他提高了剂量,每天20毫克变成30毫克,白药丸变成了蓝药丸。后来,剂量逐步提升到50毫克,一天两颗蓝药丸。

医生一直给他开这种药,还告诉他:抑郁症是因为先天大脑血清素浓度不足,给他开的是解药,只要吃了就能修复血清素浓度,让他好上加好。

13年来,他一直相信这个说法。

药厂的共谋

也曾有人对这个说法表示过怀疑。

用药几年后的一天,约翰·海利在一个诊所,盛赞抗抑郁药物,让他快活。那个诊所的治疗师说,怪了,我看你还是抑郁啊,跟你服药前的描述没有差太多。约翰不予置信。

31岁时,治疗师的话再次在脑海中回响,他把克忧果全部冲进了马桶,第一次完全断药,走上了一条探究原因的道路。他想知道,抑郁是不是被误解了,抑郁到底怎么回事,抑郁的人该怎么办?

他走南闯北,走访专业人士,做调查,做分析,大为震惊——英美等国的药物上市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

比如某药厂要上市一种新药,他们可能做了1000组实验,其中998组实验的药物无效,2组实验的药物有效。药厂只会公布两组有效的结果,负面消息秘不示人,药物就这样上市了,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宣传。

抗抑郁的药物上市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呢?

有科学家从FDA调取了原始材料,发现有245位患者测试了百忧解,克忧果,乐复得,速悦,doronin, 舒忧等药物,但只有27人的测试结果被公布了。

这27人的测试结果表明药物有效,虽然效果只能打1.8分。

(0分为开心雀跃,51分为想自杀)

安慰剂效应

“数据显示抗忧郁药剂有25%的药效来自于自然修复,约50%来自医师跟病人的说辞,剩下25%才是真正的化学药剂效果。”

换句话说,哪怕什么药都不吃,100%的效果也能达成75%。只有25%的药效是真正的药效,50%的疗效是安慰剂效应。

18世纪,约翰·海加斯(不是前面那个约翰)医生亲自见证了安慰剂效应的神效。

当时,整个英格兰西部和西方好些地方都在传,有一家公司研发出了一种牵引机,能够让瘫痪的病人下床走路。这种牵引机有神力,能像避雷针一样,不需触碰病人,就能抽出病人的疼痛。

约翰·海加斯觉得不可置信,这违背了他接受的所有医学训练。于是他用金属包覆长木板,自制了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山寨牵引机,和患者说这就是正宗的牵引机,然后对5名患者“做法”。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4名病人马上信了,3位病人身上出现了明显的疗效:

“某位男士本来膝盖痛得厉害,竟能开始自由走动,开心地秀给医生看。”

约翰·海加斯给布里斯托的名医朋友写信,友人如法炮制,结果也一样神奇!“我没见过比这更奇怪、更荒谬的事了,我们几乎不敢直视对方的脸。”而病人看着医生,真心地说:“医师,愿上帝保佑你”。

二战时期,伤兵众多,止痛药短缺。美国麻醉医生亨利·毕奇尔放手一搏,他给士兵注射普通的点滴,跟伤兵说是吗啡。结果伤兵的反应就像是打了吗啡,没有嘶吼,没有尖叫,没有休克。

安慰剂效应有如神迹。

血清素迷思

如果百忧解、克忧果这些药大多起的都是安慰剂作用,血清素浓度又是怎么回事呢?

约翰·海利了解到,1952年,纽约某结核病房的医护人员发现,病人在走廊上跳舞。医生推断,病人服用的新药对结核病没什么用,但却能让病人心情变好。没多久,这个药就用来治疗抑郁症了。

这种药治疗抑郁症的病理在哪里?10年过去,研究人员一无所获。1965年,一个英国医生提出一个设想:如果这些药物能提高大脑血清素浓度,那么抑郁可能就是因为血清素浓度不足。

这就好比说,你吃了火龙果,舌头变红了,便秘缓解了,然后提出一个设想:如果火龙果能让舌头变红,那么便秘的原因可能是舌头不够红,火龙果通过改变舌头的颜色,对便秘有奇效。

这当然是胡扯。1970年,有人做了实验,给人吃降低血清素浓度的药,结果,这些人吃完之后根本没有出现抑郁。把抑郁和血清素浓度联系在一起,完全没有根据,业内人士老早就知道了。

但药厂仍然用这样的说辞大力推广营销,赚得盆满钵满。

为什么这样的药能够获准上市、推广呢?因为美国的主管机关,“管理人员的薪水约有四成由药厂支付(在英国是百分之百)……在这场对决中,裁判由药厂团队埋单,所以药厂总是赢家”。

不是疾病决定了你吃什么药,而是你吃什么药决定了疾病。

抑郁的原因

市面上流传的“血清素浓度不足”并非原因,抑郁症的真正病因是什么?

作为一名多年与抑郁症抗争的患者,约翰·海利走访、调查、分析了很多年,结果表明一种名为5-HTT的变异基因与抑郁有关,常年抑郁也会引起大脑的一些改变,及时干预是有必要的。

此外,还有7种常见的致郁原因:

1. 与有意义的工作脱节

一个岗位一颗螺丝钉,个人意志完全不能伸张,没有发挥创意、发光发热的余地,每天都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上重复:

“呆板、死气沉沉的工作,会让人在一天结束时觉得崩解。”

“失控、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是造成重度抑郁的原因。”

2. 与他人脱节

“寂寞不是他人缺席,而是不与他人分享重要的事物。”

喜怒哀乐无人可以分享,分享出去又得不到回应,“我的意志总被寂寞吞噬”:

“人们有各种聚在一起从事某活动的方式,运动队,合唱团,义工团体,定期聚会,数十年来,这些数据正在快速下降。”

“孤立者感冒的概率是有紧密人我关系者的三倍。”

“单向关系无法治疗寂寞。只有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才能治疗寂寞。”

“想象寂寞是一条数线,一端是0,一端是100%的寂寞感。当你从中间的50%移到65%时,你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会飙升到8倍之多。”

3. 与有意义的价值观脱节

电梯、地铁、公交站台、建筑物幕墙、社交网络……我们漂流在无尽的广告之海,物欲之海,想要拥有更多的钱,更美的服饰,更大的房子,更闪亮的社交货币,这条物欲的道路没有止境。

“物质主义是灵魂的垃圾食物。”

4. 与童年创伤脱节

“苏珊说,她很胖的时候,男人就不会对她有兴趣。”

医生给一群过度肥胖的患者制定了健康的计划,颇有成效,但好景不长,她们很快又胖回去了。她们回到了童年的反应模式,让自己看上去庞大,尽量不让男人产生性趣,设法保护自己。

也许在某一刻,童年突然结束了,成长出现裂痕,那个创伤一直在那儿,从来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问起。

“房子大火时,最明显的就是滚滚浓烟。文森用火烧房屋为避雨,他说,人一半很容易认为浓烟时问题,以为只要消灭烟,就能解决问题。肥胖是烟,不是火。”

5. 与阶级和尊重脱节

在动物世界,阶级地位“决定了食物、交配权和生活的种种”,“狒狒在两种情况下压力最大:地位受到威胁和地位低落时。”

在人类社会,压力最大的也是底层。一份针对英国公务员的调查结果显示,“高阶公务员出现心脏病的概率只有低阶公务员的四分之一。”“随着公务体系的等级升高,出现忧郁的机会逐渐降低。”

“忧郁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的屈从反应:不要再出手了,我对你没有威胁。我认输。”

6. 与大自然脱节

在大自然中,伊莎贝尔·贝恩克从没见过倭黑猩猩有严重而长期的忧郁,但在动物园内,这些状况很普遍。

调查还表明,长期不接触大自然的人、生活在绿地较少的社区的人抑郁比例更高,“能看到自然景观的犯人,出现生理、心理疾病的机会比看不到的犯人低24%。”

伊莎贝尔说,“我们当移动动物的时间远长于我们当会说话、会传达概念的动物。但我们依然认为忧郁症能透过这个概念层次医治……到外面去,动起来!”

“我们是动物,我们一直忘记这个事实,动物就是要动。

7. 与未来脱节

“正面的未来感会给人安全感。如果今天过的不好,你可以这么想:现在会痛,但不会永久痛。但是,没有未来感时,你会认为伤痛永远不会消失。”

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景让人抑郁。

科学家相信,临床上的忧郁,是人对逆境的合理反应。不是抑郁症患者病了,而是ta的人生出了乱子,“有很高的程度是整体性问题”。用药物治抑郁就像吸掉烟雾,暂时有用,但不能真正地灭火。

彼得·克拉马坚决为抗抑郁药物辩护。他是一位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和药厂之间不存在利益输送,他坚称:从长期来看,药物对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疗效;药厂文件本就不足信,驳斥无意义。

也就是说,在实际诊疗中安慰剂效应是重要的。

抗抑郁药副作用多,为什么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安慰剂呢?留个悬念,欢迎评论区互动。

让一切连结

要更好地缓解抑郁,光靠药物还不够,约翰 海利认为关键在于联结,把脱节的地方连接上。

/让工作和意义连接

乔许和梅芮迪斯从单位辞职,自创了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人人付出,人人获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工作更有干劲了。

/让自己与他人连接

2011年,德国柏林的科提社区租金上涨,一位土耳其妇女因无法缴纳房租,即将被房东驱逐。和她一样遭遇的人靠拢来,爱的邻居们结缘,“科提帮”进行了长达3年的抗议,房租冻涨。

“让自己进入他人故事中,并让他人进入你的故事,融入他人,并了解自己并不孤独。”

/让个体与社群连接

“跟人互动会为你带来一点点的天堂。”

阿米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电能来自电池或瓦斯桶,出门靠双腿或马车。他们的屋舍相邻,随时随地都和家人在一起。如果某家的大人不在,马上会有其他大人来照看他们的小孩。

(⚠️阿米希的妇女地位低,被家暴也无能为力。)

/让现在与童年连接

“羞耻感会让人生病。”

“当你将创伤锁在心里,它就会恶化,羞耻感就会出现。医生无法发明时光机器回到过去,阻止事件发生,但可以帮助病患不再隐藏,不再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丢脸。”

/与有意义的价值观连接

2007年,巴西圣保罗政府搬出“清洁市容法例”,严禁所有户外广告,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作品展示,原本被广告霸占的建筑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心智污染得到缓解,大家都觉得焕然一新。

/与大自然连接

东伦敦,堡贝门利中心的山姆·艾佛林顿医生给20名抑郁的人开出了社交处方——去美化附近一块废弃的土地。他们学着种植,试错,付出时间和耐心,合作,荒地变成了花园,他们更快乐了:

“把手弄脏帮助她找到对地方的感觉,不是只有自己,还有天空,外面有太阳,不是只有我自己而已。这不是我跟不公义的对抗。有一个更大的概念在那里,我需要融入其中。”

“大家拉了彼此一把——除了人,还有那块土地。”

/让未来与现在连接

1970年中期,加拿大当权的自由党选择了多芬小镇来进行一项实验,每年给小镇的每一位公民开出一张支票,让他们足以过活。3年后,保守党上台,实验中止,关于实验的1800个文件纸箱保存在了国家档案馆。

30年后,艾芙琳·福盖特教授开始考古这些资料,她发现,实验的结果是可喜的。遇到糟糕的工作时,他们不必忍,“基本收入给你一点点的权力说,'我不是非要留在这里不可。’”

“钱给了人们说不的力量。”

《失联》提到的致郁原因如丈夫失业、抚育孩子分身乏术、交不起房租被赶出出租屋、不得不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不得不留在阶级底层等,基本可以用钱来缓解。

钱是此类抑郁的百忧解、克忧果、舒悦。

讽刺的是,市面上的克忧果、百忧解在源源不断地从抑郁的人的口袋里掏钱,其中75%的药效都是安慰剂效应,抑郁的人最终还是会被抑郁追上。

如果失联真的致郁,要同时保持7种连接也太难了,抑郁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的处境,或者说,大多数人都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中。

抑郁不是孤例。抑郁是系统性的问题。伸出触角,向更广大的群体,或求助,或抗议,去连接,走进别人的故事里,也让别人进入你的故事中来,不一定有用,试试总是好的,万一有用呢?

你不必一个人对抗这一切。

反过来看,互动能带来天堂,也能带来地狱;钱可以解百忧,也可以让人欲无穷;隐入大自然可以是一种治愈,也可能是一种逃避,必然存在一个阈值。

会不会在某个点上,失联也让人自由?你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