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当有人不尊重你时,记住6个字,你就赢了

 西湖谐人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急则有失,怒则无智。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就像是她一生的写照。

正是她的不争不理,淡泊名利,才让她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始终不忘初心,笔耕不息,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如《鬼谷子》中所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定了他活着的态度。

年轻时,总以为成熟是年龄的递增,是时间的结果;

后来才明白,一个人的成熟,在于遇人的心态,处事的姿态。

面对烂人烂事,不争,不理,不怒,你就赢了。

图片
01

不争,以退为进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出身农家的僧人,身材虽矮小,却十分精悍,很擅长插秧。

到了插秧的季节,僧人在田地里一边插秧,一边后退。

偶然抬起头来,看到满地插好的秧苗,他惊觉,正是自己的一步步后退,才换来了秧苗的一步步前进。

于是,僧人有感而发:“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啊!”

诚然如此。

有时候,越是急于争辩,越是退步往后。

遇到不对的人,遇上糟心的事,退一步,其实是换个方向前进。

晚清重臣张之洞权重位高,但个子却矮,长相也丑陋,许多人因此而嘲笑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张之洞受命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有一名画家为博众,就以他的形象画了一幅水彩画,取名“三矮奇闻”。

画上的“三矮”,指的就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下属。

画一展出,官员和百姓们都忍不住过来一睹张之洞的“芳容”,新任的总督也就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张之洞的属下实在看不下去,就建议他将画家抓进牢狱,严刑拷打。

可张之洞却没有争这一时的脸面,反而自掏腰包,把画买了下来。

此举倒是让画家自惭形秽,让众人心诚口服,此后再也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世界是一座巨大的山,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云,走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树,还在山脚的人看到的是草。

层次尚且不同,争辩又有何用。

清者自清,闲人碎语无需理会,恶人恶言无需反击。

别人的贬低嘲笑也好,侮辱诽谤也罢,你拒绝了,就不是你的。

若是往心里放,与人争吵不休,就是遂了对方的意,给自己找不痛快。

你的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反倒会让对方坐立不安、惊慌失措。

不与人争,退步求和,看似吃了哑巴亏,实则是处世的高明处。

争一争,烦恼上身;让一让,心情舒畅。

图片

02

不理,沉默是金

黄庭坚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年轻时,面对他人的误解,总恨不得花上三天两夜澄清自己。

可经历越多越明白,你的解释,他人并不在意,胜负在你开口的瞬间便已分明。

其实,他人的评价,外界的认可,与我们本身并不相关。

万事问心无愧即是自在,莫理他人纠缠便是心安。

汉武帝当政时,先后曾任用过13位宰相,他们大多不得善终,而公孙弘是其中鲜少能够安享晚年的人。

公孙弘出身低微,做了宰相后也十分节俭,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可朝中的同僚汲黯却看不惯公孙弘的做法,称他固守清贫,只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公孙弘听后不为所动,并没理会。

汉武帝疑惑他怎么不开口解释,他一脸泰然地回答:

“汲黯说的便是事实,臣不多言。”

汉武帝却对公孙弘另眼相看,此后愈发信任于他。

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请奏上书,呈上之前公孙弘临时改了想法,陈述时与其他官员不同。

汲黯当即怒骂公孙弘狡诈,不忠不义。

可面对众人的指责,公孙弘却始终沉默不语。

后来汉武帝问他:“事实证明,你的奏议才是正确的,其他人诘难你的时候,你怎么不澄清呢?”

公孙弘只说:“了解臣的自然知道我的忠心,不了解臣的认为臣不忠也是常情。”

汉武帝听后深表赞同,对他也就更加重视。

明一法师曾说:“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

不理,不是心生胆怯,不是无能怕事,而是明了自己内心之后的坦荡和磊落。

世间万事,不是声音越大就越是有理,有时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回击。

无理之人无须理会,存心之举不必在意。

不必为了不值得的人事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人生还有大把的美好等着自己体验追求。

把时间留给自己,把对错留给时间,不在乎就是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图片

03

不怒,放过自己

古语有言:“急则有失,怒则无智。”

面对他人的不尊重时,生气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

可若因自己的情绪而丧失理智,就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让局面加被僵化。

“怒”字拆开是“奴心”,盛怒之下,心就会被奴役。

不怒,是对他人的最好回应,更是对自己的放过。

杨绛和钱钟书初到牛津留学时,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房东老金家。

两人为了专心学业,就付了额外的费用给老金,提供一日三餐。

刚开始时一切如常,可没过多久,老金见这对夫妇性格温和好对付,就偷工减料,克扣伙食,服务越来越敷衍。

杨绛胃口小,吃得不多,就总是分出自己一半的分量给钱钟书。

可钱钟书总是填不饱肚子,来了没多久就消瘦了大半,让杨绛心疼不已。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大动干戈地去找老金讨个说法,只是直接搬了出去。

没过多久,夫妇俩就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间满意的房子,自食其力,改善伙食。

杨绛每日做合口的中餐,钱钟书也终于能够饱腹。

吃饱喝足后的夫妇俩常常坐下来读书写字,生活上自由惬意,学问上更有所成。

毛姆说:“一个人如果因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持续愤怒中。”

人生路那么长,半路总会遇到泥坑,当你愤怒向坑里踩时,泥也会溅上满身。

你终会明白,他人的恶行自有因果循环,自己的心情才应放在第一。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活着,遇到障碍就绕开,绕不开就默默积蓄,一击漫过就好。

愤怒,是伤害自己的愚蠢行为,为他人的错误买单,永远不值。

人生下半场,当你讨厌一个人,理不清一件事的时候,请不要生气,记得放过自己。

图片

有句话说:

“有人觉得世界复杂,有人觉得世界简单,觉得复杂的,活在别人的世界,觉得简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人活一世,要紧的不是看重了多少事,而是看轻了多少事。

有人不尊重你,用不着翻脸,不争不理不怒,敬而远之是路。

当你接纳所有,平淡自守时,再多的眼光也影响不了你,再大的苦难也压垮不下你。

点亮“在看”,此后余生,专注当下事,不看烦心人,得一个坦荡的远方,过一世自在的生活!

图片

▶作者:逍遥子,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百万道家爱好者的聚集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