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内伤杂病——转筋狐疝蛔虫

 铁毛l 2024-05-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金匮悬解:卷十八

内伤杂病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七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皆湿寒之病也。趺蹶之病,寒湿在足太阳之经。手指臂肿,寒湿在手太阴之脏。转筋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经。狐疝之病,寒湿在足少阴之经。蛔虫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脏。凡此五者,经脏非同,而病气则同也。假使土燥而水暖,则五者不生矣。

趺蹶一章

趺蹶一: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者,足趺硬直,能前步而不能后移也。缘筋脉寒湿,缩急不柔,是以不能后却。阳明行身之前,筋脉松和,则能前步,太阳行身之后,筋脉柔濡,则能后移,今能前而不能却,是病不在前而在后,太阳经伤也。太阳之经,入膕中,贯腨内,出外踝,至小指之外侧,刺腨入二寸,泻太阳之寒湿,筋柔则能却矣。腨,足肚也,刺腨者,合阳、承筋之间也。此“脏腑经络篇”所谓湿伤于下,寒令脉急者也。

论:趺即脚背,趺蹶为病名,此即足背筋脉收缩,筋脉不柔的病,但能前进,不能后退。寒湿在太阳经也的病。

腨,即腿肚子,取合阳,承筋之间也。刺入二寸。关于刺穴,众说纷云,有言承筋者,又有言承筋禁刺者,当以黄师为准。二寸有多长,从外踝尖上到膝犊鼻为16寸,测量长度除之,得一寸。

手指臂肿一章

手指臂肿二: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 甘草  原方阙载。

手、指、臂者,手三阳、三阴经之所循。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 走头,经气通畅,则不肿,经络壅阻,不能流行,则气血蓄积,结而为肿。气壅而莫 泄,故鼓郁而为动也。动则瞤瞤振摇而不宁。此以胸有瘀浊,阻格经脉,气道不通, 故至于此。藜芦甘草汤,藜芦吐其瘀浊,甘草和其中气也。

论:此方剂量失载,另外,黎芦有毒。十八反中,就有黎芦这味药。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反玄参系《本草纲目》增入,所以实有十九味药)。虽然反的多,但用的少,《伤寒金匮》中,只有这一个方,其它的方没有黎芦这味药。

转筋一章

转筋三: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

上为散,取方寸匕,取水八合和。温服。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硬直,不能屈伸,其脉上下直行,微带弦象,此厥阴肝经之病也。肝主筋,筋脉得湿,则挛缩而翻转也。转筋入腹,则病势剧矣。鸡屎白散,泻其湿邪,筋和而舒矣。

1 鸡屎白,《千金方》《外台秘要》俱有制法。余也不知哪个对,现在也没人制过了。鸡屎为药,不可思议。鸡屎白,专治臂脚直,湿而舒筋也。

狐疝一章

狐疝四: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阴狐疝气者,疝结阴囊,出没不测,状似妖狐,左右二丸,偏有大小,时时上下,出入无常。此少阴、厥阴两经之病,由水寒木陷,肝气下陷而发。蜘蛛散,蜘蛛破瘀而消肿,桂枝疏木而升陷也。

1 狐疝,也属于肝肾之阴邪凝结,结于阴囊,出没不测,状似妖狐,左右二丸,偏于朋小,时时上下,出入无常。

论:蜘蛛,网上品种比较多,余也不知是哪一种,大概可能是袋蜘蛛。

蛔虫三章

蛔虫五: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腹中痛者,肾肝之邪,水寒而木郁也。肾脉沉,肝脉弦,是其脉当沉若弦。乃反洪大,是木郁而生上热也。木郁热闭则虫生,故有蛔虫也。  

1 腹中痛者,多为虚寒,其脉当沉或弦,是脾陷木贼也。而反洪大,是木郁而生上热,此是木陷而厥逆,阳厥不降,则脉洪大。热闭者,应是木陷下热之义。

蛔虫六: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沫而心痛,以肝心子母之脏,气通于心,其经夹胃口而贯膈,正由心旁,蛔者木气所化,木郁而上冲,故心痛也。心病则火炎而刑金,津液不布,故涎沫上涌。蛔有动止,故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但知杀虫,而木郁不达也。甘草粉蜜汤,甘草补土,白粉杀虫,蜂蜜润燥而清风,滑肠而下积也。

1   引厥阴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

厥阴脏气,自下上行,病是怒气郁升,心受其害,于是冲心疼热之证作。肝心子母之脏,气本相通,病则木气不舒,郁勃冲击,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胃逆火升,而刑肺金,津液不布,故涎沫上涌。毒药不止者,是毒药但能杀虫,不能疏木,所以会心痛不止,发作有时。甘草粉蜜汤主之。

论:杂病为蛔虫,在六经中为厥阴经病。木陷则生虫,寒旺则木陷也。张锡纯书中论,木必先腐,而后生其虫,木腐即木气下陷也。甘草粉蜜汤,杀虫止痛也。

2 粉即是白粉,430页,少阴猪肤汤言白粉即是铅粉也。后医书中不一,米粉面粉白梁粉甘草粉粳米粉锡粉。比较混乱,当以黄师为准。

蛔虫七: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人参六两 桂枝六两 当归四两 蜀椒四两,去目 附子六两,炮 黄连一斤(别家十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蛔厥者,四肢厥冷,证见吐蛔。蛔虫在内,令病者有时静,而复有时烦,此因脏寒,不能安蛔。蛔虫避寒就温,上入其膈,故烦。蛔虫得温而安,须臾复止。及其得食,脏寒不能消化,随即吐出。呕时气冲蛔虫,蛔虫扰乱,是以又烦。蛔闻食气而上,随呕吐出,故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乌梅,干姜,细辛,杀蛔止呕而降冲,人参,桂枝,当归,补中疏木而润燥,蜀椒,附子,暖水而温下寒,黄连,黄柏,泻火而清上热也。盖厥阴之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而热发,故上有燥热下有湿寒。乌梅丸上清燥热而下温湿寒,蛔厥之神方。

1  蛔厥者,阴阳不交,上热下寒,四肢厥冷,而见吐蛔也。脏厥者,其理也同,不吐蛔也。言蛔厥者,在《伤寒》厥阴篇中,是区别脏厥之义。

2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有时静,而复时烦,区别脏厥,躁无暂安时。蛔厥者,时静时烦,此为脏寒,不能安蛔,蛔虫避寒就温,上入其膈,故见时烦,蛔虫得温而安,须臾烦止,故病者静。及其得食,胃寒不能消纳,气逆作呕,冲动蛔虫,蛔虫扰乱不安,是以又烦,蛔闻食气而上,随胃逆呕出,故其人当吐蛔。乌梅丸,清上热温下寒,杀虫清风,升陷降逆,交济阴阳,以建中气。

   乌梅丸,调理下寒上热,以建中气。因为厥阴之经,阴盛之脏,阴中虚,则发厥逆,中虚未败,下寒而上热也。上泻逆热,下温阴寒,补中化气,交济阴阳也。厥阴病,寒热之要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