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

 彭莫山一束光 2024-05-18 发布于广东

1053/1100

本文约 1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图文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喜欢记录和分享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两个维度上持续输出:一是令人向往,二是对人有用。

接下来,除了记录日常的美好,我还会整理平时一些碎片化思考和感悟,不定期分享在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上,这个系列我把它称为「莫山随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共鸣。

此为第109期。


001

一直相信,人内心对于美好的事物和柔软的触动有天然的向往。

而且我从不认为,诗意是虚无缥缈和阳春白雪。

诗意存在于最平凡的生活里,总能在某一个瞬间,

让我们停下来,看见风摇动,云飘过。

002

好的文章都是陷阱,把读者带来绕去,但读者上当之后,能充满感谢。

003

知识、见解、视野、心理在一开始如何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反思,不要让自己的心理蒙蔽,从而获得进步。

但有些人却永远只能扮演那些自以为得意、但在清醒的人看来非常悲哀可笑的角色。

004

深厚的教养所集成的勇猛,远远胜过无知无情者的鲁莽。

005

我们需要警惕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

就是说,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他后悔或让他痛苦的事情时,为了消除自己的痛苦,他便找理由安慰自己说这么做是对的,就是把这么做“合理化”。

这个“合理化”带来的结果是:一个人为了消除痛苦,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这样做虽然可以不再被痛苦袭扰,但你的内心已被你的心理反应所否认。

久而久之,你会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006

在上海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乐观开朗的阿姨,我叫她方姐。

有一次,方姐对我说

“做人嘛,首先要喜欢做人,其次要有趣地做人,最后要边学边做人。”

007

看一个人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

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身边的好友。

看一个人是否快乐,要看他清晨梦醒时的表情。

看一个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对失败以及被人出卖。

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自己。

008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因为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

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这时候你的姿态就不一样了。

009

有一部台湾纪录片,叫做《他们在岛屿写作》,里面有一个学者说,探究一个人的创作,就看三个过程——

首先是起于感触,你一定是有了最初的感触,或者什么事情打动了你之后,你才会想到去写一首诗、一部小说,或是一定要去做一件事情,这才有了感触完了以后的表达。

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感触和表达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追寻。

也就是说,感触完了之后,你不要立即进入表达,而是要去追寻,等到有了足够漫长的追寻,觉得一切成熟了之后,才走向真正的表达。

010

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

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

——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END -

印记

— 第1052期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