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年2》:看懂范闲与大皇子抢道,才知他为什么敢当众举报二皇子

 辛雨说剧 2024-05-18 发布于广西

范闲出使北齐归来后,就逐渐卷入了庆国朝堂之争。他一回来,就做出了两个惊人的举动,不仅与大皇子抢道,还当众举报二皇子。

01

范闲救了腾家母子后,就回了使团,与北齐大公主相互配合,以大宗师威胁使团安危为由,总算把假死这件事给圆了过去。

在即将到达京都时,他听说驻守边疆的大皇子也回来了,改了行程,几乎与他们同时进城。恰巧其他城门的道路出了问题,两队人马只能从一个城门进去,礼仪官建议他晚一点进城,给大皇子让道。

可是范闲偏偏要去问北齐公主的意见。北齐公主不想自己国家的国威受损,不愿意让道。

于是,两队人马在城门口碰上了,谁也不让谁。

对于大皇子而言,他在外征战多年,好不容易回一趟京都,若是让道了,有损他大皇子的颜面和庆国国威。

而且他也不愿意给范闲让道。他比较疼婉儿,认为范闲是为了内库财权娶婉儿,想要借这个机会敲打敲打范闲。

那么范闲为什么一定要与大皇子抢道呢?

他其实已经猜到,两队人马这么巧撞在一起,肯定是二皇子搞的鬼,这引起了他的逆反心理。他与二皇子已经撕破脸了,之所以不让道,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这个人不怕得罪皇子。

此外,他不想引起庆帝的忌惮。

之前,他为了救出腾家母子,与太子合作,调查抱月楼及二皇子与北齐勾结的事。如果他这次乖乖给大皇子让道,会让庆帝以为,他不仅拉拢太子,还想讨好大皇子,加上他鉴察院提司的身份,以及将来执掌内库财权,必然会树大招风,将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中。

他与大皇子抢道、得罪大皇子,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他不拉帮结派,只是个孤臣而已,以降低庆帝对他的戒心。

他表明立场后,太子很快出来打圆场,让双方人马同时进城,保全了各自的颜面。

02

进城之后,庆帝把几个皇子及范闲都叫过去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范闲当着庆帝和众皇子的面,举报二皇子和长公主与北齐锦衣卫暗中勾结,有通敌之嫌。

他这么一说,把二皇子吓坏了,其他几位皇子也非常吃惊,但是庆帝却很生气,斥责他没有证据就指证二皇子,非但没有下令彻查此事,还给二皇子赐婚叶灵儿。

庆帝的做法令范闲极度失望和愤懑。

他为什么会如此鲁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举报二皇子呢?

首先,他觉得调查二皇子刻不容缓。

当他假死回京的时候,就偷偷去见过庆帝,告知庆帝二皇子与北齐锦衣卫暗中有来往,自己被二皇子威胁,不得不假死脱身。

当时庆帝只回了他一句“滚”,让他以为庆帝是叫他去找证据,并解决假死之事,便把调查二皇子的事托付给了太子。

当他回京后见到庆帝,壮着胆子再次举报二皇子,就是想向庆帝表明,自己说的是实话,得赶紧去调查了,免得二皇子销毁证据。

其次,他想试探众人的反应。

范闲为什么要在家宴上举报,而不是在朝堂上举报二皇子呢?他就是想看看庆帝和众皇子的反应。

他说出二皇子通敌之事,在几位皇子和庆帝心里必定会引起巨大的波澜。如果庆帝下令调查,其他几位皇子也与二皇子划清界限,他对付二皇子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这些人都装傻充愣,那么他也可以做好准备,今后采取别的方式来对付二皇子。

最后,他有点恃宠而骄,以为庆帝会站在他这一边。

范闲出使北齐时,从肖恩那里得知自己是叶轻眉和庆帝的儿子。

他回想庆帝对他确实偏爱有加,将出使北齐的重任交给他,对于他假死的事也没有追究,还故意做戏,让人以为他被杖责了。

他回来后,庆帝还让他参与家宴,与其他几个皇子一起吃饭,令他以为庆帝已经把他当儿子看了,所以他敢当面举报二皇子。

可是庆帝明目张胆地袒护二皇子,让他失望不已。

03

其实,庆帝应该早就知道二皇子通敌之事了。他之所以还没有找这个儿子算账,肯定是时机未到。

所谓帝王之术,就是要让下属之间相互制衡,包括皇子在内。庆帝巴不得这几个儿子斗来斗去,这样才不会一家独大,对自己造成威胁。

而太子和庆帝是一类人,表面上是个老好人,见谁都帮,但谁都没有帮。

他答应范闲去史家镇调查二皇子与北齐勾结的事,可是二皇子早就把人撤走了,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于是太子派人把史家镇全部烧了,对范闲谎称是二皇子干的,目的就是挑起范闲与二皇子之争,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他才是最会扮猪吃老虎的人。

至于范闲,作为一个带着现代思想的人,要在那样一个封建王权至上的古代社会生存,确实很不容易。

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想要改变世道不公,想要保护腾家母子、金氏父女这样的弱势群体,势必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