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省萧县苏轼长子苏迈之墓

 眉山阿勇 2024-05-18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安徽省萧县苏轼长子苏迈之墓


苏迈墓是苏轼长子苏迈的陵墓,位于安徽萧县皇藏峪龙岗泉。2004年《安徽地方志》杂志第四期刊登苏肇平《苏迈墓在皇藏峪无艳泉》,文中提到苏迈墓在国家风景区——皇藏峪风景区北侧,据安徽萧县县城东南26公里处,无艳泉隶属安徽萧县官桥镇五泉村。

图片


苏迈(1059年-1119年),字维康,苏轼长子,为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所生。四川眉州眉山人,1059年出生,1065年,苏轼判登闻鼓院,直史馆,苏迈随父在京读书,5月,母亲去世,8岁后在眉山读书。1068年,苏轼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苏迈由王闰之抚养。1077年,十九岁的苏迈娶吕陶公女为妻,1078年生一子箪。历任饶州德兴尉、房州军事推官、知河间县令。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他为官造福一方,深受百姓爱戴,以书法见长,文学成就虽不如其父,但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1112年,苏迈罢官回颍昌,1119年4月26日在皇藏峪龙岗泉去世,终年61岁,遵其意愿,葬于龙岗泉。小龙岗酷似一条小龙盘绕山腰间,龙头朝向东南方,置两个山头之间,地势高耸开阔,上有山、有树,下有泉、有湖,三面环山一面对湖,苏迈墓正处于小龙岗的龙头之上。

萧县全县有苏姓4万多人,分布30多个村庄。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五泉村村内房前屋后,竹林片片苍翠挺拔;村中族人保存的南宋、元末、光绪26年续修尊苏迈为始祖的《苏氏家谱》,二者叠加确认着这里的苏姓,为苏轼后裔无疑。

视频讲解台词

萧县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皇藏峪,灵山秀水,风景如画。在皇藏峪和天门寺的东南山谷之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地表墓葬,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他的后人依然前来拜谒,这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长子苏迈之墓。从这座坟茔不由得引发苏轼与萧县的故事。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萧县官桥镇五泉村,到处是繁花似锦,风景如画。村前的无艳泉水库环境优美,清澈碧绿,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托着无艳泉水库风光旖旎。
  苏迈墓坐落在黄藏峪风景区北侧,官桥镇五泉村小龙岗的山谷之中,大墓雄伟端庄,地势高耸开阔,墓碑上镌刻皇封苏迈墓是受到皇室的特别关注和封赠。现在的苏迈墓为苏迈后人重修。无艳泉苏迈墓被列为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泉村百数户人家,除近几年从外地迁来四户异姓外,全都姓苏。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五泉村民房前屋后,竹林苍翠挺拔。
苏迈北宋人,字维康,苏轼长子。
苏轼,仕宦一生,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公元1077年,他自山东密州转任徐州知州。当时萧县隶属徐州。苏轼与萧县结下渊源,曾多次到萧县查民情,采石炭、绘文友,吟诗书画。
公元1078年12月,苏轼派人在萧县白土镇勘探时发现煤矿,当时柴草奇缺。这一发现使官民欢欣鼓舞,苏轼特赋诗《石炭歌》以记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朱陈村》让朱陈村名誉全国。诗歌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诗中描写的朱陈村,有的说在萧县境内,又说在丰县赵庄镇。
公元1080年1月,苏轼途径岐亭,在挚友陈季常寓所逗留期间,见其所收藏的古画《朱陈村嫁娶图》,触景生情,自己去徐州萧县朱陈村、杏花村劝农不久,欣然题诗两首:“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据他考验,朱陈村就在萧县境内。
《枯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是苏轼流传后世的珍品。
公元1113年,55岁的苏迈在苏家湖,常携孙到萧县皇藏峪龙岗泉岳父吕陶隐居处居住。1119年3月15日,苏迈卒于龙岗泉,终年61岁。
苏轼、苏迈父子对萧县情有独钟,渊源颇深。苏轼笔下的萧县已今非昔比,这里处处是风景,世事皆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