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孝户”村名的来历

 流星雨刘鑫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好孝户”村名的来历

一提起“好孝户”村名,还有一段来历呢:“好孝户”历史悠久,就在几百年前,背井离乡的一陈姓男子汉流落在此。定居后,娶了妻室,生下一子。夫妻俩含辛茹苦,抚养孩子,指望儿子长大后有出息,儿子渐渐长高,可是,儿子很懒惰,好逸恶劳。不孝敬父母,却常与父母吵架,父老乡亲窃窃私语,都说陈家出了个“不孝子”,父亲为了这个“不逆之子”悲伤而失望,积劳成疾,离开了人间。

白发苍苍的老母亲,面对家徒四壁,难以支撑家庭,揭衣见肘,开锅见底,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中时常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已经成人的儿子好吃懒做,不但不体贴母亲,反而常常打骂,母亲成了随时可欺的“小羊羔”,眼泪只是往肚里流。“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还是希望儿子成家立业。冬去春来,宁愿自己挨饿也竭力保障儿子的粗菜淡饭。

又是一年播种的季节来到。有一天,在母亲的哀求下,儿子总算勉强去耕地,母亲四处张罗,东凑西借,筹集粗粮做好饭,把“午饭”送到耕地边的大树下叫儿子吃饭,儿子揭开饭盒一看,又是只有几粒米的粗饭,即以平时习惯,脾气大发,忿忿地举起赶牛的“竹丝鞭”正朝娘头上打,含泪的母亲说:“儿子啊,不要打娘,你看看大树顶上吧!”愤怒的儿子抬头一看:见一只母鸟刚从远处飞来,嘴衔着食物歇足鸟窝边时,好几只幼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异口同声地说:“妈妈,妈妈,我饿了,先给我吃吧!”这时母鸟把食物先喂给一个孩子,顾不上休息,忍着饥饿又飞走找食去了。这一幕的出现,儿子顿时醒悟到了什么,立即扑倒在母亲怀抱哭泣说:“娘,以前都是我的错,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打您,不骂您。娘,我会孝敬您,原谅我吧!”

打那以后,儿子痛改前非,天天起早摸黑,辛勤劳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有空,帮助娘做家务:担水劈柴,洗衣做饭,平日里用餐时总是端饭夹菜先让母亲吃;娘生病了,昼夜侍奉,洗衣做饭,熬汤煎药,在母亲卧床不起的漫长岁月,尽到孝心,母亲年迈体弱,毕竟风残之烛,最后病逝。

母亲告别人间,儿子痛不欲生,按照当时的乡土风俗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每逢时节上坟祭祀母亲,驻守母亲坟墓整整三年。“陈孝子”的名字不胫而走,传来佳话。后来“陈孝子”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户人家被誉为“好孝户”,直到现在这个自然村叫做“好孝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