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8特稿|我成功“冒充”了荆州博物馆馆长

 郢都故事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文/图  张卫平

    那是2012年9月26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汉斯·马丁·辛兹博士一行到荆州时,我在全程陪同他参观时,因与他深入探讨了有关文物与考古发掘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语言不通,翻译翻的不到位,让他误以为我是荆州博物馆的馆长了。

    那天一大早,市文物局局长就打来了电话,请我代表政府去陪一陪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主席。于是,我在网查了一下有关国际博物馆协会的资料,就赶到荆州博物馆,陪同汉斯先生参观。

    汉斯先生此次是到武汉参加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2012年大会的。会后,他率领亚太24个国家和地区130名与会代表,专程到荆州参观,感受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汉斯先生在参观了荆州博物馆“楚汉丝织品”展后,对我说,“每一家博物馆,都应当有着自己的特色。我看,古丝绸就是荆州博物馆最鲜明的特色”。他还说:“你们应当为拥有这些2400多年前的古老丝绸而骄傲!”

    的确,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丝织品,不但改写了中国纺织史,也让中华文明史更加丰盈与灵动!是荆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参观了荆州博物馆后,我又陪同汉斯先生驱车赶往荆州熊家冢考古遗址博物馆。

    在“两馆”的参观期间,一直由我客串讲解员,并与汉斯先生对一些文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不知道是翻译中出了问题,还是那个女翻译没有能译出“秘书长”三个字的准确意思,反正汉斯先生在与我握手告别时,非常高兴地说:“谢谢你,张馆长!”

    看来,汉斯先生作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主席,应该是认同了我的讲解和与他的交流。至少,在近一天的时间里,我没有说外行话。所以,他没有把我作当政府官员,而是当成了他的同行——荆州博物馆馆长。

    今天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谨以这篇短文纪念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