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活血化瘀汤,纵横千年、仅有3味药,大师才敢用

 快乐就好949 2024-05-18 发布于湖北
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医圣张仲景提出了“血瘀阻络”的概念,并提出了许多治疗血瘀阻络的方剂,其中包括了一个很短小精干的“下瘀血汤大黄、桃仁、蟅虫)”。

这个方虽然短小,但是古代用于瘀血所致的下焦问题,比如疼痛、肿痛、瘀斑、产妇瘀阻腹痛等症状,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老读者知道的,大黄是个有名的泻药,但是它能够降阳明之气、刺激肠道蠕动,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排浊的效果。

桃仁也是活血化瘀的经典名药,能够改善血运、消淤。

蟅虫是一种动物化瘀药,也叫“土鳖虫”、“簸箕虫”。

老读者应该记得,咱们曾经说过,活血化瘀领域,最厉害的一般都是动物药,就像这些虫子(比如出名的还有水蛭、虻虫、蛴螬等),活着的时候扭动性、主动性、融血性极强,入药了,药气能钻入经络脏腑,狠狠的活血通络、打通顽固淤堵,比草药有更强烈的活药性。

古人曾这样评价这个短方: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逐之。桃仁润燥,缓中破结;庶虫下血,用蜜补不足,止血,和药,缓大黄之急,尤为润也。

其实,这个方子不仅仅被中医用来活血的,还听说有用来治腰椎间盘突出的、附件炎的、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淤血导致的奇怪病症都有过案例。

那有读者问了,这个下淤血汤和咱们之前一直介绍的活血名方: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有什么区别呢?

这血府逐瘀汤是著名的老王发明的,王清任,就是喜欢研究、解剖被砍头的尸体的那位老中医,老王很厉害、很有职业精神,发现许多人体内都有淤血,容易生成疑难杂症,所以特意创造了好几个活血的方子,流传后世。

以笔者的感觉来看,虽然它们都具备活血功效,但是老王的这个方子都是常规草药(也包含桃仁),特点是调肝行气的力量更强,但整体上属于常规活血标配,一般情况在江湖上行走没啥问题,但是碰到邪门歪道、千年老妖了,一般还得考虑虫子药这种一门深入、药性强烈的,比如这个下淤血汤。

最出名的化瘀虫子药,其实叫大黄蛰虫丸,就包含了下淤血汤的成分,但是虫子药更多,之前咱们也介绍过: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炒)、干漆、桃仁 、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