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平西山:无解的半山亭对联——半腹墨水对半联,错把无才当有才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4-05-18 发布于广西

这几天,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几年前写的一篇关于桂平西山半山亭的文章《桂平:上联是“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下联?》,突然增加了阅读量,上网搜搜才知道,原来现在桂平西山正在举办新的旅游季活动,活动内容之一,就有新一轮的半山亭征联。

即,上联: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

寻对下联:?

其实,桂平西山的半山亭上联征下联,很早以前就有过了几次了,如1994年就有过一轮,当时有过一轮文化复兴,当时不少的各方文人,学者,民间爱好者热情投稿应对,可惜,没有一联可以对配,到今天又过三十年,半山亭依然是绝半联。

虽然半山亭的对联没有匹配出来,但这“桂平西山半山亭征联”的故事却是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桂平西山的人文内容之一。

此上联难对,是因为联中的三个“半”,两个“山”,有着一语N关的意思。

表面是说,到了半山亭,正好就是爬了西山的一半,到这里停下来休息下,但不要放弃,继续向爬完剩下的一半。

内涵却是展现了一种人生哲理,做事不要做一半,不要轻易言退,要坚持完成。

想对出下联,可就要跟着要有这种一语N关的意味了。同时,由于这是桂平西山的风景联,那下联内容也必定要与桂平,桂平西山有关联,难点就在这里了。

其实,桂平西山的这个“半山亭,停半山,半途莫废”,是一个绝联,永远不可能有下联。

正如文化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绝联,如“烟锁池塘柳”,“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前中山,后中山,前后中山葬钟山”等等,

这些绝联,都有一种对景物的高度概括总结,并且有着地方的特殊巧合性,想出这些联句的人,他们游在当地时,对山,对水,对大自然的体现与理解,脑子灵光一闪,用尽半腹墨水的才学,才感叹出了半句诗,半对联来歌咏,而作不出下句,不能达到完满。

说他们没才华吧,这些半句,半联却令人叫好,让人叹绝;说他们有才华吧,自己却找不到下半句,半联与之相配。

这种对联,无数后人热议不减,没事就翻出来聊聊,对对,但出对者的意境,字眼的内涵过于广泛,也就一直没有广被认可的下联。

像桂平这个西山半山联,也是类似的,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对走半山的心情概括。所以,很难有下联能与之相对。

对爬半山的理解,全国各地有不少,像南岳衡山,广东汕头,浙江奉化,据说都有一座半山亭,亭中都有一对类似的半山联:

南岳衡山半山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广东汕头兰山联:景色无边,莫道偷闲贪好景,行程不远,何妨稍息再前行

浙江奉化半山联: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

这几对联对半山的理解就相当到位了,无论是艺术、情趣、哲理,都耐人寻味。但细细读来,这几对半山联所包含的意思,已经被桂平山的半山上联完全概括了,这话都被上联说完了,那还能想到什么样下联来补充来呢?

所以,对于出对的人,此联就是他一生的遗憾,倒是给后人,给地方留下了一段文化念想。

对于已经堪称完美的上半联,现代的文学,诗词水平远不如古人那么高深的后人再去硬对下半联,只能说是自不量力了。

试想想,现代人对于诗词的学习与研究,一直停留在唐诗宋词三百首里,清代以后,真正被广为流传认知,学生背诵的诗词,能有几首呢?

如今把这些历史绝对,诗句翻出来再次寻求完满,只不是在制造一种商业宣传罢了。就像这几年来一直被热议的“观音山上观山水”,年年升涨的悬赏只是个噱头,永远无下联才是价值。

这些绝对半联,不管作出什么样的下联,总能被人评头论足,在当下来说,这无异就是话题与流量,如果一旦有了结果,热度就会下降了!对一个风景区的旅游宣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这些历史残对,存在才是话题,才是人文热点,而对于这种活动,大众看看就好了,不管几万元的悬赏奖金,茶余饭后谈谈就好!

不必当真。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