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德东写的《周易预测》:阴阳与阴阳学说

 佳臣命理 2024-05-18 发布于浙江

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源自人们的自然观,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既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奇偶、动静、刚柔等,便以朴素的哲学思想归纳出“阴阳”这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用以归纳一切事物对立与统一的属性。

阴阳的代表符号:阴“--”,阳“—”。阳性代表积极、向上、增长、旺盛、强壮的性质;阴性代表消极、向下、减弱、衰落、萎缩的性质。

二、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法则,生命变化规律以及生命内部的相互制约和支持关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六个方面。

(一)阴阳一体,也叫阴阳互藏,指同一事物包含着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如《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其意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如《荀子·礼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其意是阴阳相互发生作用,促进万物生生不息。

(三)阴阳对立。指宇宙间所有事物皆对立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其基本的对立面。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

(四)阴阳互根。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关系。阴与阳的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阳就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能存在,即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五)阴阳消长。指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如《易传·系辞下》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

(六)阴阳转化。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及体验,认识到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推动新一轮阴阳的消长运动。

阴阳学说在中国应用很广,如古代的易经八卦、占卜、星象、堪舆、医药、命理、相术等等,他们的理论核心都是阴阳学说。

(魏德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