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拆上市遇冷

 千股封牛 2024-05-19 发布于湖南

桂浩明:分拆上市遇冷 未来依然难以成为市场热点

2024年05月18日 09:41   作者:桂浩明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所谓的分拆上市,就是上市公司将其非主营业务资产从母体中剥离出来,以新公司的形式独立上市。自2021年以来,A股市场中,已经先后有辽宁成大旗下的成大生物等几家企业实施了分拆上市。证券市场对分拆上市这个题材,一度也是较为看好的,有望进行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其股价也曾经表现得较为活跃。不过,好景不长,如今,不但这个题材已经全面降温,也很少再有上市公司提出有意搞分拆上市了,相关股票的表现也很平淡。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种常见运作模式,分拆上市在海外市场很早就出现了。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有人提出可以搞分拆上市。其理由也很简单,有些上市公司除了主营业务以外,还有其他业务,而且还发展得比较好,有一定的规模,也符合单独上市的条件。把它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不但增加了优质上市资源,而且其作为新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单独估值,有望获得更高的价格。对于母公司来说,不但能够因此而更加聚焦主业,而且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了,也有利于多元化经营。不过,当时的监管部门在分拆上市这一问题上,态度是较为谨慎的,主要是考虑到分拆上市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这个题材也容易成为股市中的炒作对象,因此一直予以冷处理。直到试点注册制改革以后,有关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得以强调,而将上市公司旗下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非主业的新兴产业拿出来单独上市,一方面公司质量比较有保证,另一方面也完善了资本市场的业务框架。基于这样的思路,监管部门对分拆上市予以松绑,发布了有关实施条例。经过一番努力,A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通过分拆上市的公司,提出有意进行分拆上市的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加,俨然形成了一个新的板块。

  不过,尽管投资者对分拆上市曾经有过不低的期待,但如今这个题材却受到了冷遇,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一段时间,新股发行上市家数比较多,其稀缺性已大不如前,分拆上市作为新股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吸引力也变得不那么明显。

  其次,尽管分拆上市会使得相关资产获得重新评估,但这些年来“分部法”评估在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估值上已经推广开来,留在原上市公司中的资产在分拆上市后,其估值上的变化并不大,如果有所增值的话,那么早在公司谋划分拆上市时就体现出来了。因此,在完成上市后,通常很难再有较大的重估。

  第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尽管分拆旗下资产上市后,对相关资产的价格判断有了更为市场化的依据,但同时在这部分资产的权益方面,则出现了稀释。因此,对于持有分拆资产上市的公司来说,投资者很可能认为其会面临业绩增长放缓的问题,因此未必会长期看好。这就导致上市公司在进行了分拆上市操作后,股价表现往往比较平淡,被分拆的资产上市后表现也一般,分拆上市题材也就逐渐不再受到太多的关注,甚至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向。2023年以来,A股市场基本上没有公司再进行分拆上市,从管理层的表态来看,对此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赞成,但至少不像前几年那样予以积极地鼓励。

  作为一个市场题材,分拆上市有过一段被热捧的经历,也有过较长时期的沉寂。现在看来,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依然难以成为市场热点。这也就启发人们,金融创新以及股市题材的开发,都应该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论证现实环境。如果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扎实可信的依据,而本身的发展条件也不是那么具备,或者是存在缺陷,那么即便被推上了市场,也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结果,相反会浪费金融资源,妨碍市场的正常发展。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应该说分拆上市还只是没有被有效推广的一个不算很成功的实践。显然,资本市场的发展,求新当然重要,但还得立足于实际,不能盲目推进,要把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放在首位。


5个月11家公司终止分拆计划 A股分拆上市降温

2024年05月29日 02:1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筹划多年,歌尔股份的分拆计划最终搁浅,这也成为“A拆A”持续降温的最新注脚。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5月28日,2024年以来已有11家上市公司终止分拆上市的计划。与之相比,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只有15家上市公司分拆终止。整体来看,A股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明显降温。

  为何曾经颇为流行的“A拆A”热度持续下降?记者注意到,市场变化是这些公司提及的主要因素。有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A拆A”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因为将核心资产置出,容易遭到原股东的抵触。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此会选择“用脚投票”。

  记者还注意到,虽然“A拆A”之路暂时走不通了,但依然有公司希望“曲线救国”,让未能拆分的子公司先在新三板挂牌,另辟上市之路。对此,上述人士表示,这种措施作为一种补救或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参考意义不大,不应投入太多精力。

  有公司已过会仍分拆失败

  自2019年底分拆上市新规落地后,A股市场开始出现分拆热潮。2020年,A股分拆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随后分拆热潮持续下降,到2023年新增分拆上市的数量减少至不足20家。相反,终止分拆的案例却显著增多。

  最新案例就是歌尔股份。深交所网站5月27日显示,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微”)创业板IPO终止。究其原因,系歌尔微以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歌尔微是歌尔股份子公司。事实上,歌尔股份5月22日已公告称,终止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

  查阅公告可见,歌尔股份2019年就开始筹划微电子业务的分拆上市,2022年10月19日,歌尔微顺利过会。但此后歌尔微的IPO却再无进展,公司迟迟未提交注册。

  据深交所网站显示,2023年3月因财务数据过期,深交所曾中止对歌尔微发行上市的审核,直到6月歌尔微完成更新后,深交所重新恢复审核。歌尔微最后一次的IPO动向是在2023年9月,歌尔微更新了2023年半年度数据。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歌尔股份董秘徐大朋表示:“歌尔微的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之中。”如今,分拆最终无果而终。

  又如有过分拆成功经验的大族激光,今年2月终止了对于大族封测的分拆。近年来,大族激光在资本市场较为活跃,接连分拆旗下子公司上市。2022年2月,大族激光成功分拆大族数控至创业板上市;2022年9月,大族封测IPO招股书获受理,同样冲刺创业板。另外,2022年11月,大族激光还发布了拟分拆所属子公司上海大族富创得科技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的预案。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卧龙电驱上汽集团等11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子公司分拆上市。相较之下,去年全年有15家上市公司分拆终止。

  分拆搁浅归因于“市场变化”

  为何分拆上市从“香饽饽”变成“冷馒头”?上市公司将原因归咎于“市场变化”。

  例如,歌尔股份给出的理由是,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歌尔微资本运作规划,终止相关的分拆计划。大族激光则表示,当前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为统筹安排大族封测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公司决定终止大族封测分拆。

  “市场的变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心态的变化。”上述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之前,不少上市公司认为分拆核心资产上市可以提振公司股价,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符合预期。”记者也看到,不少公司拆分后股价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例如大族激光,2022年拆分以来,公司股价从50多元一路跌至当前20元左右,最低时接近14元。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总体来看,“A拆A”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意义不大,反而因为将上市公司核心资产拆出,进而可能引发原股东的抵触。“尤其是很多机构投资者,对于核心资产的拆出是十分敏感的,会选择'用脚投票’,导致公司的股价不如预期。”

  他还透露:“甚至有上市公司已经后悔进行分拆,某医药上市公司就表示拆出原有医药核心资产后,公司的亮点就不突出了,股价也一路下跌;拆出的公司股价表现也不好,自上市以来已经跌去四分之三。”

  另辟蹊径:多家公司“改道”新三板

  “A拆A”之路暂时走不通,不少上市公司则将目光瞄准新三板。

  4月29日,卧龙电驱公告,基于目前市场状况以及子公司龙能电力自身发展规划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龙能电力资本运作规划,公司拟终止龙能电力分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事项。

  5月9日晚,卧龙电驱公告,龙能电力5月10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5月15日,龙能电力公告称,其已经向浙江证监局递交变更上市板块的辅导备案申请,公司基于自身发展规划等因素考虑,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计划变更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这种转向具有一定的补救作用,对于已经开始分拆的公司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对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意义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