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不事的三个可能原因

 十丈红尘客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有很多事被干成了,也有更多的事没被干成。细细打量,高度提炼,尝试总结一下可能可以找到三个原因:环境、人、机制。

第一个原因,环境不行,也即不具有条件的可能。当然包括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适合与友好提供了土壤,内部环境的资源禀赋提供了可能,所有条件的集合形成了生长的气候氛围。大环境好不好,是事情可不可以干成的绝对要素。逆环境而生,也会出现,它体现了不一般的顽强生长力。所谓顽强拼搏,就是为了创造条件的可能。环境是常常发生变化的,当变化来临时,要求的大道理是变革应对。而如何应对,又是一个“新事”。

第二个原因,人不行,没有合适的能干活的人。人是第一创造力,是一切事情处置的核心要素。离开人的适配,任何事都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即便大环境不行,出现能够逆境反转的人,也是有可能成事的。人比环境要素还要复杂一些,因为人有情绪,有人性的弱点。钢铁般的强者、慧眼如炬的智者、心灵手巧的能者,都难求。更为难度大的是,能够发现它们的伯乐更是稀缺。人心齐泰山移,说明一组干事的人即要依靠能人,又要依靠合力。

第三个原因,机制不行,抽象的说是生产关系制约,落地的说是责权利分工分配阻碍。好的机制可以实现在很困难的情况下达成目标,差的机制可能导致在很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衰落。谁对机制的好坏负责?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文化的决定性,即大家常常说的制度文化,机制=制度+运行。没有制度,运行不起;没有运行,多好的制度也没用。通常,验证和付出实践成本,找到和树立好的机制的方法论是:顶层设计+底层实践。通过实践成本的付出,来检验什么是更合适的机制模式,才能更好地达成成事的目标。

是不是只有在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检视原因呢?如果这样,就已经是晚了。应该是定期检视,未雨绸缪。或者即是真的需要亡羊补牢,就需要找到形成思路的入口点、真问题,也许这里的分享可做一点点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