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宗光 | ​“5.19”“我要游”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4-05-19 发布于浙江




“5.19”“我要游”




文/安宗光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首次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所以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便成了“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定在5月19日是因为《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开篇之日为5月19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游天台山记》中写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其中的“癸丑之三月晦”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而且“5.19”的谐音为“我要游”,其意思是呼吁我们国人去享受旅游,去感受旅游的美好。

“5.19”“我要游”!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是我们的标杆。

出游之乐乐何如?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童,在沂水里洗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这是《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晳对老师孔子说的话。暮春三月,阳光明媚,春风送暖,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每当想起这美景,心里就痒痒,会产生出游的冲动!

“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舟车所至,足迹所达,靡不穷览,故祀以为祖神。”(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估计共工之子就是出游的老祖宗之一了。

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旅”和“游”的发现证明,我国最早的旅游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女娲、共工时期。 

有关“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六朝,齐梁时,沈约(公元441年-513年)《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种功利性的旅行。

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出游?因为出游能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和惊喜和快乐。

   
司马迁,他的一生里曾多次壮游。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写了自己的游学路线:“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足迹到达大半个中国。

李白,喜好名山大川,在他的六十一年人生当中,有大半生都是在外游历,他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基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二十三岁之前没有游历过远的地方,这个时候的他主要游历地点是蜀内,代表地点有峨眉山、成都、三台、江油、剑阁、平武等,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十三岁出蜀之后,李白沿着长江一路游历,自西向东去过了重庆、巫山、奉节、宜昌、武汉、江陵、南昌、洞庭湖、庐山、当涂、南京、扬州、丹阳等地,长江一带基本都游历了一遍。李白写下的“脚踏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令我们游兴顿生。

徐霞客,穷尽一生都出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此时徐霞客已“两足俱废”、心力交瘁,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在这漫长的32年中,徐霞客一直在出游。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出游,饱览山水之乐。旖旎风光,令我们陶醉!我曾在 “中国香格里拉之魂”、“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稻城领略汇集雪山、冰川、湖泊、瀑布的壮丽景观。我曾在天边的若尔盖草原骑着骏马,奔驰在浑圆山岗。在那天地相接、流云洁白、牛羊成群、群鸟飞翔、犹如天堂的地方让牧歌在我的心坎流淌,让朵朵白云、无垠蓝天把我的情感变得如此奔放,把我的灵魂变得如此坦荡。我曾徜徉在世界上面积最大(82414平方公里)的苏必利尔湖畔,感受那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水天相接和一碧万顷的博大气象。

出游,领略人文之乐。我曾站在胡夫金字塔前,仰望其恢弘、肃穆、神圣的造型,感叹人类文明的杰作!我曾站在米隆的《掷铁饼者》、亚力山德罗斯的《断臂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菲狄亚斯的《雅典娜神像》和《斯芬克司像》前,领悟美的真谛!

我曾伫立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摊位前,凝视着北宋王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巨作,感悟安之若素藏书阁崔国强先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精妙评析(一谓气势浩渺。山谷书此帖,胸有成竹,一股大气贯于胸中,笔下生风,其泼墨似江河澎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洋洋大观,波澜壮阔。通篇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略无凝滞,舒展大度,沉着痛快,给人以在辽阔的草原骏马奔驰的感觉,总体又以一幅万马奔腾的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二谓笔力遒健。草书用笔,贵在心能转腕,手能转笔。山谷用笔,笔从画中起,回笔跳转,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行笔从容不迫,有徐有疾,圆劲飞动,节奏明快;其划长枪短戟,劲挺刚健,一波三折,斩钉截铁,肥字有骨,瘦字有肉,回环往复,变幻莫测。如贴中多次出现的“廉颇”、“蔺相如”笔划,无一处雷同,各尽其妙。三谓结构奇逸。山谷结体,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如贴中“廉”、“舍”、“留”、“美”等字,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四谓底蕴深厚。……所以其书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五谓简约明快。此帖笔划干净利落,无累赘之处,无绵弱之病,如快马入阵,欢畅入怀。六谓自然清新……其书于自然之中别有一股清新之气浸润你的心田。七谓风神爽约……简洁中透出风神逸气,叫人爽,叫人拍案叫绝。八谓淋漓酣畅。……左右逢源,欲擒故纵,神采飞扬。欣赏之余,好似喝了一坛陈年美酒,耐人寻味,一荡胸中浊气,将自己欲渲泄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尽致。九谓随意天成。没有做作,没有雕琢的痕迹,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一气呵成,是本帖最鲜明的特色,入帖后,天然得像进入了一个原生态的崇山峻岭之中。十谓意境悠远。《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意境,高远辽阔,象天上的悠悠白云,时聚时散,不知何往,象山涧的涓涓细流,源源不断,不知何终。既回肠荡气,又回味无穷,更发人深思。予我们以憧憬,予我们以启迪。我沉浸在书法的最高境界之中,感悟书法的真谛,久久不忍离去!

出游,还可有陶治情操之乐、增才益智之乐、审美体验之乐、愉悦性情之乐、广交朋友之乐……

有一位朋友说得好:“出游,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在文化游学中,有各个领域中资深的文化讲师、文化达人同行。书画、历史、考古、古建、石窟、青铜……每个细分的版块,我们都可以找到精深研究的老师,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场出游,就是对某一话题的深度考察。每天呆在家中,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联通全世界,但是也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流湮没,失去真实的感受。只有亲自攀登过高山,才更能感受五岳名山的雄伟;坐过杨柳岸边的乌蓬小船,才更懂得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

   
千山万水,数量何其多兮;青山绿水,色调何其丽兮;山重水复,意境何其深兮;山清水秀,体质何其纯兮;高山流水,境界何其邃兮;跋山涉水,意志何其坚兮;山盟海誓,用情何其专兮;游山玩水,性情何其乐兮;乐山乐水,心境何其惬兮……

   
山水清音,山水怡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传说中的蓬莱(蓬壶)、方丈(方壶)、瀛洲(瀛壶)三山我神游过;黄山、庐山、雁荡山新三山我攀登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我登临过。

让我们饱览异地山水田园的旖旎秀美,感受异地人文的博大精深,广交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世界深度接触,满怀期待出门,收获快乐回家。

出游之乐乐何如?                  

2024.5.15

作者简介

安宗光 

安宗光,中学高级语文教师。98年至08年任知恩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一个穿梭于天地日月星辰,混迹于古今中外雅俗的自由撰稿人!一个南极潇湘、北上长城、东临泰岳、西越昆仑,徜徉五湖、飞渡四海的特立独行侠!一位玩的是天边月,饮的是杜康酒,赏的是东篱花,攀的是河边柳的追梦者!一位会稼穑、乐交友、擅抚琴、工诗词、醉吟咏、痴文章、迷翰墨、喜山川、好放歌、能起舞的逍遥客。我就是我!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多闻/小雅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