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这些顶尖高中的校长、书记齐聚一堂,都在谈论同一件事……

 张福涛lu70kpm9 2024-05-19 发布于福建

上海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成都七中、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镇海中学……5月1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11所顶尖高中的校长、书记齐聚上海中学,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

不是高考,不是招生,不是竞赛。

而是:科学教育

当天举行的“新时代高中科学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顶尖中学书记/校长论坛上,这些高中学校掌舵人纷纷拿出各自学校的“干货”,分享了对于科学教育的理解以及各自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世界顶尖中学联盟举行的首个科学教育论坛活动。该联盟是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发起,并联合上海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等12所顶尖中学共同自愿成立的组织。

从某种程度上,这场论坛的分享内容可能代表了目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在科学教育上最前沿的实践尝试

论坛由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主持。

图片

培养高中生的“热爱”

国内最顶尖的高中们,为何都在聚焦科学教育?

“推进高中阶段科学教育,夯实学生科学素养根基,引导在科创方面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这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祝郁看来,要培养未来在基础学科、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发展潜质的人才,就必须从早期抓起。“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逐渐形成学术志趣。”

图片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理事长吴向东认为,从全球视野来看,科学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高中科学教育应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图片

一节课开启一生志趣

对科学的热爱源自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选择,也许某一节课,就能打动孩子的心,开启一生的志趣。

从数字建模,到天文学基础与前沿,再到相悖论与量子物理,在深圳中学,有200余门与科学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分为5大类:科学类、医学类、创客类和科创类。

深圳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朱华伟晒出了“超豪华”的课程表。除此之外,深圳中学还有100多位毕业于海内外顶尖大学的博士老师,每周周四下午用一节课的时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地将科学带到学生眼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了解科研前沿知识,让每一堂课都对他们的选择和热爱有所帮助。”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副书记王晓楠介绍,近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中科学课程占比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中50%与科学课程相关,针对九年级以上学生还开设了与社会科研院所、大中院校共同合作的科学探索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的引导。

图片

成都七中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级。据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介绍,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科技创新教育氛围;特色课程面向兴趣学生,实现个性化培养;定制课程面向专长学生,进行拔尖培育。

图片

除了课程之外,顶尖高中们还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大咖讲坛。

杨叔子、龙乐豪、杨振宁等几十名院士都曾走进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为高中生开讲。据华中师大一附中副校长黄发享介绍,学校举办了“光谷课堂”,武汉光谷地区的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优秀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科技视野,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

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月初认为,新时代做好高中科学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用科学的方式开展,为科学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图片

让科学教育在每个课堂发生

“一个学校一旦独立科学教育,非科学教育版块的老师就会觉得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学科教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看来,“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依然要在教材内发生,就是要清晰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掌握科学知识的结构,习得科学知识的发现能力和科学精神。”

图片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潇珂介绍,在科学教育探索过程中,巴蜀中学专门成立了科学教育教研室,通过课程中心和课程研发,使科学教育在整个学校能落实到每个课堂中,让创新教育能在每个学科课堂中发生。

图片

打造可以“试错”的平台

兴趣之后,是探索和尝试。这些国内top级的高中给学子打造了各种各样可以“试错”的平台。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对于这1%,学校教育能做出什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飞强调,针对这1%,学校开设了“全科阅读”“校本选修”“融合学习”“科学盒子”“梦想基金”“紫金计划”等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优秀品质。

图片

科普沙龙、科创展览、科技竞赛……连续44年,每学年一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都会举办一场超high的“科技人文节”。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晓辉介绍,活动联合博物馆、科技馆、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吸纳科技界家长和校友资源一起参与,创设多样的科学英才绿色发展通道,目标是建立科技探索社团,让学生亲身进行科学探索实践。

图片

让学生的科学实践紧跟时代,镇海中学强调一个“大实验”的概念。据镇海中学常务副校长沈虎跃介绍,镇海中学建设了一批区域科创中心、校外实践基地,特别强化产业资源与育人场景的嫁接,将学生课本课堂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与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宁波特色产业相融合。

图片

2002年起,上海中学在上海市率先创建创新实验室。目前建有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等36个创新实验室和“脑科学和人工智能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影视传媒中心”“音乐戏剧中心”“美术中心”等五个实验中心。


冯志刚透露,“这些科学实践给学生'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中培育科学精神。”

图片

竞赛拿到金牌之后呢?

科创赛事是科创成果的展示平台,这些国内顶尖高中们都是各大赛事的获奖“大户”。

顶尖高中里的资优生中,一定有一些对某些学科有特殊特长且具有超常潜能的学生,竞赛就是他们的练兵场。

在2024年五大学科国家队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子拿到了“大满贯”的成绩。

王晓楠坦言,“学校看重的不仅仅是金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通过参与各类科学竞赛与社团实践等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给予了这些孩子怎样的帮助,获奖之后,这些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人才?

人大附中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不少竞赛获奖学生都投入了科学研究中,其中一位高一时获得信息科学竞赛国际赛金牌的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半工半读进入科技公司,带领团队进行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已获得数项领先突破。

在王晓楠看来,“这些竞赛获奖学生非常有潜力成为未来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的作用就是做好他们的助推器。”

图片由学校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