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行书写法大全,纯干货!

 昵称58395974 2024-05-1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原则,使作品面目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米芾《蜀素帖

一.粗细

行书的变化,首推线条粗细的变化,要克服等线体的美术字。粗细变化有三种情况,一是字和字之间粗细的变化,二是一个字内部点画有粗有细,三是一个点画本身也有粗细的变化。

左粗右细


图片



左细右粗

图片



上粗下细

图片



上细下粗

图片



上下粗中间细

图片



上下细中间粗

图片




外围细内部粗

图片


外粗内细

图片


这种粗细变化要自然出之,随笔势的转换而成,不能刻意安排,而且要把握好“度”的变化,不可相差过大。

二.大小

字形大小的变化,也是行书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是比较浅层次的要求。但由于从楷书才进入行书书写,往往字写得大小一样,缺少变化。

正常情况下,字形大小随汉字笔画的多少而变,即据字的自然形态而变,笔画多的稍大,笔画少的稍小。不可将大字缩小,小字放大,而且整齐划一。

但仅靠汉字的自然形态还不够,有时随前后左右的变化,将笔画多的写小,将笔画少的字写大,米芾字形大小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既遵自然形态,又别具匠心。任意取三字,皆有大中小之别。

图片



三.相背

相背,就是结字中点画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关系,这样可以避免用笔的单调和结构的呆板,增加情趣。

两横相向

图片



两竖相向()

图片


两横相背

图片




两竖相背

图片



向背关系字不仅表现在点画关系上,有时也表现在字的不同部件之间。

图片


四.疏密

自古以来,凡书家都十分注重笔画结构间的疏密关系,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疏则洞达,密则茂密;疏密得当,风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笔墨,点画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当密不密,当疏不疏。则难成佳作。

上密下疏

图片


上疏下密

图片


左密右疏

图片



中密外疏

图片


左疏右密

图片



部分密

图片


上下之间空的较大

图片


(杨凝式)

图片


五.开合

开合是左右结构的字,为了打破平衡,使字生动活泼,而采取的一种结字方法。上开下合,上窄下宽,似宝塔形。显得重心稳定;而上开下合,上宽下窄,似侧金字塔形,显得峭拔险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
米芾是运用开合手法的高手。

上合下开

图片



上开下合

图片


六.参差

参差还是左右结构的字,两部件的等排,除开合关系外,还有参差之法,即两部件不可上下齐平,以求整齐,恰恰要打破齐平,打破整齐,而求参差错落之美。或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或头平,脚不平,或脚平,头不平。等等,变化多端。

左低右高

图片


左高右低

图片


头平脚不平

图片


脚平头不平

图片


七.收放

收放是结字一大原则,不惟行书有收有放,也不惟米芾行书有收有放。就是楷书亦讲究有收有放。比如数横排列,总有一笔放,写的长点,余则收,写的短点;有撇捺长竖、有鹅浮钩、戈钩的字,往往撇、捺长竖和钩取放,其余取收。

米芾行书放的原则和其他差不多,关键他更有夸张之处,放和收的程度更大些,对此更强烈。

董其昌说:“作品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中以敛为阴,以放为阳,以为作字须阴阳相应。这里的敛,就是我们所说的收。有收无放,缺乏生机,有放无收,缺乏静气。只有收有放,阴阳相应,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一般情况下,收多放少。放的时侯,往往就放那么一笔,或者一个小部件。因为放笔较长,虽一笔,但位置占得较大。

放捺

图片



放撇

图片



放横

图片



放背抛钩

图片



放戈钩

图片



(横之一种)

图片



放竖

图片
图片



八.奇正

书有正,有奇,有平正,有侧正。正主静,侧主动。任何书体,都是正奇相生,动静相宜。真书表静,故多用正局;然真书的静,非绝对的静,而是静中寓动,所以是正中有奇,有侧。行草书表动,故多用侧势;然行草书的,非不受制约的动,而是动中寓静,所以是奇中有正。真书难得飘逸,行草难得沉重。此之谓也。

米芾很好的解决了正、侧的关系,往往偏侧取势。比之二王,在侧的程度和数量上,米芾超过了二王。董其昌曾感慨地说:“王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此赵吴予所未尝梦见也,惟米痴能会其趣耳。”

学习米芾偏侧的手法,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度”的界限。张怀瓘曾言;“书宜平正,不宜攲(读yi)侧。古人或偏以攲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所谓拨转机关,就是分寸的把握。“崄不至崩,危不至失,此其大略也。”(张怀瓘语)分寸把握不好偏则倾倒,重心不稳,很难成佳作。这是学习偏侧这一原则要特别注意的。

图片


九.布白

中国书画都非常讲究布白,所谓“计白当黑”,黑处有笔画,白处亦有笔画。写字本来是毛笔蘸墨画黑道道,而书家偏要说“布白”,可见处理空白的重要。对空白的处理往往可以看出不同的艺书风格。如颜真卿楷书空白小而茂密,欧阳询楷书四面留白而清朗。行书也是一样,王铎茂密,董其昌疏朗等。

米芾能书善画,是布白的高手。

包围结构中间紧密

图片



部分留白

图片


左右结构中间留白

图片


上下结构中间留白

图片


布白的标准是什么?人们常说疏可走马,密不容针(通风)。这只是一般低层次的理解。刘熙载说:“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神远和神密就是标准。

空包少时能疏畅洞达。是谓“神远”;空白多时反能严谨茂密,是谓“神密”刘熙载还说:“蔡邕洞达,钟繇(you)茂密。余谓两家之书同道,洞达正不容针,茂密正能走马,此当于神者辨之。”这是布白的高标准。就是不能简单的从表面上看空白的大小,主要看神采,密而疏,疏而密。须细心体会。

十.接应

字和字的照应,行与行的贯串,谓之接应,,这是章法布白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书讲整体的气势,行则讲行气,就靠接应。欧阳询认为“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态,正如宾朋离处交相应接也。”

米芾行书,与应接处多参差、离合、连断之变,以意态取胜。大凡字与字对齐、连属、成“鱼贯徐行”之势易,字与字不对齐、不相连,而字势无不正、无不连者难。米芾处理接应自是后者,后世书家多从此来。
应接有连有断,以断为高,切不可笔笔相连,字字相接成一笔书。

米芾行书十大原则,是互相渗透的,往往几个原则同时起作用,不可割裂来看。况且这些原则不能尽叙米芾行书的特点,而只是一部分主要原则,须深研细究,方能了解米芾之特点。

图片

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

1、先秦书法

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商朝: 甲骨文(占卜为主要用途)——以直线为多,微带曲笔,长方字形 

西周: 金文(钟鼎文)——笔画趋于圆润,结构疏密有致,字形均衡,字体庄重典雅,排列布局整齐美观——代表:《毛公鼎》(“金文之冠”497个字)

大篆(西周晚期)——布局均匀整齐,字形做长方或方形,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遒劲 春秋战国时期:实用性走向艺术性 石刻文(小篆之祖)——结字严密,笔法圆劲,布局匀称,气韵古朴浑厚,是大篆向小篆变化的过渡形态!

2、秦代书法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篆书——官方高级文书 ! 东汉时期汉隶高度成熟——用笔技巧更为丰富,在波挑中充分发挥笔毫的变化,提按顿挫,起笔止笔,波势明显,一波三折——“蚕头燕尾” 

草书——汉出现,“章草”和“今草”(张芝创,“草圣”)——字形扁平,有波磔用笔,自已分离不连写——创飞白书 四大汉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 

4、魏晋书法

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魏晋南北朝:楷书—— 钟繇“正书之祖”——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 !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黄庭经》、《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鸭头丸帖》《洛神赋》  、王珣——《伯远帖》 。

6、唐代书法

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楷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楷书)、褚遂良 《伊阙佛龛碑》、 薛稷 

楷书的创新:“颜筋柳骨”

颜真卿——行草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草书的创新:“颠张狂素”

 张旭—— “草圣”《古诗四帖》 

 怀素——《食鱼帖》《自叙帖》《圣母帖》 

6、五代书法

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五代: 杨凝式——攻于行草,尤工颠草——《韭花帖》

(天下第五行书)

7、宋代书法

从公元960年至 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8、元代书法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元代: 赵孟頫——“诗书画”一体 鲜于枢——点画多姿,骨力强劲 

9、明代书法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明代: 台阁体——明代官场书体——二宋二沈 

晚明四家——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 

10、清代书法

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清代的书法发展,按时间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约顺治、康熙、雍正时)是明季书风的延续,属帖学期;中期(约乾隆、嘉庆、道光时),帖学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晚期(约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是碑学的中兴期。

清代: 刘墉——“浓墨宰相”  金农——漆书  邓石如——擅长篆书 

11、近代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

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