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史话之先周历史:一个西陲小国的崛起,却成为商朝的眼中钉

 北斗维斟 2024-05-19 发布于贵州

在中国各大王朝之中,周朝立国最久,大约有800年,而从武王灭商到平王东迁,也有250年左右,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周是中国早期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控制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制度最完善的王朝。但周朝的建立,并非一代两代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周人代代奋斗的结果。本文主要介绍周国灭商之前的历史,让我们去了解这个农耕民族如何从一个部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国。


一,为农耕而生的民族

周族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周人世世代代都以农为本,这一点从周人的祖先就以初现端倪。周族的祖先叫做弃,也叫稷,本为东夷族的一支,他是东夷族首领帝俊(帝喾)的元妃姜原所生儿子,《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不过从《史记》来看,稷并非是帝俊之子。《史记》载:“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而稷出生后,也被姜原抛弃,“以为不祥,弃之隘巷”。因此他便有了“弃”这个名字,可后来,姜原终究不忍心,还是将他找了回来。姜原的故事,是母系氏族时代的遗留,那时候的人们只知母,不知父。

弃从小就喜爱干农活,“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到了成年,已经熟练掌握种植五谷之术,并在民间推广种植业,“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最终得到了尧的重用,“举弃为农师”。在舜之时,“”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从尧舜到夏朝,后稷族人一直担任农官。
不过古代的史书记载也出现了问题,后稷的生存时间居然跨越了尧舜,一直到了“夏后氏政衰”时期很明显。这里的后稷应该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称谓,是一个官职或者是族名。《史记》记载的夏朝末年,后稷之子不窋“去稷不务”,就明显将人名和官名搞混。既然后稷是舜分封的,那么后稷就应该是族名或官名,夏朝的“后”就是部族名,如“夏后氏”、“后羿”。不窋离开了夏,“奔戎狄之间”,转农耕为游牧,从此周族事业转入低潮。

二,从村庄到封国

周族放弃了农耕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到了不窋之孙公刘之时,周人开始重新发展旧业。公刘率领周人迁徙到肥沃的关中平原的豳,“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由于农业发展较快,人们开始大规模修建村庄,“周道之兴自此始”。《诗经》中的《公刘》便是周族人歌颂公刘功绩的诗篇。

公刘之后,周人又经历了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八代,没有突出的事迹。直到古亶父继位,周族的发展又进一步发展了。亶父时期,犬戎经常侵扰豳地,因而他率领族人继续迁移到了岐周之地,《竹书纪年》载:“武乙元年,那迁于岐周”。由于亶父治国颇得民心,因此“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亶父重视文化教育,“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为周的后来的文教治国打下了基础。
周族人迁徙到岐山之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时,在农业发展的条件下,人口达到了一定规模,开始“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意味着城镇已经开始出现。为了更好管理,公亶父“作五官有司”等官职,说明周已经开始从氏族部落向早期国家过渡。周的发展引起了商朝的注意,《竹书纪年》载:“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亶父,赐以岐邑”。因此此地为周原,于是建国为周,成为商朝的名义上的分封国。

三,周国的强大和商周矛盾的凸显

商朝分封周国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周国弱小之时,周便是商朝深入戎族之地的军事前哨。周国长期和戎族交战,因而对付戎族颇有经验,在这种形势下,周国是很得到商朝的重视的。亶父去世后,季历继位,号为“公季”。季历时期正式周国从一个西陲小邦发展为大国的关键时期。在内政上,他发展农业,“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对外方面,他多次击败戎狄,如武乙时,季历曾“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武乙为了笼络周国,实行了政治联姻。文丁时期,他又领兵先后征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七年破始呼之戎,十一年打败了翳徒之戎。此时周国已经成为了西边的大国,商王文丁因而封季历为“牧师”,作为西方诸侯的霸主。但是周的强大让商王坐立不安,最终文丁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杀害。从此,商周两国的的世仇出现。
季历被杀之后,昌继位为周西伯,开始了灭商大计。在内政上,“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姬昌礼贤下士,“士以此多归之”,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贤人都前往周。当然,姬昌招揽到的人才中,最有名的是姜太公吕尚,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在后来的灭商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姬昌之时,纣王登基,但是他对周国的发展同样感到不安。不久,他以文丁同样的方法将姬昌诏到朝歌,并囚禁姬昌于羑里。传说姬昌在被幽禁期间演绎了《周易》。昌长子伯邑考也被纣王所杀,并做成肉羹赐给周文王。
为了救姬昌,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美女给纣王,纣王大说,不仅放姬昌回国,还“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周国真正成为了合法的霸主,并有了征伐大权。我想纣王是不想给姬昌如此大的权力的,但考虑到西北的鬼方强盛,需要周人去讨伐,相互牵制,因此才赐其征伐大权。

纣王放姬昌回国,无异于放虎归山。姬昌的父亲和长子均死于商王之手,周国和商国的矛盾已经无可调节。姬昌回国后,立即称王,与商势不两立。接着不断扩大周国的版图,先后灭邘(今河南沁阳北),密(今甘肃灵台),黎等国,其中黎和邗靠近商朝核心区域,灭两国后,周国对商朝的威胁已经十分明显。
周文王六年,灭崇,建立丰邑(今西安市),筑灵台,并迁都于此,称丰京。接着周文王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可周文王年事已高,不久便去世,灭商大计,自然转移到了姬发的身上。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包括中国历代古地图和世界古地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地图、中国各省的地图大全等,总量达到了300G。如果需要可以加我(QQ:1545806589)(微信:BDWZ1990)了解,地图是有偿资源,多谢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